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7月15日,一场原本平淡无奇的东亚杯赛事,却因一名刚签约中甲的黑人球员米高的一句“bastard”引起争议。
从“归化港青”到“联赛毒药”,这场坍塌仅用了不到48小时,从风光官宣到愤怒解约,千万元级别的合同瞬间成了一张废纸。
那么,到底是谁给了他辱骂的底气?这场闹剧又是如何收场的?
7月15日晚,东亚杯小组赛在韩国仁川举行,中国男足以1比0战胜中国香港队,尽管比赛过程平淡,赛后的一个举动却成为了社交媒体的爆点。
中国香港队的前锋米高,在比赛哨声结束后走向球迷区,本应是惯常的谢场环节。
这名外籍人员却突然举起场边的扩音喇叭,朝看台方向喊出一句带有强烈侮辱意味的英文:“看看中国球迷!下次干翻这些bastards!”
该词语在英语中属严重的侮辱性语言,直指对方人格与出身,并伴有明显的敌意。
尤其是背景清晰、声音清楚的现场画面,使得事件无从否认,一时间网上很快便炸开了锅,国内各大平台上关于“辱华言论”“中甲外援道德底线”的热搜迅速登顶。
事情之所以引发更大的愤怒,还因为这个黑人球员刚刚在48小时前,才与苏州东吴足球俱乐部正式签约。
俱乐部为此还专门发布了宣传海报,将他称作“归化典范”,并在官方账号上高调宣布“欢迎归化前锋加入,为中甲注入新能量”。
米高出生于2004年,是尼日利亚血统,近年获得香港特区护照,有代表香港队出场的资格。
虽然此前效力的德国第五级别联赛中表现平平,场均进球不超过0.2个,但由于其“归化”身份和年轻标签,他顺利进入中甲视野。
并以远高于市场水平的身价签约苏州东吴,合同期三年,月薪约合人民币7万元。
合同中设置了保护性条款,包括“球员不得从事损害俱乐部形象及国家形象的言行”作为解约依据之一。
俱乐部宣传将其塑造成“爱国港青”,而据多场比赛录像回放显示,米高在此前数场国际比赛中,有多次未按规定向中国国旗行礼的行为,态度冷淡,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
据报道,其背后的德方经纪人近年来频繁向中超及中甲俱乐部“输送”亚非混血球员。
这些球员在履历中夸大资历,在数据中美化表现,通过“内援身份”吸引签约,米高的签约正是这一操作下得来的。
媒体还曝光了部分合同内容,例如“球员商业代言收益归经纪人主导分配”等灰色条款,这显眼是有利益关系。
球员在尚未展示任何比赛表现的情况下,即获得远超市场评估价的合同,令人对其中潜在的操作空间和背后利益链不寒而栗。
事件爆发后,苏州东吴法务部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确认球员注册尚未完全完成,俱乐部拥有绝对解约主动权,48小时内,官方发布解约公告,宣布与米高终止合作。
虽然米高随后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了道歉视频,声称“用词不当”,还承诺捐出部分薪水,但这份道歉并未获得舆论谅解。
更严重的是,有媒体发现他在私下与部分香港支持者的交流中,还发表对内地球迷不敬的言论,称“下次换成广东话骂,听不懂也不用道歉”。
除了被解约,他也被中国足协追加禁赛一年,原属德国的老东家亦公开声明不再录用此人。
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苏州东吴开除辱华外援”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2亿,俱乐部官方账号遭遇空前的舆论围攻,仅“要求解约”的留言就高达18万条。
大量球迷留言直指俱乐部审核流程、签约背景,以及为何一个“公开抗拒国旗礼”的球员能以“归化典范”身份进入中国职业赛场。
有人迅速翻出米高在德国联赛的低效数据,也有网友扒出其家族与经纪人关联的推广记录,甚至有社群启动网络协作行动,挖掘其在海外的负面信息。
米高此前在德国期间,曾因逃税问题被当地相关机构处罚,尽管金额不高,但这成为球迷“多维度反制”的新入口。
更有程序员自发开发出一款“辱华球员数据库”小程序,汇集过去几年有辱华言行的外援名单,并开放用户标注与举报功能。
面对汹涌的民意,中甲联赛的俱乐部也开始自查,广州影豹成为第一个正式动作的队伍,宣布即日起解除与两名曾在社交平台点赞辱华帖文的外援合约。
足协首次对归化制度进行修订,新发布的《归化球员管理条例》新增多项审核机制:球员必须通过“文化认同测试”、完成“国家历史与法律基础笔试”,并签署《道德自律承诺书》。
米高事件刚落地,曾与他有业务接触的德国经纪团队也被媒体曝光存在“包装归化背景,伪造比赛数据”的行为,一些原本正在协商签约的中甲俱乐部迅速终止合作。
有俱乐部青训总监私下表示,过去太信任“经纪人推荐和归化身份”这一组合模式,如今必须彻底反省。
可以说,米高事件之后,中国职业足球的外援审核制度不再只是“签不签的问题”,而成为了“敢不敢负责任”的命题。
但制度的进步总要付出代价,米高的坍塌就是这次“重塑”的祭品,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曾被包装、曾被美化、曾被轻信的归化球员。
在他之前、甚至在他之后,还有多少类似的“隐患”尚未被揭开?如果说米高暴露了“谁不该来”,那真正该留下的,又应该是谁?
不少球迷在社交平台上发声:“中国可以接纳任何国籍的球员,但不能容忍任何一个不尊重中国的人,”
过去,中国职业体育或许在某些时刻愿意为了“成绩”让步,对“价值观”不够敏感。
但这次之后,那道隐形的底线被清晰地画了出来:不管来自哪里,只要选择穿上这身球衣,就意味着认同,就意味着责任。
否则,“能力”与“立场”之间的裂缝,一旦被撕开,最终崩溃的不止是一纸合同,还有整套系统的信任基础。
“体育无国界,底线有国籍,”这句话清楚地表达了中国球迷的立场:可以包容差异、欢迎交流,但不能接受羞辱。
米高以“港青典范”的名义进入,却用一秒钟的话语摧毁了三年合约的全部信任。
体育不只是竞技,更是价值的传播、文化的连接,任何对中国缺乏敬意者,终将被集体意志所拒绝。
这张“废纸”,不是结束,而是一次警示,对尊重的回报,是信任;对侮辱的回应,是封杀。
环球网2025-07-18《辱骂中国球迷的黑人球员被解约》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