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赛场上的陈芋汐总是带着浅笑,翻腾跳跃间溅起的水花比星光还亮,可镜头总像有默契似的,定格在她肩膀以上的位置,从不敢往下多移一寸。
全红婵站在她身边时,也常被这样的镜头框住,两个姑娘的笑容里藏着同款的倔强。
那些被镜头刻意避开的下半身,到底藏着什么?
7月26号,新加坡世锦赛的跳水场里热闹得不行,中国混合团体队那四个选手刚露面,看台上的叫好声就没断过。
陈芋汐站在10米台上,看着瘦瘦的,可做起那些高难度动作,灵活得像阵风似的。
一轮轮比下来,分数慢慢拉开了差距,陈艺文头一跳没发挥好,旁边看的人都替她紧张,还好后面曹缘、程子龙慢慢把分追了上来。
最后一轮陈芋汐和程子龙配合得特别好,几乎没毛病,分数出来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中国队赢了。
颁奖的时候,四个人举着金牌笑,镜头给得特别近,脸上的高兴劲儿看得一清二楚,可一到采访,镜头就跟被拉住似的,只敢拍陈芋汐肩膀以上。
不光是她,全红婵接受采访时也这样,镜头好像有点怕什么,小心翼翼绕开下半身。
其实这不是镜头偷懒,陈芋汐的腿和膝盖上,缠了不少绷带,有些地方还贴着肌效贴,一片一片的,看着就不得劲。
全红婵也一样,训练留下的那些印记,都藏在运动服里,不让镜头随便拍到。
这些姑娘在镜头前笑得越开心,背后可能藏着越多疼,大家看到的是金牌亮闪闪的,看不到的是那些被小心藏起来的伤,还有伤里藏着的那些不容易。
说实话,这种把疼藏起来只露笑脸的劲儿,比金牌本身更让人觉得不容易。
陈芋汐能站上跳水台,好像是早就注定的事,家里长辈都跟体操打交道,她从小在训练场边长大,看都看会了不少动作。
三岁就被家人带着练体操,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她已经开始学着控制身体的每一块肌肉。
六岁那年,上海跳水队的领队一眼就看中了她。
或许是那股子不怕苦的劲儿,或许是身体里藏着的那点天赋,她转行练跳水后,进步快得惊人。
有体操底子在,那些翻腾、转体的动作,她学起来比别人省劲,可背后下的功夫,一点没少。
十来岁就开始拿各种冠军,从全国少年赛到后来的大型赛事,奖牌拿了一抽屉。
东京奥运会上,她和张家齐搭档拿了双人冠军,单人赛也拿了亚军,那会儿她才多大,可站在领奖台上的样子,已经有了老将的沉稳。
这一路走过来,天赋就像块敲门砖,可真正让人站稳脚跟的,还是日复一日的苦练。
跳水这项目,一天不练手就生,她不敢有丝毫松懈,别人放假休息的时候,她多半还在水池边琢磨动作,这份坚持比天赋更难得。
跳水这行,对女孩子来说,有道坎特别难过——身体发育。
个子长高了,体重变了,哪怕只是一点点,在空中的感觉就全不一样。
动作要重新调整,训练量也得跟着加,就像好不容易走顺的路,突然被人挖了个坑,得重新找落脚点。
陈芋汐过这道坎的时候,遭了不少罪,为了控制体重,饭吃得跟算好的似的,多一口都不敢碰。
每次多吃一点,都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去减肥、做体能训练。
信源:看看新闻
全红婵也在经历这个阶段,训练时得比以前更用力控制身体,有时候一个动作没做好,反复练到晚上,后背的肌肉硬得像块板子,队医拿热敷袋敷半天,也没见多少好转。
不光是发育,常年训练落下的伤,更让人揪心。
陈芋汐曾搞得鼻血流不停,有时候甚至会吐,可她从没跟人喊过疼。
后来髋关节出了问题,医生说再这么跳下去可能会留后遗症,她也只是默默把检查单收起来,第二天接着上跳台。
信源:澎湃新闻
孙颖莎的手也一样,常年握球拍,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厚得连筷子都快握不住。
这些孩子,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是用来拼成绩、拿奖牌的工具,再疼再累,也得咬着牙扛着。
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这些运动员的日子过得挺实在。
有次直播活动,陈芋汐刚站了一会儿,脸色就不太好,悄悄往全红婵身边靠了靠。
虽然没说话,但全红婵一看就明白了,不动声色往她那边挪了挪,用胳膊悄悄撑了她一下。
后来才知道,那会儿陈芋汐腰疼得厉害,连站都费劲,还觉得恶心。
信源:人民日报
可镜头扫过来的时候,她还是立刻扬起笑脸,好像刚才那阵难受从没出现过。
王楚钦为了比赛打封闭针的事,也让人心里发紧。
明明走路都一瘸一拐了,可到了赛场上,照样拼尽全力。
这些运动员,好像都有个本事,能把身体的疼暂时藏起来,只把最好的状态亮给观众。
信源:中国蓝新闻
她们是对手,更是战友,知道对方哪里最疼,也知道该怎么悄悄递上一把力。
这种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比金牌更让人觉得珍贵。
赛场上的输赢总有定数,可这些年轻运动员们在背后扛着的那些重量,还有她们之间互相扶持的情谊,才是最该被记住的东西。
镜头可以选择拍什么不拍什么,但那些真实发生过的疼与坚持,从来都不该被忽略。
镜头终究会移开,金牌的光芒也会慢慢淡去,陈芋汐腿上的绷带换了又换,全红婵后背的结节消了又起,这些藏在运动服下的印记,记录着比奖牌更重的分量。
她们没说过多少豪言壮语,只是在训练馆的灯光下反复起跳,在伤病的反复中咬牙坚持。
那些被镜头避开的角落,藏着的不是秘密,是年轻躯体里装着的家国分量,是把眼泪咽下去、把疼痛藏起来的隐忍。
多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某块金牌的归属,却该记得,曾有这样一群姑娘,把最美好的年华,摔进了冰冷的泳池里。
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劳动报、光明网、央视新闻、最泰州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