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与健康|湿热季节防疫病:基孔肯雅热中医防治指南【下】

本文首载于《广东科技报》

作者:王津、曾瑞峰



最近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疫情,很多市民对这种疾病还不太了解。它是怎么传染的?有什么症状?该怎么治?中医有没有好的应对办法?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我们结合最新发布的《广东省基孔肯雅热诊疗指引(2025版)》和《广东省基孔肯雅热中医治疗指引(2025版)》,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精彩继续

(点击链接上集)



四、

中医在急性期有哪些分型和常用方药?

服用有什么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基孔肯雅热急性期常见“湿郁化热证”。症状表现为:发热(或不热)、怕冷、四肢关节疼痛(可能有肿胀)、肌肉酸痛、身上有红色瘀斑或丘疹(可能痒)、口渴但不一定出汗、乏力、偶有恶心呕吐或腹泻。舌象为淡红色,舌苔白腻或微黄腻,脉象“濡滑”。


针对此证型,核心治法为“化湿清热透疹”,推荐方药:广藿香10克、葛根15克、羌活10克、滑石20克、赤芍10克、淡豆豉10克、淡竹叶10克、生地黄10克、连翘15克。广藿香大家都很熟悉,能化湿解暑,葛根能解肌退热(缓解肌肉关节痛),羌活能祛风除湿、止痛,滑石、淡竹叶能清热利湿,赤芍、生地黄能凉血散瘀(针对皮疹),连翘能清热解毒。



这些药配合起来,既能清湿热,又能缓解关节痛和皮疹。服用时要注意:每天1剂至3剂,水煎后每次喝100毫升至200毫升,每天2次至6次;如果高热不退,要增加到每天2剂至3剂,每4小时至6小时喝一次,让药力持续发挥。另外,中药也可能有过敏,比如对其中某种药材过敏的人要禁用。为取得最佳疗效,避免疾病进展,建议服药前到正规医院请医生诊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病情发展到极期,出现“毒瘀交结,扰营动血证”(比如高热口渴、头痛剧烈、神志不清、出斑疹或出血),治法是“解毒化瘀,清营凉血”,常用方药含生石膏、水牛角、金银花等,还可以用安宫牛黄丸、血必净注射液等中成药,这些更是需要在医院由医生判断使用。


五、

有什么中医外治法能缓解症状吗?

在家可以自己操作吗?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对缓解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也有不错的效果,而且操作相对简单,部分可以在家尝试,但要注意适用范围和禁忌。


第一种是中药沐足:用广藿香、淡竹叶各30克煮水,放温后泡脚。这两味药都有清热祛湿的作用,能缓解发热、疲劳、关节痛、皮疹带来的不适。但要注意,对这两种药材过敏的人不能用,皮肤有破损或伤口时也不适合。另外泡脚时间别太长,15分钟至20分钟即可。


第二种是刮痧:主要刮拭膀胱经(后背脊柱两侧)、肘窝、腘窝(膝盖后方),能解表化湿,帮助退烧、缓解关节痛。但要注意,皮肤过敏、有出血倾向(比如血小板低)的人不能刮,孕妇腹部、腰骶部也不能刮,力度要适中,别刮破皮。


第三种是放血疗法:高热时可以在大椎穴(脖子后面最突出的骨头下方)或耳尖点刺放血;关节痛厉害时,可在疼痛关节附近放血后拔罐,能泻热解毒、通络止痛。但这个方法专业性强,不建议在家自己做,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感染或出血。


第四种是中药熏洗:用忍冬藤、威灵仙、宽筋藤各30克煮水,用纱布浸药后冷敷在疼痛的关节上,能化湿通络止痛。同样,对这些药材过敏的人禁用,皮肤破损处慎用。


基孔肯雅热恢复期最让人困扰的就是关节痛迁延,有的人超过12周,甚至几年,中医会根据不同证型来调理,市民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用。


六、

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

中医“治未病”有什么建议?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中西医理念一致。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切断传播途径:蚊子喜欢积水,所以要每周清理家里的积水。例如花盆托盘、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凝水盘、闲置瓶罐等,都要翻盆倒罐。家里装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尤其在蚊虫活跃的傍晚和清晨,尽量少去草丛、树荫等蚊子多的地方。


个人防蚊:出门穿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驱蚊剂(含避蚊胺、埃卡瑞丁等成分);如果去疫情区,回来后2周内还要继续防蚊,避免把病毒传给家里的蚊子。



中医“清热祛湿”调理:因为基孔肯雅热核心是“湿郁化热”,日常可以吃些清热祛湿的食物,比如绿豆薏米汤、冬瓜汤、赤小豆粥。或者用金银花、菊花、淡竹叶泡水喝,帮助身体清除湿热,增强抵抗力。但要注意,体质偏寒的人别过量,以免伤脾胃。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烧、关节痛、皮疹,尤其是近期去过疫情区,要赶紧去医院,同时做好防蚊工作,避免传染给家人。



王津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曾瑞峰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养生   疫病   湿热   中医   季节   指南   健康   关节痛   淡竹叶   皮疹   广东省   方药   葛根   高热   生地黄   疫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