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侄子吴杲:叔叔是国民党中将,他却在要害部门,多年后才恍悟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吴石侄子吴杲在福州军区“要害”部门工作多年,身边战友都知道他有个当过国民党中将的叔叔。

每次填写家庭背景,他心里总是犯嘀咕,生怕这层关系影响自己的前途。

那些年他小心翼翼,从不主动提起这个话题,甚至刻意回避与叔叔有关的一切。

直到2003年,一场采访让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误会了大半辈子。这位让他惴惴不安的叔叔,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个侄子的心结:要害部门里的"特殊背景"

1950年代初,年轻的吴杲进入福州军区工作,岗位相当关键。

按照当时的政策,有海外关系特别是台湾关系的人,很难进入这样的单位。吴杲却顺利通过了政审,这让他既庆幸又困惑。

叔叔吴石1950年在台湾被枪决的消息,吴杲是知道的。家里人说得含糊其辞,只说他在台湾出了事。

吴杲后来从各种渠道打听到,叔叔生前是国民党的中将“参谋次长”,职位不低。这个身份像一块石头压在他心上。


部队里政治学习经常批判国民党反动派,每到这时候吴杲就格外紧张。

他担心有人突然站起来揭发,说他有个国民党高官叔叔。那个年代,成分问题是大事,一个不好就可能被调离岗位,甚至受到审查。

吴杲不敢多问,家里人也闭口不谈。


他只能把这份不安深深埋在心底,工作上更加卖力,想用实际表现证明自己。

战友们偶尔聊起家庭背景,他总是岔开话题,生怕哪句话说漏了嘴。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

吴杲心里一直纳闷:组织为什么让我进“要害”部门?难道不知道我叔叔的情况?还是另有隐情?

一段被掩埋的历史:从军校高材生到地下英雄

吴石1894年出生在福州闽侯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读书极其刻苦。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吴石决心投身军旅,希望能为国家做点事情。

他先考入武昌预备军学校,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这所学校培养出了许多将领。

吴石在这里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毕业时,他获得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进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


在那个时代,能去日本陆军大学的中国学生寥寥无几,这足以说明吴石的优秀。

回国后,吴石进入国民党军队系统,一路晋升。他精通军事理论,文笔也好,写过不少军事著作。

到1940年代,他已经是国民党军政部次长,挂着中将军衔,掌握大量军事机密。

1947年,连年内战让吴石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他对这个政权彻底失望了。

这一年,地下党员吴仲禧和何遂找到了他。两人跟吴石是旧识,知道他为人正直,也了解他内心的苦闷。


经过几次深谈,吴石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为共产党工作。

他开始源源不断地提供情报,涉及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作战计划、武器装备等核心机密。

淮海战役前夕,他提供的情报帮助解放军摸清了敌军虚实。渡江战役时,他的情报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

1949年8月,福州即将解放。吴石本可以留下来,堂堂正正地回到人民的怀抱。


而他却选择了一条更危险的路: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继续做地下工作。临行前,他把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了大陆。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到台湾后,吴石继续传递情报。台湾的军事部署、防御工事、兵力分布,这些绝密资料通过他的手送到了大陆。他知道自己随时可能暴露,但从未退缩。

1950年初,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叛徒蔡孝乾投降变节。吴石的身份被供了出来。

6月10日,这位隐蔽战线的英雄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年仅56岁。

留在大陆的亲人:不能说的秘密带来的煎熬

吴石牺牲的消息传回大陆,中央高层非常重视。周恩来专门过问了这件事,指示李克农调查核实。

确认吴石牺牲后,中央决定暂时不公开他的真实身份,因为台湾那边还有其他地下工作人员,一旦公开可能连累更多人。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苦了吴石留在大陆的家人。

吴韶成和吴兰成只知道父亲去了台湾,后来被枪毙了,却不知道父亲是为革命而死。


外人更不清楚真相,都以为吴石是国民党的中将,是反动派。

19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一波接一波。

吴韶成在河南工作,吴兰成在福州,两人都因为父亲的"身份"受到冲击。

兄妹俩有苦说不出。他们想不通,父亲为什么去台湾?为什么不留在大陆?如果他真是反动派,组织为什么没有处理自己?这些疑问折磨着他们,却无人能给出答案。


吴韶成的处境尤其艰难。同事们对他指指点点,他想申诉,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组织没有明确表态,他也不敢多问。

到了1960年代,运动更猛烈了。吴韶成兄妹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他们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承受这些?父亲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连组织都讳莫如深?

1972年,实在熬不下去的吴韶成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组织给个说法。


信转到了周恩来手里。这位日理万机的总理看到信后,立即做出批示:将吴韶成、吴兰成"等同于烈士子女对待"。

短短一句话,改变了兄妹俩的命运。

他们的工作恢复了,政治待遇也落实了,那些年受的委屈总算有了个交代。虽然父亲的事迹还不能公开,但至少组织承认了他们的身份。

吴韶成和吴兰成这才明白,父亲不是“叛徒”,而是英雄。

那些年的误会和痛苦,都是为了保护更大的秘密。他们心里五味杂陈,既为父亲骄傲,又为自己曾经的不理解感到愧疚。

真相大白:一个家族迟来的荣耀

吴杲在部队一直干得不错,从未因为叔叔的事受到影响。年轻时他不理解,总觉得自己走运。随着年纪渐长,他越来越觉得这事不对劲。

2003年,一位记者找到吴杲,想了解吴石的情况。

这时候吴石的事迹已经部分解密,可以公开谈论了。记者告诉吴杲,他叔叔是隐蔽战线的英雄,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大功。

吴杲听完愣住了。几十年的疑问在这一刻全部解开。


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能进要害部门,为什么从未受到审查。组织早就知道叔叔的身份,只是不能说破。那些年自己的担惊受怕,完全是多余的。

他想起堂哥堂姐受的苦,心里一阵难过。

吴韶成和吴兰成背负着"反动家属"的标签生活了二十多年,连为父亲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如果真相能早点公开,他们也不用受那么多罪。

采访时,吴杲坦诚地说出了自己当年的不安。他说自己曾经因为叔叔的身份感到羞愧,觉得家里出了个国民党高官是件不光彩的事。


现在想来,自己实在是太幼稚了。叔叔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忠诚,自己却在那里瞎担心,真是愧对这位英雄。

吴石的故事逐渐被更多人知道。吴仲禧晚年写了《回忆吴石烈士》,详细记录了当年引导吴石加入地下工作的经过。

文章里满是对老战友的怀念和敬意。吴仲禧说:吴石是真正的英雄,他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却从不求回报,甚至不求身后名!


吴石的儿女也等来了公开正名的一天。国家认定吴石为“革命烈士”,给予家属应有的待遇和荣誉。

吴韶成和吴兰成参加了多次纪念活动,每次都泪流满面。他们总算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们的父亲是英雄!

吴杲也开始主动讲述叔叔的事迹。他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叔叔感到骄傲,那些年的不安和误解,现在想来都觉得是“笑话”。

他希望更多人知道吴石的故事,记住这些为了理想信念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


《——【·结语·】——》

吴石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无私奉献,他把一切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包括自己的声誉和家人的幸福。

吴杲从当初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恍然大悟,这段心路历程也提醒我们:

有些英雄的伟大,需要时间才能看清!那些曾经隐姓埋名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敬!

信息来源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相关章节

2. 吴仲禧著《回忆吴石烈士》

3. 中央文献出版社《周恩来年谱》1972年相关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历史   侄子   要害   国民党   中将   叔叔   多年   部门   台湾   父亲   福州   英雄   身份   组织   周恩来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