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溥仪的乳娘有2个规矩:一是喂奶,二是毫无人性!

清朝末年的紫禁城,表面金碧辉煌,内里却冷酷无情。一个普通农妇王焦氏,踏进这座皇宫,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乳娘。她背负着哺育天子的重担,却被两条规矩死死捆住:喂奶是她的命,隔绝亲情是她的枷锁。

王焦氏,1887年出生在河北河间府任丘县一个穷苦农家。她原姓焦,家里靠几亩薄田糊口,父母年老,哥哥在外做剃头匠。她小时候赶上1890年直隶大水,庄稼全淹,家里只能逃荒到北京,靠粥厂过活。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河间府又乱成一团,她跟着家人第二次逃到北京,投奔哥哥。哥哥自己都养不活,16岁的她被半卖半嫁给一个姓王的差役,改称王焦氏。婚后三年,她生了个女儿,可丈夫得病死了,留下她和女儿,还有两个老公婆,日子过得紧巴巴。

1906年,醇亲王府为刚出生的溥仪挑乳娘。王焦氏奶水足,人老实,被选中。她没啥选择,家里穷得叮当响,这份差事虽苦,好歹能拿点银子补贴家用。她收拾了几件旧衣,带着对女儿和老人的牵挂,进了王府。1908年,溥仪被慈禧立为皇帝,搬进紫禁城,王焦氏也跟着入宫,继续当乳娘。从此,她和外面的世界彻底断了联系。

她不识字,说话带点河间口音,性子温和,没啥心眼。在宫里,她地位低得跟奴仆差不多,可因为跟溥仪关系近,多少有点特殊。清廷对乳娘管得严,怕重蹈明朝乳娘客氏的覆辙。客氏当年仗着跟皇帝亲近,勾结魏忠贤,搅得朝政乌烟瘴气。清朝吸取教训,定下规矩,把乳娘管得死死的。王焦氏的出身穷,家里简单,清廷觉得她翻不了天,才放心让她干这活。

她住在紫禁城一间小厢房,屋里就一张木床、一个木柜,啥摆设都没有。每天早上,宫女叫她起来,换上粗布衣,开始干活。她的工作就是喂溥仪奶,哄他睡,照顾他吃喝。溥仪小时候身子弱,动不动就哭,她得整宿守着,累得腰酸背痛。她的手因为老挤奶,关节肿得跟胡萝卜似的,可她从没偷过懒。

溥仪的生母是荣禄的女儿,叫苏完瓜尔佳氏,跟溥仪不亲。她忙着宫里的事,难得来看儿子。溥仪的祖母和几个太妃也对他没啥感情,宫里就王焦氏真心疼他。1908年11月,慈禧病重,溥仪登基,仪式在太和殿搞得隆重,可他吓得哇哇哭。太监手忙脚乱,没人敢哄,王焦氏冲进殿,把他抱起来喂奶,他才安静。太监们大气不敢出,谁也不敢说啥。

她在宫里不争宠,也不掺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太监和宫女怕溥仪的脾气,对她倒挺客气。她一心扑在溥仪身上,可心里老惦记着家里的女儿和老人。她不知道,这份差事会让她付出多大的代价。

王焦氏当乳娘,干的是喂奶的活,可背后有两条规矩,一条比一条狠。第一条是必须保证溥仪吃饱奶,第二条是压根不让她回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见。这两条规矩,把她当成了奶牛,榨干她的一切。

第一条规矩听着简单,可干起来一点不轻松。为了让奶水多,宫里让她每天吃一个猪肘子,还不许放盐。猪肘子油乎乎的,没盐味,吃一口跟嚼蜡似的。她得坐在小屋里,硬着头皮把这堆肉塞下去,胃里翻江倒海。有一回,她忍不住想偷偷撒点盐,被宫女抓个正着,劈头盖脸一顿骂。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耍小聪明,只能咬牙吃。每天喂完奶,她还得自己挤奶,攒着给溥仪备用。她的手挤得又红又肿,晚上疼得睡不着。

宫里对奶的质量管得特别严。溥仪要是吃完奶拉肚子或者哭闹,御医就得查她的饮食。她吃的东西全是宫里配好的,除了猪肘子,就是些小米粥、窝头,油水少得可怜。她本来就瘦,干了几年,脸黄得跟纸似的。太监还老盯着她,怕她偷吃别的,影响奶水。她每天累得跟狗似的,可不敢有半点怨言。

第二条规矩更没人性,直接把她跟家人隔开。清廷怕她把奶分给自己的孩子,影响溥仪,干脆不让她回家,连信都不许写。她被锁在宫里,门口有太监看着,想跟家里说句话都得通过宫女传话。她每个月拿两两银子,全托人捎回老家,以为这样家人能吃饱饭。她不知道,家里早就翻了天。

1911年,她进宫第三年,女儿因为没人管,饿得皮包骨头,没挺过去。宫里怕她知道后情绪不好,奶水少了,硬是把消息压下来。太监们得了令,嘴严得跟铁门似的,谁也不敢漏半句。那几年,她还在宫里起早贪黑,挤奶喂奶,以为家里人靠着她的银子过上了好日子。她每次把银子交给宫女,都觉得自己是在给家人撑腰,哪知道,女儿早就没了。

溥仪小时候淘气得要命,谁也管不住。1912年,他五岁,在御花园玩救火喷头,朝一个老太监身上喷。那天是大冬天,水泼在太监身上,冻得他直哆嗦,当场昏过去,抬去抢救才捡条命。太监们吓得不敢吱声,师傅们搬出孔孟之道劝他,他当耳旁风,照样我行我素。宫里没人敢惹他,他想干啥就干啥。

王焦氏却能让他收敛点。1913年,他在养心殿想往鸡蛋糕里掺铁砂,准备恶作剧。她看见后,过去把他手里的铁砂拿下来,说这玩意儿会把牙崩坏,人得吃饭,不能瞎胡闹。溥仪听完,难得没犟嘴,把铁砂扔了。1914年,他又迷上玩火枪,朝太监屋的玻璃窗打,玻璃碎了一地,他还乐得拍手。她听说后,跑去院子说,屋里有人,打坏了会伤人。他听完,悻悻地把枪收起来。

她能管住溥仪,不是因为啥大道理,而是她真把他当自己孩子疼。溥仪的生母跟他不亲,1910年,她跟溥仪吵了一架,气得服毒死了。宫里的太妃和师傅只教他当皇帝的规矩,没人教他做人的道理。王焦氏不一样,她用最朴实的话,让他明白不能随便害人。她的存在,让溥仪的童年多少有了点人味。

溥仪断奶拖得特别晚,1915年,9岁才不用王焦氏喂奶。太妃们觉得他年纪大了,乳娘留着没用,还怕她跟溥仪太亲,影响宫里规矩。1915年春天,御医查了溥仪的身体,说他不用吃奶了。第二天,太妃就把王焦氏叫来,说她得走人。她低着头,没说啥,收拾东西准备走。

走之前,她被准许最后看一眼溥仪。她走进寝殿,溥仪在玩木马,她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太监催她快走,她转身出了门。溥仪反应过来,跳下来追到门口,哭着喊要找她。太监拦着他,他闹得满地打滚。太妃们冷着脸,没人理他。王焦氏被马车送回河间,车里就她一个人,抱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件旧衣和点碎银。

回到村里,她推开家门,公婆老得走不动了,告诉她女儿六年前就没了。她站在院子里,愣了半天,泪流满面。家里就剩个空壳,女儿的摇篮还在角落,落了厚厚的灰。她过去摸了摸,啥也没说。她用这些年攒的银子,给公婆买了点粮食,自己守着破屋过日子。

1912年,辛亥革命把清朝推翻,溥仪退位,但还住在紫禁城,顶着皇帝的头衔。他的日子越来越孤单,性子也更怪。1922年,他娶了皇后婉容,派人去找王焦氏,总算在河间找到她。他让人把她接回北京,安排在王府住,每月给点银子。她住的小院有几棵枣树,日子比以前好点,可她还是忘不了女儿的事。

1932年,日本人扶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皇帝,他搬到长春,把王焦氏也接了过去。她住皇宫附近一个小宅院,青砖灰瓦,院里有口井。她每天自己做饭,偶尔去宫里看溥仪。溥仪见她,总是亲自扶她坐下,叫人拿茶点。她老了,腿脚不利索,走路得拄拐,可溥仪的照顾让她晚年多少有点安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满洲国垮台。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军抓走,王焦氏跟着其他宫人转移。她快60岁,身体差,走不了多远。路上,队伍被日本残兵袭击,一颗子弹打中她,她倒在草丛里,血染红了衣服。宫人慌乱中把她埋了,连个标记都没留。

1946年,王焦氏去世的消息传到溥仪耳朵里。他被关在苏联,听说后低头不吭声。她59岁,虚岁60岁。她这辈子没啥名堂,却用自己的命,换了溥仪童年的几丝温暖。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写,她是他小时候最重要的人,给了他仅有的母爱。她的故事,就像清末那段历史,苦得让人叹气。

王焦氏用一生的苦,喂养了一个皇帝,却丢了自己的女儿。她的命,像是被清廷的规矩嚼碎,吐在地上。你觉得她这辈子值不值?她在溥仪心里,到底算啥?来留言说说你的想法,咱们一起聊聊这段让人心酸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历史   乳娘   规矩   人性   太监   河间   女儿   紫禁城   家里   宫女   银子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