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稀土战场上,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正在悄然升级,马来西亚突然转身说“不”,美国猛地伸出橄榄枝,正当各方忙着下棋时,中国甩出一个出口管制公告,把整盘棋局掀了个底朝天。
到底谁赢谁输?这场围绕稀土的全球博弈,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马来西亚的拒绝来得猝不及防,10月初,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罕见地公开否认正在与中国洽谈稀土合作,甩出的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泼在了关注东南亚稀土动向的全球市场头上。
其实马来西亚手上并不是没牌打,稀土储量全球前列,资源丰富程度不输于一些传统大国。但问题是,一直以来它都只是“挖矿的”,把原矿拉出去卖掉,一吨才赚几个小钱。
现在它想当“炼金的”,想从矿石一路搞到高端磁材,赚那附加值几十倍的利润,这个想法本身没错,也很有野心。
为了翻身,马来西亚开始堵出口、逼加工,要求所有稀土企业必须在本地建厂,不能再走“挖了就卖”的老路子。想控制话语权,打造完整产业链,从开采到提纯、从粉末到磁体,一条龙搞定。
但愿望归愿望,现实却是另一回事。一方面,马来西亚缺技术、缺人、缺经验,连最基础的环保规则都还在摸索阶段。
另一方面,它在产业链上游的价值太低,吸引力有限。换句话说,就是想转型但没抓手,想升级但缺工具。
这个时候拒绝与中国合作,看似是为了自主发展,实则让自己离出局更近了一步。对外说是“自主化”,但对内其实是“空心化”。没有技术支撑,光靠政策喊口号,难度比把沙子变成黄金还大。
而马来西亚突然的否认,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在大国角力中“做选择题”的结果。一边是中国掌握核心技术的现实,一边是美国拿着支票本的诱惑,它必须表态,而这次,它选择了远离中国。
但拒绝合作并不等于就能自立门户,没有核心技术的支撑,马来西亚的产业链注定走不远,反倒可能被困在“有矿无链”的困局中进退两难。
在马来西亚犹豫不决的档口,美国不仅加强了对吉隆坡的战略接触,还开始在整个南亚和东南亚布阵,试图把稀土产业链拉出中国的“磁力场”。
美国对马来西亚的态度非常明确,你只要不跟中国深度合作,我们就给你技术、给你钱、给你市场,甚至连环保标准都可以“灵活”点。听起来像是全方位扶持,但细看之下却更像是“绑定条款”。
与此同时,美国还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不久前,巴基斯坦总理访美受到高规格接待,这是多年来美巴最高层级的互动。
紧接着,美国提出增加援助、放宽军售、降低关税,甚至在贸易政策上给巴方开绿灯。
这波操作看起来像是“围魏救赵”,实际是想通过扶持中国周边国家,削弱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话语权。
美国想借助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把稀土产业链从中国手里“拉出来”,再织成一张“去中化”的供应网。
但问题也来了,美国给的是“条件式支持”。
马来西亚要技术,美国只能给“部分”;要资金,美国讲的是“以换为给”;而像巴基斯坦这种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长期合作的依赖更深,却难以承受美国外交中的“附加条件”。
更现实的是,稀土产业不是砸钱就能搞起来的。从矿石到磁体,中间要跨越几十道复杂工艺,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让整条线崩盘。
而这些技术,大多掌握在中国手中,哪怕美国“拉巴铁”拉得再紧,没有技术支持,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美国高调拉拢,更多的是在做战略布局,试图在话语权上压制中国。但从实际效果看,拉来的是“态度”,落实的是“空头”,最终很可能是“热脸贴了冷屁股”。
就在马来西亚否认合作、美国四处拉拢的同时,中国商务部悄悄递出了一张王牌。
10月9日,中国发布第62号公告,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不是资源禁运,不是关税调整,而是直击产业核心的“技术封锁”。
这一纸公告,瞬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原本还在谈合作、做规划、拉产业链的各方,突然发现棋盘变了,规则变了,连下棋的方式也得重新定义。
不仅涵盖了稀土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核心技术,还把技术的转移定义拉得非常宽,哪怕是技术咨询、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只要涉及稀土,统统都要申请许可。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不再只靠卖原料,而是开始管控“知识”和“工艺”,不是你挖到矿就能做成产品,而是你得懂怎么炼、怎么提纯、怎么烧结、怎么封装,这些都不是靠买设备能解决的。
这背后,是中国三十年技术积累的底气,从上世纪的串级萃取理论,到如今的高纯度分离工艺,从环保改进到钕铁硼磁材的核心配方,中国不仅掌握技术,还建立了难以复制的产业生态。
别看美国、日本、欧盟都在搞“替代品研发”,但真正能大规模工业化的,仍然绕不开中国的技术路径。
澳大利亚想建磁材厂,却发现没有中国专家根本开不起来;美国研发的“无稀土磁铁”,虽然实验室能跑,但放大到军工级别,参数全靠中国标准。
纵观这场三方博弈,马来西亚的拒绝是姿态,美国的拉拢是策略,而中国的公告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游戏规则。
从资源国的焦虑,到大国的角力,再到技术牌的反制,稀土之争的本质已经不再是“谁有矿”,而是“谁能做”。
当别人还在谈合作谈投资,中国已经把“能不能出口技术”放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一纸公告,不仅划出了红线,也画出了底线。
那些曾经看不起加工环节、只想着挖矿赚钱的国家,突然发现,原来真正值钱的不是矿,而是怎么用矿的能力。
这个越来越讲“链主”的时代,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资格定义产业的未来。而这一次,中国先出手了。
信息来源:
马国库控股否认与中国谈稀土合作/2025年10月3日 21:12联合早报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