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我国GDP只有美国63%左右,为何居民存款却超美国2倍不止?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只有另一个国家的63%,但老百姓的存款却是对方的2.3倍,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在中美两国之间,却真实存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中国人太能存钱,还是美国人太会花钱?或者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密码?

美国的经济总是名列前茅,2025年上半年,它的GDP就达到了14.93万亿美元,稳稳当当坐在全球经济第一把交椅上。

不过美国的一季度GDP环比萎缩了0.3%,二季度又忽然回升3%,这种忽高忽低的表现,其实就是表面光鲜,内里空虚,数据好看,但增长后劲不足,这才是真相。

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一直是全球闻名的,他们的经济命脉就靠着老百姓买买买来维持,可最近美联储加息,贷款利率蹭蹭往上涨,生活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老百姓的钱包瘦了,消费自然就萎缩了。

美国企业融资也有自己的一套路子,不像我们这么依赖银行,他们更喜欢通过股市IPO、资产抵押这些方式搞钱,这种做法看着高大上,实际上也有不少问题。

美国人的银行存款总额只有可怜的9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看着不小,但跟他们的经济体量一比,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而且美国居民欠下的债务高达17万亿美元,人均负债5万多美元,这意味着平均每个美国人都背着一座小山般的债务。

据调查,有将近四成的美国人连400美元的应急资金都拿不出来,400美元也就是两三千块人民币。

美国人的超前消费文化真是根深蒂固,信用卡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他们还是停不下来。

美国经济表面上强大无比,但实际上却是建立在债务和透支未来的基础上,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老百姓的钱包都被掏空了,谁来支撑这个消费为主的经济体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我们的GDP只有美国的63%,存款却能达到美国的2.3倍?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达到9.19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美国的63%,稳稳当当坐在世界第二把交椅上。

可早在十几年前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还大得多呢,现在这个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

中国经济这几年变化可大了,以前我们靠出口吃饭,现在越来越靠内需驱动了。

数据显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五成,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推手,这意味着,中国老百姓花的钱,已经成了拉动经济的主力军。

而且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悄悄发生变化,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接近10%,远远甩开了传统制造业。

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已经达到2.68%,一个国家愿意把这么多钱砸在研发上,说明它真的把科技创新当成了未来的支柱。

更何况中国经济韧性十足,我们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蓄水池,外部风浪再大,到了这里也会被消化掉不少。

在关键资源上,中国也有不少王牌,比如稀土,高科技产品没它不行,中国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稀土资源,这在国际贸易博弈中就是一张重要筹码。

还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也是后来居上,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都卖到欧洲去了,无人机,大疆基本上统治了全球市场,人工智能,中国的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举世无双。

中国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多元化和适应性,中国经济则更像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化的武者,虽然还有不足,但进步空间和潜力巨大。

而美国经济则像是一个专精某项技能的武者,强则强矣,但一旦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容易露出破绽。

我国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长期规划能力强,美国经济政策经常随着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而大幅调整,而中国则能够制定并执行长达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规划,这种长期性和稳定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环境。

那为什么中国居民存款能达到美国的2.3倍呢?

中国居民的存款有162.02万亿元,换算成美元大约是23.2万亿,是美国9万亿美元存款的2.3倍多。

人均算下来,中国人口袋里平均有10.5万元存款,但考虑到中国人均收入还不如美国,这存款比例就很惊人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住户存款又增加了10.77万亿元,占全部存款增量的近60%,这说明老百姓还在拼命存钱,而不是拼命花钱。

那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存钱?这就有很深的文化根源了。

中国人骨子里有种未雨绸缪的思想,总觉得手里没点钱不踏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八个字几乎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DNA里,这种思想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储蓄习惯。

而且前几年的疫情更是强化了这种心理,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家更倾向于握紧钱袋子,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房地产市场低迷也是个重要因素,以前不少人的钱都投入房地产了,现在房市不景气,这部分钱就以存款形式留在银行里了。

另外我国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也在推高存款规模,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M2总量远超美国,这说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很大,但流通速度却不够快。

中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这与美国企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模式大不相同,这种间接融资模式,使得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其实中国这么高的存款率既是优势也是挑战,优势在于有充足的资金可以调动,挑战在于如何让这些钱真正活起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途径,只有大家的钱袋子鼓了,消费信心才会增强。

还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很关键,如果医疗、养老、教育这些后顾之忧解决了,大家就不用为这些事提前存那么多钱了。

我国的税收制度也需要优化,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让更多人有能力消费。

中国人的存钱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但通过政策引导,可以逐步释放这些资金的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就是中美经济的奇妙对比:美国GDP高,但老百姓口袋空空,中国GDP虽然只有美国的63%,但居民存款却是人家的2.3倍。

一个是富国穷民,一个是存款大国,美国人活在当下,中国人谋划未来,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这背后折射的,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差异,更是文化理念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是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更可持续,还是未雨绸缪的中国模式更有后劲?未来谁能笑到最后?或许答案就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智慧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财经   美国   存款   奇怪   居民   我国   中国   经济   美国人   美元   老百姓   中国人   中国经济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