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疫情似乎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曾经那些封控、核酸、口罩不离身的日子,仿佛成为了“过去式”。
可就在大家放松警惕的时候,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香港一周内竟有31人因新冠去世!
更让人揪心的是,知名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被迫取消演唱会,原本充满期待的歌迷瞬间陷入失望与担忧之中。
一时间,关于“新冠变异株”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升温。这一次,病毒为什么又“回来了”?最新病变异株到底意味着什么?
先来看香港这波疫情的“罪魁祸首”——XDV变异株。
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病毒,而是新冠奥密克戎家族的一个“变种成员”,它是从去年广泛传播的JN.1变异株中进一步演化出来的,属于其亚分支。
这种病毒跟以前的不一样,它有更强的“逃逸”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它更容易绕过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
而且感染后需要多次核酸检测才能查出来阳性,这次的病毒十分“狡猾”,而且就算之前阳过康复了,也很容易再次感染。
香港这次疫情的数据也确实让人“惶恐不安”,一周内死亡31人,不仅是数字本身触目惊心,更让人想起了几年前那个口罩遮面、全民紧张的2019年。
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紧急状态”,但这组数据还是给人当头一棒:病毒并没有真正离开,它只是暂时“潜伏”了而已。
“不是都说新冠弱了吗?怎么还会死这么多人?”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震惊和疑问。
其实,从专家的分析来看,这次的高死亡率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免疫力弱的人群上,比如老人、慢性病患者、长期未接种疫苗的人。
例如,官方报道两名儿童严重感染新冠的案例,其中一个13岁的女生因长期患病,确诊后引发肺炎,病状加重危及生命,另一个小女孩才17个月更让人“痛心不已。”
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健康年轻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比较轻,但对于身体本就脆弱的人来说,还是存在致命风险的。
根据专家介绍,新冠XDV毒株来势汹汹:传播快、难发现、易复阳,打过疫苗也可能中招!”
现在距离上一波疫情已经一年多了,很多人身体里的“免疫力”已经没那么坚固,XDV毒株就趁机“钻空子”。
信源:鲁中晨报2025-05-16《新冠又双叒叕来了?陈奕迅也中招!中疾控公布最新数据》
不止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这些地方最近新冠病例都在悄悄上升。
根据数据显示,从3月开始,去医院看呼吸道症状的人里,新冠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四月的时候已经上升到16.2%了。这说明病毒“换了马甲”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专家分析,这一波新冠流行主要和几个原因有关。
一是很多人在2022年和2023年感染过新冠病毒,但身体里的免疫力随着时间减弱了。现在大家打加强针的积极性不高,很多人没及时更新疫苗防护。
二是今年流感传播相对较少,相当于给新冠腾出了“空间”。
再加上新冠新变异株(XDV)更擅长“躲避免疫系统”,感染后症状像普通感冒,很多人并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扛几天就过去了。
可真相是,有可能那就是新冠的XDV变异株。
说到底,新冠并没有“绝迹”,而是成为了类似流感那样,可能定期小范围爆发的常见病毒。
所以我们应对它,也要从过去的“彻底清零”转向“科学防控”,比如日常做好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备些对症药物等,用更灵活的方式和它长期共存。
当疫情再次反弹时,除了数字背后的沉痛,社会名人也开始成为疫情反映的“镜子”。
在香港,知名歌手陈奕迅的确诊消息成了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
5月15日,香港歌手陈奕迅在社交平台上宣布,由于确诊新冠肺炎,原定于5月16日至18日于高雄举办的演唱会被迫延期。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粉丝热议与担忧。
要知道,这场演唱会原本是时隔十二年的“重逢”,不少歌迷已经翘首以盼。
最终却因为疫情原因被打乱,这不仅对演出团队造成影响,也反映出疫情对娱乐、旅游、交通等多个行业依然具有干扰性。
其实,演唱会这种大型聚集活动热流密集,本就属于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交叉感染。
毕竟,一旦发生群体感染,后果难以预测。
陈奕迅选择取消,虽然遗憾,但也展现了对公众健康负责的态度,已经购票的粉丝可以到下次演唱会直接使用原票根。
想要退票的粉丝,可以根据演唱会主办方相关规定有序退票,主办方也承诺会全额退款。
这个突发情况不仅让演出泡汤,也提醒了大家:疫情真的没有完全结束,我们还是得多一分小心。
信源:闪电新闻2025-05-15《陈奕迅确诊新冠肺炎暂停所有演出活动 发文:非常遗憾》
那么,面对这波XDV病毒,我们该如何应对?是否要回到天天戴口罩、做核酸、限制出行的日子?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专家预测本轮高峰大约会持续到5月中旬,6月初阳性比例将明显回落到8%-10%,到6月底有望降至5%以下。
而一个好消息是,目前来看,这轮疫情并不会影响即将到来的高考。
这对于千千万万辛苦备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算是一点安慰。
目前XDV病毒的症状多数较轻,类似普通感冒(如轻微咳嗽、低烧、喉咙不适),因此不必像之前那样严格限制出行或大规模核酸检测。
但需注意,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和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存在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这部分人群仍需重点防护。
疫情爆发、明星确诊、演唱会取消,这一连串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新冠还没真正“退场”。
虽然现在的新冠毒性确实比以前低,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尤其是公共场合、密集场所,还是建议大家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有症状及时检测,不要硬扛。
病毒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失去了警惕。
病毒大概率不会彻底消失,但咱们早就不是任它宰割的“小白鼠”了,学会和它和平共处才是硬道理。
信源:
光明网2025-05-17《阳性率上升,即将达到顶点!多地疾控提醒→》
闪电新闻2025-05-15《陈奕迅确诊新冠肺炎暂停所有演出活动 发文:非常遗憾》
大河报2025-05-15《新冠感染再抬头!知名男性确诊》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