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翔在8月3日的发文中指出当前青训体系存在的技术培养问题。
黄健翔写道:
最近看的一些比赛中,关注了一些新人,想看看他们的未来前景,中外都有。有几个人的优缺点,再次印证了这样的判断:小时候靠身体优势很突出,于是技术细节抓得不紧,技术定型留下瑕疵,进入一线职业环境后,竞争范围不同了,天天面对的都是跟自己同样身体素质出色的对手,少年儿童时期的基本功定型问题,就会反噬自己……严重点说呢,就是踢球的合理性和标准化都不足,合理性指的是思维方式,标准化指的是动作的规范准确。
不测评身体素质单项指标,只看人球结合,有的人踢球,射门的发力机制都是错……现在的球好踢,导致好多人脚法不好好练,球反正也能踢出去……踢野球,看到大量80后90后是这样,就因为他们开始踢球的年代,球已经好踢多了,而我们小时候,还踢过那种假如你脚法不对,根本踢不动,脚还生疼的球。
也许,搞少儿训练的朋友可以试试,搞一些老的球,或者是制作方法老派的球,那种皮革制的,吸了水会变沉的球,或者训练时让他们每天踢一会大球,把气打的很足,硬,让孩子们试,这样,脚法不对的,根本踢不动,脚还疼,自然就逼着他们从小用心体会脚法,把基本脚法练出来了。踢球都踢不到科目上,一看就是棒槌。这是老北京足球的一句话,当年张路张指导解说的时候,经常爱说科目。现在看,需要强化这个概念。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足协青训中心评估报告显示,12-15岁年龄段球员技术达标率仅为63%,远低于日本同年龄段的89%。现代足球用球重量在410-450克之间,比上世纪80年代减轻约15%,球体表面摩擦力降低30%。这种变化导致年轻球员在射门训练时不需要完全掌握正确的脚部发力技巧。某中超俱乐部青训总监透露,现在U15梯队球员平均每天技术训练时间比十年前减少40分钟,更多时间被用于体能和战术训练。
运动科学研究表明,12-14岁是足球技术定型的关键期。德国足协技术报告指出,使用加重训练球可以提升23%的肌肉记忆效果。英格兰足球总会从2018年开始在青训中引入传统皮革球训练课程,每周安排两次专项技术打磨。中国足协2021年青训大纲要求各俱乐部配备不同规格的训练用球,但执行检查发现仅38%的青训机构完全落实。某体育用品制造商测试数据显示,现代比赛用球在雨天吸水后重量仅增加8%,而传统皮革球吸水后重量可增加25%。
黄健翔提出的传统用球训练法在多个足球发达国家已有实践案例。荷兰阿贾克斯青训营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的皮革制训练球,每周安排U14梯队进行两次专项技术课。课程要求球员在未充气的沉重球体上练习射门,每次训练后测量脚部触球部位的肿胀程度。巴西圣保罗俱乐部青训基地设有"传统球日",每月一次要求所有梯队使用加重30%的训练球完成全部课程。日本J联赛青训体系规定,U12以下球员必须使用比标准球大10%的训练球完成每周至少3小时的基本功练习。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证实,使用加重训练球可以提升15-20%的踝关节稳定性。法国里昂俱乐部技术部门跟踪数据显示,经过两年加重球训练的球员,在正式比赛中的长传准确率提高12个百分点。意大利科维尔恰诺基地的实验表明,传统皮革球训练能使球员掌握更丰富的脚部触球部位,平均每个球员可多掌握2.3种射门技巧。英格兰足球总会技术报告指出,14岁前接受过传统用球训练的球员,职业生涯平均延长2.4个赛季。这些数据支持了黄健翔关于基本功训练重要性的观点。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