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民永远怀念徐向前
中共五台县委五台县人民政府
今年11月8日,是徐向前元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徐帅逝世已经10多个年头了,但五台人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

(一)
徐向前元帅是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人。永安村坐落在滤沱河北岸,是个背靠青山,面临绿水,风景秀丽的村庄。
徐帅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这里度过的。徐帅的故居就在永安村。
徐向前元帅出生在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祖父徐鹤林因做生意赔本,弄得倾家荡产,为了还清债务,又卖房又卖地。祖父去世时,他父亲只有12岁。因无法生活,祖母领着他父亲徐愁淮住到金山村娘家。徐愁淮在舅舅家念了几年书,刻苦用功,终于考中了秀才。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远走内蒙,以教书为业,但赚钱微薄。多亏徐帅的母亲赵金莺勤俭持家,又领着孩子们下地劳动,才可勉强维持生计。艰难的生活环境,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使徐向前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和奋发向上的好品格。
徐向前10岁时在本村上了私塾,取学名徐象谦。家长和老师都希望他成为一个谦虚好学的人。徐向前学习刻苦,放学后就帮助母亲下地干活。农闲时,他也歇不住,早晨起床后,他背着粪箩头到路上拾粪积肥,数九寒天把双手冻得红肿,他也没停过。下午,他又拿着镰刀绳子去割柴。他还学会用柳条编笊篱,用榆梢编筐、编篓,除了自家使用外,还多少卖个零钱,贴补家用。
徐向前12岁时,便考到五台县有名的东冶沱阳学堂读书。
他兄妹6人,父亲供不起他在校起伙,他就每星期两次回家背干粮—玉米面窝头和老咸菜,还有母亲做的野菜团子,支持着他高小毕业。沱阳学堂的学习生活,使徐向前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919年,徐向前考入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后教了两年书。他看不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种种行径。1924年又弃职考入黄埔军校,从此便离开家乡五台县,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但是,他对故乡非常热爱和眷恋,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徐向前元帅从1924年考人黄埔军校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曾四次回家。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徐向前被迫回乡住了10多天。为了寻找党组织,他重新离开家乡,远走上海,经组织安排,到鄂豫皖苏区,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无暇抽身探亲探家,只好把思亲念乡之情,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参加了洛川会议,并被选为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徐向前任129师副师长。中央决定派徐向前随周恩来、彭德怀到山西与阎锡山谈判,毛主席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是同乡,好一同去做阎锡山的工作。”于是,徐向前随周恩来、彭德怀在太原的代县太和堂口与阎锡山进行谈判。阎锡山曾对周恩来说:“周公来山西,真会选人才,让我们五台老乡,又是我的学生徐向前参与会谈,可不要带徐向前来挖我的墙角啊!”这次谈判后,周恩来、朱德劝徐向前回家看看,也好扩大党的影响。彭德怀还给了徐向前60块大洋。9月16日,阎锡山派秘书用小车把徐向前送回老家。徐向前是在东冶拜见了岳父朱龙虎,又回到村里,才知母亲三年前已经去世,思母念母之情,使他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当时,担任中共东冶中心区委负责人的赵鹏飞、朱效成、李力安去拜访了徐向前,并热情邀请徐向前为东冶各界人士作报告。徐向前愉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在沱阳学堂召开了有工农商学兵各界参加的欢迎大会,徐向前讲了抗日形势与我党的方针政策。他操着浓重的五台乡音说:“抗日是全民族的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光靠八路军的力量还不够,要依靠全体人民。八路军要在五台山建立抗日根据地,五台人民一定要充分动员起来,投人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来。”徐向前一连讲了两个小时,讲得有声有色,激动人心,听讲的各界群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无人不欢欣鼓舞,极大地增强了抗日救国的信心和决心。徐向前也感到回到久别的母校和见到当年的老师,心情十分激动。他参观了过去学习过的教室,想到日寇的侵略,已打破了学校的平静,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会后,徐向前走在东冶街上,许多农民、商人拥挤着要仔细看看他,他微笑着,举手向大家招呼致意。看到徐向前高高的身材,瘦削的脸庞,朴素的衣着,无不怀着深深的敬意。这一次他在家只住了三天,就返回太原。
一周之后,9月22日,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总部来到五台。10月s日,徐向前受朱总司令委托,为开展统战工作,又来到五台豆村,会见了阎锡山部第6集团军总司令,以老乡关系商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问题。次日,徐向前又到台怀镇,对阎锡山的高级将领李俊功、田世俊、金宪章讲述了开展山地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问题,使这些阎锡山的高级将领深受教育。他们十分钦佩徐向前善于打大仗、打恶仗的指挥才能,连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9日,徐向前参与指挥了129师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击毁敌机24架,毙敌百余人。徐向前在家乡的名声更大了。
当时,徐向前率领129师驻在五台阳白、郭家庄几个村庄、徐向前亲自召集乡村群众,宣传武装群众进行人民自卫和开展游击战争等问题,在当地老百姓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0月27日,徐向前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部向正太路开进。离开家乡前,徐向前再一次回到永安家中,向亲人和乡亲们告别。临行前,姐姐先月见他衣着单薄,给做了一条薄棉裤,让弟弟穿上。徐向前捧着棉裤风趣地向姐姐说:“你们做下多少条?”姐姐慎怪地说:“你一条穿上就不凉了,还要多少条?”
徐向前笑着说:“一条不够呀!我们从朱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到所有战士几万人,都跟我穿得一样,不能光我一个穿棉裤呀!”听着弟弟的话语,姐姐没了言词。不久,徐向前拒绝姐姐送棉裤这件事,就传遍了五台各地。八路军官长与士兵同甘共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加深人家乡人民的心中。
徐向前离家时,两个外甥—大姐的儿子郭富安、二姐的儿子赵希圣,都要跟舅舅一齐走,去当八路军打日本。徐向前用眼征求姐姐的意见,大姐先月、二姐占月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早商量好了,跟上舅舅干革命,没错!”说完徐向前带着两个外甥随部队出发。令徐向前一生遗憾的是,两个外甥在抗日战争中先后牺牲。想到外甥的牺牲,便想到千千万万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军人,他常说:“革命的成功,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二)
从1938年全面抗战开始,到解放战争结束,徐向前以其卓越的指挥才能,指挥了无数次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徐向前担任了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时时为国事操劳,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对他的养育之恩,对家乡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十分关心。他的姐姐占月、表弟赵玉生等经常去北京看望他,他都要间长问短,了解家乡的变化、生产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状况。听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便发出会意的微笑;听到群众生活还没有脱贫,他便眉头紧皱,发出无奈的感叹。他心里想着家乡人民,更想着全国人民。
1969年,中共五台县委在白求恩工作过的松岩口村,建立“五台山纪念白求恩陈列室”,写信给徐帅,希望他为纪念碑题词。徐帅接到信后,立即将题词寄回。题词为“学习白求恩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精神,为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1981年,五台县开始编纂县志和党史,县委再次写信恳请徐帅题词。徐帅不仅及时题了词,还附信一封,信的全文如下:
五台县委各同志:
来函索书之事,遵照嘱咐题好奉上,能用否请
酌。顺致
革命的敬礼
徐向前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徐帅不仅为五台县志题写了书名,还题词“实事求是地编纂县志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徐帅题词及来信,表示了他对编纂县志的明确要求和虚怀若谷的品德。徐帅为《五台人民抗日斗争史》题词为“五台人民艰苦英勇的抗战事迹永载史册。”1984年,五台烈士陵园建成,徐帅在百忙中题写了“继承先烈们的英勇牺牲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奋勇前进。”这些题词,表示了徐向前对五台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的敬佩,和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1985年,徐帅又为他的母校沱阳中学题写了校名,给全校师生以巨大的鼓舞。徐帅的每一个题词,都成为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坚持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精神力量,成为全县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五台广大群众中,还广泛流行着这样几则故事,反映了徐向前元帅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的高贵品德。
1970年,正是全国农业学大寨时期。为了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徐帅家乡永安村向上级申请购买拖拉机,等了几年都买不到。有人给村干部出主意,让他们到北京找徐向前。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另一名干部来到北京,先找到徐帅的妹妹徐达,让徐达给徐帅先打个电话。徐帅对妹妹说:“这个事本来是小事,也是件好事,但我又不管那方面的工作,我怎么开口呀!你给村干部们做做工作,这个事我办不了。”停了一会儿,徐帅好像很不过意,就又对妹妹说:“咱村你秉谦叔的妹妹在安徽蚌埠拖拉机厂,厂里每年都有超产拖拉机,不占计划比例,看能否解决一辆?”徐帅不为家乡买拖拉机的事很快传开了,有的人对徐帅不理解,但更多的人认为徐帅是大公无私,坚持原则,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道德情操。
徐向前元帅的外祖父家住槐荫村。徐帅少年时期,经常随母亲住在姥姥家,与表兄弟赵兰生、赵玉生,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1962年赵玉生由山西省工业厅下放回村劳动,他的五个孩子都转为农村户口。因为当地条件差,大儿子、二儿子眼看二十六七岁了还找不着对象。赵玉生心里很着急,便想到去北京找表兄徐向前。1978年,赵玉生带着大儿子赵陆先到了徐帅家。徐帅热情接待了他们,问长间短,回忆往事,非常亲切。一天,赵玉生试探地说:“二哥,咱的几个孩子都大了,钻在庄稼地里,连个媳妇也娶不下,你能帮忙给他们找个工作吗?”徐帅一听犯了难,委婉地说:“这个事不好办啊!”表弟又出主意说:“只要你给山西省政府写个条子就行了。他们一定不驳你的面子。”徐帅语重心长地说:“我写个条子可能起作用,可是我是国家高级干部,怎么能带这个头呀!”赵玉生又央求说:“二哥的性格作风我清楚,我也是没办法呀!”徐帅又解释说:“我的孩子不也到农村插过队吗,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闯吧。”
徐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与当今社会某些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永远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家乡30万人民学习的楷模。
(三)
1988年,为振兴五台经济,中共五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振兴五台经济北京座谈会”。为了向徐向前元帅汇报一下五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新成就,县委书记范怀成、县长周新玉及县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于5月9日上午去拜访徐帅。徐帅住在后海柳荫街的一个院子里,县里的同志们刚下车,徐帅和夫人黄杰已站在门口迎候。他微笑着一边说“欢迎,欢迎”,一边与县里的同志一一握手。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使县里的同志感到无限亲切与温暖。当时,看上去他身体很好,虽已86岁高龄,但步履稳健,身板挺直硬朗。进人会客室,徐帅一再让同志们抽烟、喝茶、吃水果。他虽然离开家乡60多年了,但乡音未改,满口五台话。
徐帅的客厅虽然宽大,但布置非常简单。在陈旧的地毯上,中间放两套三人沙发和单人沙发,还有几把折叠椅;客厅一角放一台供办公用的复印机,墙上没有壁画,屋子显得空荡荡的。
徐帅上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便服,外穿一件破旧的坎肩,下身穿一件旧军裤内套一件露边的旧棉裤,脚穿一双普通棉鞋。徐帅因为战争年代留下的创伤,夏天也需穿得厚一些。看上去,他只是一位慈祥的长辈,很难想象他就是革命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元戎帅星。
徐帅十分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他一开口就说:“我小时候,一年只在过年时吃一顿白面,现在好多了吧?”县委书记范怀成简要地汇报了五台县经济建设情况。当徐帅了解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台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间题,一年四季白面大米已是家常便饭时,他高兴地笑出声来。笑声里洋溢着他关心人民生活疾苦的深情厚谊。他还说:“我小时候,全县有18万人,现在已经30万了,这可是人财两旺啊!”
徐帅在谈话中,不仅考虑到家乡人民的眼前利益,也思索着长远利益。当听到家乡农村新建房屋很多时,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建筑用地太多,五台人多地少,农村建房,一定要有合理规划,不能无限制地占土地。”徐帅还深情地回忆说:“陈家庄、东峪口那道沟里,发展经济作物有历史。过去就有很多花椒树、核桃、柿子,那里地少土薄,旧社会群众吃花椒叶、黑豆叶。你们要改良,引进新品种,发展经济作物,增加群众的收人。”徐帅还说:“阳白沟里,我带129师住过,那里梨果很多,过去运不出去,卖不了。你们要解决好运输问题,运出去,收人就增加了,又满足了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那天,徐帅特别高兴,侃侃而谈。他接着说:“五台前途是有希望的,山多坡广,有发展林牧业的优势,要发动群众,真正把树栽好,把牛羊发展起来,开山发展工矿业;当然,农业是主体,五台十年九旱,要发展旱作农业,首先解决好吃饭问题。”
这些重要指示,说明徐帅对五台家乡是十分了解的,对五台的经济建设是十分关心的。
原定会见半小时,眼看已过了一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徐帅健康,县里的同志们准备告辞。徐帅却笑着挽留说:“再坐一会吧,我的身体不要紧。”接着,徐帅又问了东冶镇及永安村的情况,对东冶镇的发展变化表示满意。谈到新编五台县志,徐帅又回顾了五台悠久的历史。县里的同志们深深地佩服他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记忆力。如果没有平时的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哪能有渊博、丰富的知识。
这次会见长达两个小时。县里的同志们站起来告辞时,徐帅站起身与同志们一起合影留念,又与同志们一一握手,还嘱咐说:“欢迎家乡的人常来。”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两年,徐帅就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徐帅的音容笑貌,徐帅的高风亮节,徐帅的谆谆教导,却永远地留在五台人民的记忆中,激励着五台人民奋进拼搏。五台人民为有徐向前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
2001年9月于五台
(原五台县史志办主任、五台县政协副主席赵培成撰稿)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