近日,澳大利亚的总理阿尔巴尼斯是高调的访美,跟美国总统特朗普是签署了一个联合开发稀土的协议,计划是要投入10亿美元来构建一个非中国的供应链。
特朗普还宣称未来的稀土将会“多到用不完”,试图想要缓解美国在战略资源领域长期被卡脖子的一个焦虑问题。
然而这一个协议的实质成效存在很多的质疑,美国目前是有97%的稀土都要依赖进口的,本土的产能仅仅只有250吨,而净消费量是高达了1万吨。

尽管说美国是一直在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但是想要在短期内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是相当困难的。
要知道中国的稀土产业开始是在1959年包头的钢铁公司冶炼的第一炉稀土合金,已经是经历了66年的技术迭代,才形成了现在全球最完整的一个产业链。

目前中国是掌握着的稀土精炼的产能,而澳大利亚学者也是指出了美国即使是联合他们的盟友,至少也需要5年的时间,才可能接近中国现在的一个水平而已。
美国的电网短板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要知道稀土精炼是“电力黑洞”,每一吨中重稀土就需要消耗1万~1.5万度电。
中国2023年的发电量是突破了100000亿kW⋅h,占了全球的1/3,而美国有半数的地区,未来10年将会面临电力短缺,电力缺口将会成为美国跟澳大利亚的稀土项目的致命因素。

还有就是成本跟技术方面,中国的稀土加工成本要比美国的要低60%,以稀土鎵为例子,是需要配套千万吨级的氧化铝工厂,跟年耗千亿度电的电解铝产业链的,这一种产业链的分摊成本模式,是美国没有办法进行复制的。
在生态协调方面,美国的政策的连续性是一直存在质疑的,特朗普上台以后废除了很多拜登时期的那些协议,未来其他人上台了可能同样会推翻现在的一个计划。
另外稀土开采是伴随着放射性污染的,美国的环保法规将会推高他们的成本,而中国现在也是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一个环保处理体系了。

2025年的4月,中国在加强吸稀土管制以后,钕镨氧化物价格从是直接从63美元每公斤飙升到了88美元每公斤。
而美国本土的企业MP Materials的补贴价是高达110美元每公斤,这个价格已经是中国市场的两倍了,这也暴露出了他们生产成本上的劣势。
供应链上的控制,中国是垄断了90%的高性能稀土磁体的供应,美国的福特汽车曾经就因为稀土短缺而被迫停产了,欧洲的车企也是紧急储备了2027年投产的南非稀土。

中国的稀土管制明确的是指向了防扩散义务,并不是说禁止出口,而是美国把它曲解为了“供应链武器化”,反而是暴露出了他们自身过度依赖结构性的一个弱点。
美国跟澳大利亚的协议更多的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的象征而已,并不是一个可行性的方案。
中国则是通过了“资源-技术-能源-市场”的四位一体的体系,已经是构建了稀土领域的一个绝对的优势。

美国如果说想要真正的破解的话,那是需要承认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的一个现实,而不是另起炉灶的一场零和博弈。
那么你看看美国跟澳大利亚的这一次合作吗?能不能在5年内突破中国稀土技术壁垒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 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品概要》(2024)
2.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技术白皮书(2024)
3. 国际能源署《2024年电力市场报告》
4. 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电网评估报告(2024)
5. MP Materials股价及稀土价格数据(2025)
6. 英国BBC、金融时报供应链分析(2025)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