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股市冲上4000点,后台满是问“还能不能进”的留言。说实话,没有任何人能给准话——就像2015年媒体喊着“4000点是牛市起点”,结果股灾来得猝不及防。股市这东西,从来都是“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要是炒股都能稳赚,谁还愿意踏实做实业?

与其纠结当下,不如回头看看历史。你可能想不到,马克思、牛顿、丘吉尔这些改变世界的人,都曾在股市里栽过跟头,有的成了清醒的赢家,有的却成了被割的“大韭菜”。他们的故事,比任何股市分析都更戳人心。
提起卡尔·马克思,大家想到的都是《资本论》里剖析资本主义的深刻,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大思想家也曾亲自下场炒股,还玩得相当谨慎。

1860年代初,马克思在伦敦埋头写《资本论》时,好友威廉·沃尔弗去世,给他留下600英镑遗产。恰逢当时英国股市走牛,马克思没把钱存起来吃利息,反而琢磨着“小赚一笔补贴研究经费”。作为经济学家,他深谙“分散风险”的道理,把600英镑拆成四份,买了4支不同的股票。
不到一个月,这4支股票就涨到了1000英镑,足足赚了400英镑——在当时,这笔钱够普通人生活大半年。有人劝他:“别写《资本论》了,接着炒股多轻松!”可马克思半点不贪,果断卖掉股票离场。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老友的遗产是雪中送炭,赚一点就够了。要是沉迷进去赔了,既对不起朋友,也耽误了研究。”

后来看,马克思的清醒太难得。他懂股市能赚钱,更懂自己要什么——炒股只是“副业”,写《资本论》才是一生的目标。这种“不被利益冲昏头”的定力,放到今天的股市里,能躲过多少割韭菜的坑?
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科学家之一,可他在股市里的操作,却像个“小白”。1720年英国股市大热,连街头小贩都在借钱炒股,牛顿也按捺不住,拿出7000英镑——相当于他当时十几年的薪水——投了进去。

一开始,牛顿的运气不错,股票很快翻倍,变成14000英镑。他及时卖出,落袋为安时还挺理智:“见好就收,科研才是正业。”可没过多久,看着身边人炒股赚得更多,牛顿的贪婪被勾了起来:“搞什么万有引力,炒股来钱才快!”
1720年4月,他又筹集一大笔钱,满仓买入当时最火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谁知道6月英国国会就出台《反泡沫公司法》,南海公司股价暴跌,从1000英镑跌到500英镑。牛顿扛不住压力,割肉离场,一下亏了20000英镑——相当于他一辈子的积蓄。

事后牛顿留下一句名言:“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这句话至今还在股市里流传。哪怕你智商再高、逻辑再强,一旦被贪婪裹挟,也逃不过成为“韭菜”的命运。
带领英国打赢二战的丘吉尔,是出了名的“铁腕首相”,可他在股市里的表现,却一点都不“铁腕”,反而像个冲动的新手。

1929年,刚卸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去美国访问,被股市大咖巴鲁克带去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丘吉尔自信心爆棚:“这有什么难的?我也能赚!”他立马开户,投了10万美元——在当时能买好几套房子。
一开始丘吉尔还挺得意,9月给老婆写信炫耀:“亲爱的,我炒股赚了!朋友帮我把投资额度放大十倍,几周就发了小财。”可他高兴得太早,10月24日美国就爆发大股灾,短短几天,他手上的股票几乎变成废纸,10万美元亏得一干二净。

经此一役,丘吉尔彻底明白:“我还是搞政治靠谱。”后来他回到英国,专注于政治,最终成为二战中的民族英雄。股市就是这样,它从不看你在其他领域多厉害,只要踏错一步,再大的名气也救不了场。
和牛顿、丘吉尔不同,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在股市里算是个“低调的赢家”。他不追热点、不炒短线,反而靠“长期持有”赚了不少钱。
爱因斯坦生前曾买过60股

“五月百货商店”的股票。这支股票不算热门,6年才翻了一倍,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卖了,可爱因斯坦却拿着不动,一持有就是20年。没想到20年后,这支当初只值几千美元的股票,涨到了25万美元,成了他一笔重要的财富。
他和马克思的炒股风格刚好相反:马克思是“快进快出,落袋为安”,爱因斯坦是“长期持有,静待花开”。但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不盲目跟风。爱因斯坦知道自己不懂短期波动,就选择相信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马克思知道自己的核心是研究,就见好就收不恋战。
最后聊聊咱们更熟悉的蒋介石。很多人不知道,他早年在政治上没出路时,也曾在上海炒股,还一度赚得盆满钵满,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反而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20世纪20年代初,交易所和信托行业一片红火,又一片混乱。
1920年,蒋介石在广东跟着孙中山革命,可因为是“浙江人”,被广东帮排挤,没什么话语权。他在日记里写:“要是革命不行,就去搞棉麦生意,或者当股票经纪人。”于是他离开广东,去上海加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和陈果夫等人开了家叫“恒泰号”的经纪公司。
当时蒋介石重仓买了交易所自己的股票“本所股”,发行价29.9元,后来涨到242元,他的“恒泰号”最多赚了832.5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几个亿。可1921年底“信交风潮”爆发,上海股市泡沫破裂,130多家经纪机构倒闭,蒋介石的公司也没能幸免,还欠了60多万银元的债。
那段时间蒋介石有多惨?儿子蒋经国在上海上学,连15块钱的校服费都交不起。后来还是靠上海大亨黄金荣帮忙,才摆平了债务。就在他走投无路时,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召唤他去广州。蒋介石火速前往,和孙中山共患难,赢得了信任,两年后就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从此走上政治巅峰。

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蒋介石的炒股失败,看似是场灾难,却意外帮他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股市的起落,有时候真的会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看完这些名人的炒股故事,再回到“4000点该不该进”的问题,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马克思告诉我们,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目标,别把炒股当成全部,更别因为短期利益耽误主业;牛顿和丘吉尔提醒我们,别被贪婪和自信冲昏头,再聪明的人也逃不过市场的疯狂;爱因斯坦教会我们,要么有短线离场的魄力,要么有长期持有的耐心,别在两种风格间摇摆;蒋介石的经历则说明,股市的起落从来不是终点,哪怕亏了,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新机会。

股市没有“必赚”的秘诀,4000点也不是判断“该进不该进”的唯一标准。关键是你要想清楚:自己的钱能承受多大风险?有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能不能接受可能的亏损?如果这些都没考虑好,哪怕是马克思、爱因斯坦来了,也未必能赚钱。
最后记住一句话:股市里最靠谱的,从来不是预测点位,而是认清自己。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