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火车站逃难的军民
1949 年 2 月的南京,正处于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夜,百姓与国军的生活状态都深刻烙印着时代的动荡与绝望,呈现出鲜明的末世特征。
百姓:在通胀与恐慌中挣扎。
此时南京百姓的生活已坠入谷底,核心困境集中在 “生存” 二字上。
沿街乞讨的儿童
法币贬值到 “一麻袋钱买不到一麻袋米” 的地步,百姓被迫用银元、粮食甚至布匹充当 “硬通货”。街头粮店前永远排着长队,面粉、煤炭等必需品被投机商囤积,价格一日数涨,普通家庭即便变卖家具衣物,也难换几日口粮。许多人靠挖野菜、捡菜叶度日,街头常有饿殍,孤儿院、救济所人满为患。
国民党官员和富商纷纷举家南迁(逃往上海、广州甚至台湾),带走大量物资,留下的百姓对政权彻底失望,私下流传着 “解放军快过江了” 的消息。中共地下党通过秘密传单、口头宣传等方式,传递解放区的稳定景象,不少人悄悄准备迎接变化,有人甚至暗中为地下党提供物资、传递情报,对 “新秩序” 的期盼压过了对战争的恐惧。
溃逃的国军士兵
国军:溃败前的混乱与绝望。
此时驻守南京的国民党军队(包括卫戍部队、残余嫡系部队及临时拼凑的地方武装),早已不复 “首都卫戍” 的体面,沦为士气崩溃的散兵游勇。
前线溃败的消息不断传来(如淮海战役刚结束,国民党主力尽失),士兵们深知 “守不住南京”,逃亡现象成批出现。军官对士兵的控制全靠 “抓逃兵”,但越是严苛,逃亡越凶 —— 有的士兵趁夜溜出营房,换上便装混入百姓中;有的甚至带着枪支投靠游击队,或直接向江北解放军投诚。
国民党当局虽喊着 “死守长江”,但军队实际毫无斗志。工事修了一半就停工,士兵在岗哨上打牌、睡觉,对江防布防一问三不知。不少军官忙着转移家眷财产,甚至私下与地下党或解放军联络,为自己留 “后路”。军营里弥漫着 “混一天算一天” 的颓废,喝酒、赌博成风,没人相信 “和谈” 或 “抵抗” 能改变结局。
国军士兵
本组照片为1949年2月份时期拍摄的南京老照片,是美国《life》杂志的记者所拍摄,反映了当时在南京地区的百姓及国军士兵的生活状态实录。
国军士兵正在列队。
春节洋溢的节日气氛,街头的小贩和市民们。
郊外的机场,报废的运输机和坚守哨位的国军士兵。
劳工在火车站街边等候补发工资。
小巷里两位懵懂的儿童,他们应该是2姐弟,谁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命运,按照现在的年龄,应该在80岁了,不知道还在不世上了。
扬子江畔,挑夫们正挑着的是民国政府文献,这些文献被装箱上租用的木船,远处的轮船正等待着转运到广州,这时广州已经被确定为民国临时首都。
一位讲究人正在数钱,通货膨胀,手上的钱应该不值钱了。
一位来自郊区农村的老大爷正在贩卖他自家养殖的土鸡。
一位微笑的老人,他正看管的是民国政府文献,这些文献被装箱即将运往广州市,这时广州已经被确定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
国军士兵坐在办公椅上,这片扬子江是沙质河岸,很好地保护其他几个高级木制转椅,它们都将要被运送到广州,广州是民国新首都。
国军士兵正在穿过城市街道向扬子江边挺进以对付来自长江以北的解放军的进攻。1949年4月后,他们全都溃败了,我解放军打进南京总统府后,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