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金融圈里炸开了锅,一个名叫中植集团的金融巨头突然崩了。这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据说高达3.6万亿元,比恒大集团的2.44万亿负债还要多出1.14万亿。
更吓人的是,这场崩塌直接让15万名投资者血本无归,钱打了水漂。恒大危机大家都知道,可中植集团这事儿咋回事?
中植集团,全名叫中植企业集团,1995年在北京成立,最早是个干木材和造纸生意的小公司。创始人叫解直锟,这哥们儿是个狠角色,从黑龙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起步,硬生生靠自己闯出了一片天。
后来,他看准了金融这块肥肉,2001年收购了哈尔滨国际信托,从此一头扎进金融圈。中植集团靠着信托平台,开始大肆投资房地产、矿产、能源等领域,还通过控股和参股各种金融机构,搞出了一个庞大的“中植系”资本网络。
到了巅峰时期,中植系旗下的财富管理公司,比如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管理的资产规模据说超过3万亿元,涉及的投资者有15万多人。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晕,可见它有多牛。
不过,这么大的盘子,不是想管好就能管好的。中植集团的摊子铺得太大了,钱都投出去,手里的现金却不多。加上管理混乱、杠杆用得太猛,风险早就埋下了。
1961年解直锟出生在黑龙江伊春,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从小就聪明能干,1980年代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伊春一家印刷厂上班。
那时候工厂快倒闭了,他不服气,亲自修机器、跑业务,愣是把厂子救活了,还当上了厂长。这经历让他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也锻炼了他的胆量和魄力。
1995年,他辞职下海,创立了中植企业集团。一开始做木材生意,赚了点钱后,他就瞄上了金融。2001年收购哈尔滨国际信托,算是正式迈进金融圈。从那以后,他的野心越来越大,投资房地产、矿产、能源,还搞了财富管理公司,手越伸越长。
解直锟靠着敏锐的眼光和高杠杆玩法,把中植集团干成了3.6万亿资产规模的庞然大物。他自己也成了中国民营金融的顶尖人物,身家一度高达几百亿。
可惜,他的管理风格也有问题,太激进了,风险控制没跟上。2021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去世,61岁就走了。这一下,中植集团彻底乱了套。
中植集团的崩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好几年问题堆出来的结果。2021年12月,解直锟突发心脏病去世,这对中植集团来说是个致命打击。
他在的时候,集团虽然有问题,但靠他的威望还能压住。结果他一走,高管层开始争权夺利,谁也不服谁,决策乱成一团。内部管理本来就不咋地,这下更是一盘散沙。
中植集团这些年投了不少钱在房地产上,尤其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杠杆用得飞起。可2021年以后,房地产行情急转直下,恒大都爆雷了,中植的日子能好过吗?它投的项目不少都烂尾了,钱收不回来,资金链一下子就紧了。
中植集团扩张全靠借钱,杠杆用得太狠。简单说,就是借一堆钱去投资,赚了是大钱,赔了就全完蛋。市场好的时候还行,可一旦风向变了,债主上门要钱,手里没现金,那就只能干瞪眼。
中植系的财富管理公司,比如恒天财富、新湖财富,是集团的现金牛。这些公司卖理财产品,承诺高回报,把投资者的钱拿去投房地产、矿产啥的。结果2023年初,兑付危机来了,好多产品到期还不上钱,投资者开始挤兑,窟窿越捅越大。
中植集团的业务太复杂,涉及信托、财富管理、上市公司控股,监管部门很难看透。加上它又是民营企业,灵活有余,合规不足,风险没及时管住,最后就炸了。
中植集团一倒,最惨的是那15万名投资者。这些人不少是高净值客户,投的钱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最高的甚至有50亿。他们为啥投中植?还不是看中了它承诺的高回报。结果现在血本无归,日子不好过了。
据报道,中植系财富管理公司管理的3万多亿资产,现在能拿回来的没多少。破产清算后,2000亿的账面资产根本填不上4200亿到4600亿的债窟窿,投资者能分到手的估计连零头都不到。有人已经开始维权了,可现实很残酷,钱没了就是没了,追回来的希望渺茫。
这事儿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高回报听着好听,可背后风险也大。投钱之前得多留个心眼,别光听销售吹牛。
后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申请。法院公告里说,中植的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但减值严重,能变现的钱不多。
中植集团的崩塌不光坑了投资者,也给金融市场敲了警钟。民营金融企业扩张太快、杠杆太高,一旦风吹草动就容易翻车。监管部门估计也得反思,怎么才能管住这种庞然大物,别再让老百姓的血汗钱打水漂。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