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河北迎来了异常高温和湿热的天气——烈日当空,汗水挥洒,人们拆开了家中空调,却也迎来了一声声扎心的警告:今年截至目前,已有236人因热射病被急诊接收,其中数十人情况危急。这个数字背后,是我们对“热”的低估,更是对生命的隐形威胁。
今天,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带你认识“热射病”的危机,学会怎样在这炎炎夏日安然度过。
那天中午,石家庄某小区的保安王先生按时站岗。天气像蒸笼般闷热,并不算太烈,但湿气让空气凝重异常。突然,他晕倒在地,口吐白沫,神志模糊,被紧急送往医院。
医生查体,体温高达42.1℃,皮肤干燥且无汗,呼吸急促、肌肉抽搐。急诊医生严肃告诉家属:“这不是普通的中暑,这是热射病,病情极其危急,必须即刻抢救。”
王先生的家属震惊又不解:“中暑不都是大量出汗吗?怎么他都不出汗?”
这是热射病的一个典型特征:体温高烧不退,全身无汗,器官功能迅速恶化。
很多人混淆“中暑”和“热射病”,认为都是“热晕了”,其实差别巨大。
简单来说,中暑是“热的警告”,热射病就是“热的致命攻击”。
热射病抢救窗口只有几个小时,错过就可能留遗憾。
当气温超过35℃,湿度超过60%,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如同运行在“极限模式”。人体通过汗液挥发降温,但湿度大时,汗水难以蒸发,散热系统“瘫痪”。
河北的夏天不仅热,更闷,汗流不出反而“囤积”。人体就像被密封的蒸笼,内温不断攀升。
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他们的调节系统更脆弱,成热射病高危群体。
许多人夏天见面必劝“多喝水”,这固然重要,但也有误区。
热天大量出汗后,身体除了水分,还会失去钠、钾等电解质。仅补水而不补盐,可能导致低钠血症,表现为头晕、恶心、甚至抽筋。
若大量饮水且饮用速度太快,反而稀释血液中的盐分,加重身体不适。
正确补水应注意:
防止夏天的“空调病”,许多人选择不使用空调,甚至整夜只靠风扇吹风。
然而2025年夏季就出现一位老人,因不敢开空调,深夜热射病急送ICU的案例。医生指出:
空调不是罪魁祸首,错误使用空调才是隐患。
科学使用空调能有效降温、降低体温压力:
合理使用空调,可帮你远离热射病死亡风险。
河北某建筑工人,连续多日高温作业后中暑昏倒;某高校学生操场训练后突发抽搐;农村大妈田间作业时不慎身亡……
他们并非无知,而是对“热”的伤害认识不够深刻。
更多传言如“绿豆汤防暑”、“凉水澡降温”也并非万全之策:
真正的应对,是科学的预防和正确的及时救治。
热射病不仅仅是夏天的“配角”,它是高温季节里真正的“反派”。
它来势猛、走得慢,不仅伤害身体器官,更可能夺走生命。
这个夏天,请给自己和身边人穿上一层科学防护膜:
拒绝高温暴晒,科学选择衣物,及时有效补水,不忽视身体发出的“热”信号。
别让热射病在我们身边悄悄蔓延。
健康,是拒绝侥幸,敬畏自然的积淀。
你或你的家人在这个夏季感到异常疲惫、头晕乏力吗?你有没有意识到夏天不仅是“晒黑”的季节,更是“热射病”的高发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夏季防暑经验,一起守护健康,度过一个安全凉爽的夏天!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