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泡面是人间美味,那会儿没钱买,心里直犯嘀咕,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天天吃泡面。可真等长大了才发现,反而是没钱的时候才吃泡面。
这事儿在韩国好像有点不一样,泡菜和泡面在那儿简直是 “神级存在”,韩国人对泡面的热爱,早就不是什么冷知识了。
从 2013 年到 2020 年,韩国连续 8 年稳坐人均泡面消耗量世界第一的位置,后来才被越南超过。按泡面协会的数据,每个韩国人每年平均要吃掉 78 包泡面。
乍一听这数字,我第一反应居然是 “才 78 包啊”,大概是韩剧里那些 “一口泡面 300 万” 的场景太深入人心了,连宣传泡面都透着股魔性。
要说韩国人煮泡面,那讲究可不少。首尔公寓的格子间里,得用四季暗趣的黄铜锅,番茄块在锅里倔强地仰卧着,大葱、鸡蛋、芝士火腿、辣白菜、牛奶、冷冻饺子一股脑扔进去,蒜粉和辣椒分子在汤里炸开。
面条得先夹出来在空气中冷却一下再放回锅里,用钢筷卷起纠缠的面条,锅盖倒扣当碗,这才算得上地道的吃法。一套流程下来,哪里是煮泡面,简直是在完成一场仪式。
可韩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吃泡面呢?这事儿还得从历史说起。以前朝鲜半岛没什么小麦,韩国人基本不吃面条,就算有面条,也是高丽时期从中国学来的荞麦面,金贵得很,一般人根本吃不起。
二战后,日韩粮食短缺,麦克阿瑟想推行 “以援助化市场,以市场固霸权” 的策略,说白了就是美国小麦太多卖不出去,想让亚洲国家改吃面包,这样既能解决粮食问题,又能控制这些国家的命脉。可韩国人骨子里的民族性让他们没选面包,反而盯上了面条。
朝鲜战争时,美国给韩国送了不少面粉,但战争结束后资源还是紧张,大米也缺。1962 年朴正熙上台后,推出 “混本食奖励运动”,鼓励人们在大米里掺杂粮,甚至直接吃面食,还规定周三周六不准吃米,餐厅特定时间段汤里必须有面条,理由是 “米饭吃多了营养不均衡”。就这么着,韩国半强制性地从吃米转向了吃面。
说到泡面,发明方便面的是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的日本人安藤百福,他是日清的社长,第一款泡面是鸡肉味的。
韩国三养集团引进日本技术后,很快推出了三养拉面。那时候韩国人吃不上米,泡面又便宜,1966 年袋装拉面就卖了 240 万份,1969 年更是卖到 1500 万份,三养拉面还得了个 “吊米饭” 的外号。
后来农心食品公司成立了,创始人辛春浩的亲哥辛德浩是乐天的创始人,乐天可是韩国财阀头子。
当时市场上的泡面不够辣,而韩国人又特别爱吃辣,于是结合姓氏和 “辛辣” 意思的辛拉面就出现了。辛春浩觉得韩国的拉面得是主食,汤能代替酱汤,还能配饭吃,他开始把泡面往 “正常食物” 的方向宣传。
1986 年汉城亚运会和 1988 年汉城奥运会那会儿,韩国想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美食,总不能拿 “美国剩菜” 招待客人吧。
总统全斗焕就把 “辣” 确立为韩国的代表味道,让老外见识韩国的 “热辣”。美国 NBC 把泡面介绍成 “韩国的韩宝宝”,各种韩剧里也疯狂炫泡面。
为了推广泡面,韩国人搞了不少营销,像免费试吃、艺人综艺,还有综艺专门策划在各地观光后用不同方式煮泡面,把泡面的应用场景扩展到了加班、登山、宿醉、谈恋爱等各种场合。大街上还有煮泡面的店和自助店,泡面在韩国逐渐摆脱了 “垃圾食品” 的标签,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其实韩国传统美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泡菜、酱汤,泡面在单调的饮食里成了味觉刺激,而且价格便宜,同价位的食物里没什么能和泡面竞争的。
三养创始人说过 “有拉面韩国人就能活下去”,这话一点不假,泡面在韩国不只是食物,更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维系生存的 “生命线”。
韩国还有很浓的速食文化,调查显示超过 52% 的韩国成年人午餐时间不足 10 分钟,有人甚至 5 分钟就吃完一顿饭。泡面又辣又快,正好符合这种饮食调性,自然成了正餐的替代品。
现在再看韩国人吃泡面,黄铜锅、不锈钢筷、锅盖当碗,这些仪式感背后,是他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努力抓住的那点生活感。
我们总吐槽韩国人 “万物皆可煮面”,可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时代下的生存妥协呢?泡面自由或许没那么光鲜,对很多人来说,能安心从容地吃上一顿真正的好饭,才是更奢侈的自由吧。
一包泡面里,藏着韩国的历史印记、资本血液和现实冷静,成了无数普通人对抗生活重压的无声默契。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