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撒胡
编辑|撒胡
前不久,巴黎古董商马库斯,将618张记录着1937年上海人间惨状的老照片,小心翼翼地递交给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并赢得了中国人的一众赞赏。
然而,马库斯刚刚捐赠完这些日军侵华照片,就订下了前往日本的机票,要知道,他的家族仇人也是日本的帝国军人。
马库斯前往日本,究竟有什么目的?他在那边会遇到危险吗?
这批记录着1937年上海人间惨状的影像,如今终于被马库斯小心翼翼地递交给了淞沪抗战纪念馆,它们身上,不仅沾染着岁月的尘埃,更凝结着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它们的故事,并非只有镜头下的残酷,还交织着三个男人在不同时空下,面对同一段历史时,做出的三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带着各自的痛苦、挣扎与担当。
劳伦斯,马库斯的外祖父,是这份沉重记忆的起点,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对于这位法国摄影师而言,本是一片充满机遇的东方热土,他在法租界开工作室,镜头下曾记录着外滩的繁华和十里洋场的旖旎,但历史没有如果。
1937年隆隆的炮火撕碎了所有美好,工作室离苏州河不远,劳伦斯从二楼窗户望出去,再也看不到风光,只有刺刀下的屠戮和废墟里的哭喊。
身为摄影师,他下意识地拿起相机,在夜色掩护下,偷偷拍下了那些足以让任何一个文明人精神崩溃的画面:街头滚落的头颅、被捆绑的妇女、在母亲尸身上寻找慰藉的孩童。
他的中国助手拼命劝阻,说这会招来杀身之祸,劳伦斯当然知道危险,但他更无法对眼前的暴行视而不见。
然而,正义的冲动很快就被现实的残酷击得粉碎,风声走漏,日本宪兵破门而入,砸毁了他的相机,烧掉了大部分底片,甚至带走了他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此杳无音信。
侥幸逃脱的劳伦斯,带着仅存的儿子逃回法国,他把幸存的照片用油布包好,砌进了老房子的墙壁里,从此,这位亲历者选择了彻底的沉默。
他骗家人那只是些风景照,将那段记忆深埋心底,任凭它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化作无声的泪水和“对不起中国人”的喃喃自语。
劳伦斯的选择,是一种被巨大创伤和恐惧扭曲的自保,他用水泥封住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他保护家人的唯一方式,代价则是终生的愧疚。
几乎在劳伦斯将照片封入墙壁的同时,地球另一端,1938年的南京,一家照相馆里,15岁的学徒罗瑾在为一名日本军官冲洗胶卷时,同样看到了那些令人发指的暴行记录。
与劳伦斯不同,他身处的环境更加险恶,身边没有任何退路,但这个血气方刚的少年,选择了以命相搏。他偷偷加洗了三十多张照片,并精心挑选出16张,装订成册。
这本相册,成了悬在他头顶的利剑,后来,相册因故被藏于一处土墙洞中,却不想意外“消失”,惊恐的罗瑾以为东窗事发,匆忙逃离南京。
他不知道的是,真相的火种并未熄灭,他的同学吴旋偶然发现了这本相册,吴旋立刻意识到,这薄薄一册,是侵略者无法抵赖的铁证。
在之后漫长的六年里,无论日军如何盘查,环境如何险恶,吴旋都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它,他把它藏在寺庙的佛像底座,也曾压在行李箱的最底层,带着它颠沛流离。
一个15岁的学徒,一个同样年轻的同学,在枪林弹雨的故土上,完成了一场关于真相的接力,他们的选择,不是因个人创伤而起的记录,而是一种朴素的民族大义——要把证据留下来,留给将来清算的那一天。
直到1946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征集证据,这本相册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让元凶谷寿夫在法庭上无言以对,劳伦斯的“藏”,是为了活着,罗瑾和吴旋的“守”,则是为了让死去的人不被遗忘。
时间来到2010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遗物时,敲开了那面尘封的墙,当他看到相册里外祖母抱着两位姑姑(其中一位正是被日军杀害的姐姐)的照片,以及后面一张张血淋淋的影像时,他终于读懂了外祖父一生的噩梦。
他继承的,不只是一批老照片,更是一份迟到了七十多年的愧疚和责任,他完全可以继续沉默,让这个秘密永远烂在家族内部,就像他的母亲和表姐所希望的那样,为了“安全”,为了不“把伤口撕给所有人看”。
但他没有,他联系中国使馆,将照片物归原主,这个举动,让他成了家族的“麻烦制造者”,也让他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危险。
家门被泼红漆,附上“滚回中国去”的纸条,午夜接到匿名的死亡威胁,对方声称要对他和七岁的女儿下手,甚至在巴黎的街头,都有不明身份的人在监视他。
这些遭遇,像极了九十年前他外祖父所面临的险境,历史的威胁,似乎穿越时空,再次降临,但马库斯的选择,与外祖父截然不同,他不仅要打破家族的沉默,为外祖父赎罪,他还要把这份真相,带到更远的地方,带到最需要听到它的地方去。
马库斯成立了“中国回声”协会,计划利用VR技术,让人们“亲身”回到1937年的上海街头,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订好了去东京的机票,他要把这些照片的复印件,带到日本去宣讲,直接面对那些可能至今仍在否认、淡化或对历史一无所知的民众。
“我想让日本年轻人看看,”马库斯说,“这不是故事,是真事。”劳伦斯的选择是向内收缩,罗瑾与吴旋的选择是原地坚守,而马库斯的选择,则是主动出击。
马库斯要做的,不是复仇,而是开启对话,他要替那些没机会说话的人,把真相喊出来,他要用外祖父的镜头,和罗瑾、吴旋一样的勇气,去完成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质。
藏、守、说,这三个选择,勾勒出一段历史记忆流转的完整轨迹,它从一个外国人的恐惧与愧疚开始,经过两个中国少年的接力守护,最终由一个法国后裔,将其推向世界的风口浪尖。
历史留给我们的,往往不是一个清晰的答案,而是一个又一个的选择题,当真相的重量压在肩上时,是选择沉默自保,还是挺身而出?马库斯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
11月的东京,无论等待他的是倾听还是敌意,他都注定是那个愿意“第一个开口”的人,而这,或许比任何结果都更重要。
对于日本,马库斯或许并不了解,不了解他们骨子里对那段历史的避讳,但我们还是希望他可以成功,从而让更多的日本平民清楚,自己的祖先曾经做过如此卑微人伦的恶行。
侵华战争,是所有中国人乃至世界的伤痛,日本的军国主义残忍无道,即便是多年过去,国人依旧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