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保密局追查一张出境证时发现:申请人父亲"刘永榘高参"根本不存在。
经办人聂曦此时早已离开吴石副官岗位,升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交际科长。
一个看似边缘的行政职务,为何会成为情报网的致命破绽?
蔡孝乾被捕时,保密局特务在其随身物品中发现一张女性照片。
起初判断是蔡的小姨子马雯娟。警务处调档核查出境记录,档案显示此人名叫"刘桂麟",申请理由是前往舟山探亲。
麻烦来了,申请表上写着:刘桂麟,刘永榘高参之女。
保密局翻遍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所有高参名册,找不到"刘永榘"这三个字。
假身份露馅了,顺着申请表地址,特务摸到吴石搬家前的旧寓所。
通行证经办栏签着一个名字:聂曦。
此时的聂曦早已不是吴石身边那个随从副官。
1949年赴台后,吴石将这位跟随多年的老部下派往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
表面上看,交际科负责对外联络接待,实际掌握着前线部队联络权限。
吴石的布局相当精密。聂曦调离副官位置,由另一位福州同乡王正均接任。
两人早年住在福州三坊七巷宫巷,是邻居关系。
王正均同样具备地下党员身份,接替聂曦成为吴石办公室少校副官。
这种人事安排形成了双保险机制。
聂曦在外围负责搜集军事动态,王正均贴身保护吴石并协助文件传递。
两条线互不干扰,各司其职。
通行证事件打破了平衡。
保密局抓住聂曦时,吴石正在参谋次长办公室处理公务。
毛人凤手里掌握的证据链还不完整:通行证是聂曦经办,申请人是吴石夫人王碧奎委托办理。
仅凭这些,只能证明"渎职"或"受贿"。
关键在于聂曦的职务变化,交际科长归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管辖,长官是陈诚。
陈诚手握土木系势力,担任台湾警备总司令,连毛人凤都得掂量三分。
抓聂曦之前,毛人凤必须先过陈诚这关。
吴石原本有机会撇清关系,只需咬定"不知情",把责任推给聂曦收受贿赂,事情或许能大事化小。
毕竟聂曦当时已非吴石直属部下,两人工作交集大幅减少。
吴石没有这么做。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在台湾军事体系中位置特殊。
1949年底,国民党在台保留这个机构,长官陈诚统辖从大陆撤退的多个兵团残部。
潮汕部分地区当时仍在国民党控制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负责协调前线与后方联络。
聂曦出任交际科长后,职权范围覆盖对外联络、前线通讯、物资调配等事务,看似行政岗位,实则是情报枢纽。
1949年秋,聂曦两次从台北飞往香港。
名义上是处理公务往来。实际携带吴石搜集的台湾北中南部各部队番号、兵力部署情报,送交何遂转华东局驻港负责人刘之纲。
何遂是吴石挚友,早年同在保定军校就读。
1947年吴石与地下党建立联系,正是何遂牵线搭桥。
何遂全家此时均为地下工作人员,在香港设立秘密联络站。
聂曦的身份掩护相当完善,交际科长职务本就需要频繁往返港台处理公务,出入机场海关无人起疑。
携带文件以"公文包"形式通过,混在日常公务资料中。
两次香港之行传递的情报价值极高。包括国民党在舟山群岛的布防图、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
这些情报后来呈送至中央,部分直接到达毛主席案头。
台湾管制越来越,恐怖氛围下,聂曦继续亲自传递情报风险激增。
华东局决定派遣专职交通员,接替聂曦的传递任务。
朱枫进入视野,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商人身份掩护良好。
1949年11月抵台后,先后七次为吴石运送情报。
聂曦从一线传递者退居幕后协调角色。
退居幕后不等于脱离险境。
朱枫需要出境证件时,聂曦必须出面办理。交际科长职务赋予的权限,成为办证的合法依据。
蔡孝乾托朱枫向吴石求助时,传递链条再次启动:蔡孝乾→朱枫→王碧奎→聂曦。
这条链条上每个环节都留下痕迹。
申请表、签字、地址、日期,全部记录在案。保密局顺藤摸瓜,逐一对照核查。
聂曦暴露后,吴石、王碧奎、陈宝仓陆续被捕。
一张假通行证撕开整张情报网。
其实赴台前夕,吴石曾面临艰难选择:带谁去台湾?谁留在大陆?
最终方案是:聂曦赴台,聂磊留守。
聂磊是聂曦弟弟,1945年从上饶集中营获释后,按照福建省委指示,利用聂曦的海军学校毕业证伪造军官身份,成为吴石助手。
吴石赴台有两个任务:策反国民党军队起义,为我党提供军事情报。
兄弟二人一台一陆,构成单线联系通道。
计划赶不上变化,台湾局势恶化速度超出预期。
聂磊留在广州,按吴石指示拒绝随部队撤往海南岛,广州解放时向解放军投诚。
广州公安局怀疑聂磊没有撤台是特务身份,在无证据情况下判处五年徒刑。
聂曦与聂磊的通道就此切断。
吴石只能依靠聂曦在台独立开展工作。
王正均此时接替聂曦副官职务,成为贴身助手,聂曦、王正均、吴石三人形成核心情报组。
外围还有陈宝仓中将、方克华、江爱训、林志森、王济甫等人提供支持。
吴石凭借参谋次长身份,通过故旧、同乡、亲属关系建立小而精悍的网络。
核心成员只有四人: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
吴石和陈宝仓负责搜集情报,聂曦和朱枫负责传递。分工明确,相互掩护。
陈宝仓是吴石多年战友,担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掌握后勤物资调配数据。
聂曦的角色最为关键。既要协调内部联络,又要对接外部交通员。
办理通行证、安排会面地点、核实情报内容,每个环节都需要聂曦统筹。
通行证事件暴露聂曦身份后,整个网络瞬间瓦解。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台北保密局监狱。
四人被提庭,当场宣布死刑判决,立即执行。事先绝对保密,从宣判到执行仅半小时。
聂曦从被捕到受审,始终保持沉默。保密局用尽酷刑,得不到完整口供。
毛人凤呈递的侦查意见书列出三项罪名:利用职务搜集情报提供给吴石、亲自携带情报赴香港送交何遂、为朱枫办理假出境证。
证据链完整,聂曦无法否认。
台湾媒体刊登现场照片:聂曦身穿白衬衫,下半截扎进军裤,脚穿马鞋,双手反绑背后。表情自然,面露微笑。
台媒用十四个字评价:"聂曦形象英武,大义凛然,死前毫无惧色。"
宪兵对聂曦连开七枪。
四人中聂曦最年轻,遗骸下落至今成谜。
吴石骨灰后来回归大陆,安葬北京福田公墓。
朱枫骨灰送回宁波镇海烈士陵园。
陈宝仓遗骸归葬故里。
唯独聂曦,台湾户籍档案查无家眷记录。
聂曦赴台前将妻子孩子托付给弟弟聂磊照顾。
聂磊被广州公安局误判入狱,无法履行承诺,聂曦的妻儿后来去向不明,成为历史悬案。
2006年,聂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那张白衬衫微笑的照片成为永恒定格。
一张假通行证引发的连锁反应,撕开台湾隐蔽战线最惨痛的伤口。
聂曦已非吴石副官,却因交际科长职务深度卷入情报传递。
职务变化带来的权限,成为办理证件的合法依据,也成为暴露身份的致命破绽。
隐蔽战线从来没有边缘岗位。
看似远离核心的交际科长,实则掌握着情报网络的关键节点。
聂曦用33年生命证明:在那个恐怖笼罩的年代,每个坚守岗位的人都是用生命在战斗。
参考信息:
揭秘!央视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中的聂曦烈士是闽清人 · 福州新闻网 · 2025年10月
他们的故事,需要有人去听 · 人民政协网 · 2022年9月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