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超英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生态画卷徐徐铺展,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也踏着秋日的节拍如约而至。以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水务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聚焦 “科技创新”“宜居城市”“两山实践”等核心内容,通过场景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国际化联动,构建公众深度参与自然保护的科学实践网络,让“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发展共识。
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将于10月18日至24日举行,组织开展以下主题科普活动和特色宣传活动:
一、启动仪式:科技与生态的开篇共鸣。启动仪式将于10月18日上午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会议中心举办,展示前沿科技在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一江一河”智慧治理等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出本届自然保护周重点活动,邀请形象正面、热心公益的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传播大使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为市民带来自然、文化与科技巧妙结合的感官体验。欢迎社会各界通过“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微信公众号获取直播观看方式。
二、国际交流活动:全球智慧共话绿色发展。作为“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重要品牌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将于10月18日以线上专题演讲形式,向公众分享全球自然保护的珍贵实践与经验,启发市民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的新思考。市民可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演讲专家及观看方式。与此同时,组委会将邀请来自7个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实践成果、梳理行动路径,最终形成咨询意见与方案建议,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上海智慧”、“中国方案”。
三、环保科普活动:沉浸式践行绿色生活。市生态环境局推出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从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游”到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秘”,每条路线都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实践课堂;自然保护周期间,本市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前往;10月13日至26日期间,支付宝空间站将携手多家公益合作伙伴举办系列科普讲座、环保市集、流动环保艺术展等活动;10月下旬起,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将携手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金山嘴渔村等单位,开展“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岛”海洋科普系列活动、海洋科考船面对面、航海主题特展、海洋民俗特色文化活动、海渔文化节巡演活动等,通过生动的科普让更多人爱上“身边的海”。
四、青少年主题活动:种下生态保护的 “青春种子”。今年6月启动以来,活动吸引全市16个区近千所学校的青少年踊跃参与。其中,“观察自然——青少年常见鸟类识别活动”编写出版了《爱鸟护鸟 亲近自然》手册,并借助科普播客、在线问答等形式传播鸟类知识,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认识身边的“鸟类朋友”;“笔记自然——青少年自然笔记展示活动”鼓励青少年亲手绘制图文并茂的自然笔记,细致观察自然现象与物种特征,共征集作品近5000幅;“揭秘自然——青少年生态调查实践活动”则带领青少年开展城市生态调查,发掘并记录隐匿于城市角落的自然故事,形成调查报告。优秀成果将于2025年12月底至2026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集中展出,诚邀广大青少年和市民前往参观。
五、生态践行活动:“千园之城” 里的绿色行动。近日,上海已成功晋升为“千园之城”,各类公园总数达到1000余座,提前完成首轮建设目标。组委会将于10月19日在本市第1000座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举办本届生态践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将推介“你好,环上公园”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并举办“关乎自然,关‘沪’未来”公益市集和“探索自然的治愈力量”主题科普巡展。在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期间及其前后,本市动植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机构等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包括上海动物园的“夕郊”动物园zoowalk自主探索活动、大城小虫工作室的“昆虫仿生车DIY手工坊活动”、世博文化公园的“乡土植物在哪里”活动、城市荒野工作室的“蝴蝶入门课及鸣虫音乐会”等,市民可关注“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微信公众号,提前了解有关活动安排。
六、主题摄影展:科学之光点亮自然之美。科学技术是自然保护的“智慧之光”,从卫星遥感监测生物多样性到AI识别濒危物种,从生态修复材料创新到低碳技术应用,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守护自然之美。本次摄影展以“科学之光点亮自然之美”为主题,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摄影作品,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投稿作品1933幅。组委会从中评选出100幅优秀作品,于10月18日-24日期间在沪上文化新地标——上海和美术馆举办公开展览,欢迎广大市民前去参观。
七、手机随手拍:AI 助力自然记录与科普探寻。科技让生态之美触手可及,为了让市民切身感受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成果,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围绕科技创新、一江一河、环城绿带、垃圾分类等主题,特别推出了5条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线上联动支付宝“探一下”,线下联动支付宝空间站和相关科普教育基地、公园等,解锁AI加持下的科普新玩法,让每一次行走都成为科技赋能自然保护和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10月18日-11月18日期间,公众可以拿起手机,跟着“申申”一起漫步申城,见证工业岸线转型、感受城市水脉复苏、探索生态绿带之美、触摸科技智慧脉搏、了解垃圾分类奥秘,一起加入这场科技与自然的奇妙邂逅,用镜头为自然保护助力。
八、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长三角共绘绿色画卷。6月起,组委会携手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及长三角地区科普作家协会启动“绿色上海 爱家AI城”海派科普科幻创作活动,聚焦未来城市低碳生活与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邀请人工智能、6G等前沿领域专家和科幻作家开展多场预热宣传、科技沙龙和科普创作培训活动,共收到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四川、新疆等地大中小学师生等来稿作品698篇;在天目山等长三角自然保护区开展沉浸式科普教育,于山林小溪间探访动植物、对话科学家,学习科研方法、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全市各区同步开展人与自然科普活动,邀请市民提前融入自然保护氛围。
九、主题科普影视展映:足不出沪遇见神奇自然。为使久居现代化城市的广大市民足不出沪就能欣赏前所未见的自然奇观,主题科普影视展映活动将在科学影城、全市社区书院、相关中小学校及线上平台展映由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传播大使陈龙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我的城市邻居》和荣获71个国内外重要大奖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影片,带着大家“上天入地”,走近申城生物多样性,认识我国濒危珍稀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共赴超越想象的自然之旅。
十、科普场馆主题活动:全民参与“都市秘境探索”。“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牵头,开展“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将科普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自3月起推出“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调查”、“赤腹松鼠调查”、“崇明东滩鸟类调查”共5个公众科学项目,诚邀市民朋友一同揭开都市秘境的面纱,参与公众科学行动。6月,活动发起了“第一届城市昆虫挑战赛”,共收到参赛数据/作品8588份,成功发现23个上海昆虫新记录;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期间,“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在静安区闸北公园面向市民开放;11月中下旬,相关优秀成果展览将落地上海自然博物馆,欢迎广大市民到场参观。
十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沪滇协作书写绿色故事。“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深度响应沪滇协作国家战略,将于11月1日-16日在上海动物园举办,由上海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策展,通过可视化、互动化的展览形式,生动讲述沪滇两地从长江头到长江尾、从高山到大海“共抓大保护”的动人故事,彰显国际大都市与生物多样性宝库之间的深情联结与协同努力。展览现场还将特别展出一批由本市青少年学生与科学家、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滇金丝猴及鸟类生境模型,具象化呈现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展现科普教育与自然美育融合下,公众生态认知提升与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丰硕成果。本届自然保护周覆盖领域广、参与场景多,目前已确定各项活动将在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动植物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地标、人气商圈等场所落地。
活动期间,组委会还联合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单位,推出“自然主题特色航班”“带着自然保护旗去旅行”等特色宣传活动,市民将在万米高空及城市各处邂逅吉祥物“申申”,共同勾勒绿色低碳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线上参与渠道同步开放:10月15日起,官方微信公众号已上线 “绿色蓄能”互动端口,市民可通过点亮“绿色星球”为活动助力;保护周期间,公众打开支付宝客户端,进入“蚂蚁森林” 即可参与 “发现身边的神奇物种行动”,探秘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也可通过 “答答星球”参与“科技守护自然之美” 科普竞答,解锁生态保护知识。科技是自然保护的“加速器”,更是破解生态难题的“金钥匙”;科普是连接科学与公众的“桥梁”,更是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公众心中开花结果。
当前,科普工作是上海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力量,2024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已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自然保护周正是展现这一成果的重要平台与生动实践。历经十一载深耕细作,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已从本土科普活动,成长为汇聚全球生态科技智慧、推动全民参与的国际平台,为超大城市探索“科技护绿、全民行动”模式积累了宝贵的“上海经验”。
更多活动安排及参与方式,敬请关注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 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incf_official),组委会将持续更新发布。“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incf_official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