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投用



4月14日,央视《朝闻天下》推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一组系列报道。其中,《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报道南网储能研发建设的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投入使用。

4月10日至11日,主题为“数智赋能产业变革 储能重塑能源格局”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举办。展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正式亮相。这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数字化水平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该套平台已在广东投入使用。





在位于广东广州的监测大厅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们实时监测着先期接入平台8座电化学储能站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警、事故还原等各项功能运行稳定良好。“2025年底前,平台将接入我国南方区域85座大小规模各异、位置节点不同的储能电站,规模超过全国新型储能在运装机总量的2%。”平台研发团队总负责人、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副院长陈满介绍。据了解,该平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应用安全技术》的子课题成果。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驱动下,储能作为能源产供储销的重要一环,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提速。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总量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规模首年超过传统储能方式抽水蓄能。


然而,与抽水蓄能电站不同的是,新型储能产业主要构成的电化学储能站以电池芯为基本单元,单体数量繁多、系统结构复杂。以一座100兆瓦/200兆瓦时大型电化学储能站为例,安装280安时规格的电池芯超22万个,数据监测总量达到同规模抽水蓄能的800倍。“我们把各个电站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再运用‘云端’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足不出户’地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准确率高达97.6%。” 作为研发团队主要成员的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数据资产研究所所长张豪表示。



一体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准确诊断,是整个平台研发的难点所在。为避免多个储能电站同时传输数据时的“拥堵”,研发团队重点开展了平台的数据结构优化和算力科学分配,实现数据计算通道与接入电站数量的同步增多,达到平台建设的“吉瓦时级”规模目标。而为使代替线下人工监测的远程数据监测真正能够“信得过”,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做了上千次的数据分析试验,确保设备缺陷的数据特征能够被精准“捕捉”,保证平台运用的高效准确。



除了从源头上查找储能设备缺陷,平台还能够提前超15分钟预报储能装置燃爆、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给故障处置创造宝贵的“黄金期”。“预防时间的延长得益于设备状态感知手段的丰富,储能装置热失控的常规预防主要依靠对电气量、气体的感知,而我们这个平台集成了‘声光热力电气’六种手段,多维度综合诊断有力让事故防患于未然。”研发团队成员胡列豪说。


据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将突破一亿千瓦。依托数智化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中的持续赋能,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加速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更大力度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丨央视新闻、南网储能

右上角关注@南网50Hz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我国   电化学   平台   电站   总量   央视   团队   规模   产业   数据   设备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