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泰国,二战时既向英美宣战,也向日本宣战



在二战的全球棋局中,各国立场大多泾渭分明:要么站在反法西斯的同盟国阵营,要么依附于轴心国集团。但有一个国家却走出了“左右横跳”的独特路线——它先对英美宣战,成为日本的“盟友”,又在战争末期突然向日本宣战,试图以“战胜国”身份收场。

这个国家,就是东南亚的泰国。


小国的无奈与投机


1941年的泰国,正处在微妙的国际夹缝中。作为东南亚少数未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仅部分地区被英法控制),泰国一直试图通过外交平衡维护独立。但随着日本在东亚扩张,战火逐渐烧到东南亚——这里丰富的橡胶、锡矿等资源,正是日本维持战争的“刚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乎在同一时间,日军兵分两路入侵泰国:一路从越南、老挝等地北上,一路从海上登陆曼谷。泰国军队虽有抵抗,但实力悬殊,仅两天后,首都曼谷就告急。

当时的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是典型的亲日派。12月9日,泰国与日本签订《日泰同盟条约》,名义上是“盟友”,实则沦为日本的“后勤基地”:日本获得了在泰国驻军、修建铁路的特权,泰国的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战场。(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更令人咋舌的是,1942年1月25日,在日本的压力下,泰国正式对英、美宣战,加入轴心国阵营。銮披汶甚至提出“大泰民族主义”,宣称要联合日本“解放”被英法殖民的东南亚各族,试图借日本之力扩大领土。


被榨干的“盟友”


成为日本“盟友”的日子,对泰国来说并非坦途。

日本虽然承诺“尊重泰国主权”,但实际却是赤裸裸的掠夺。泰国的大米、橡胶被低价强征,青壮年被强征为劳工修建“死亡铁路”(连接泰国与缅甸的铁路,数万人死于劳役),国内经济被战争拖入崩溃边缘。

更让泰国难堪的是,所谓的“领土扩张”只是画饼。日本虽将部分原属英国的缅甸掸邦、马来亚北部划给泰国,但这些地区战乱不断,泰国根本无力掌控。而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泰国开始意识到:跟着日本,迟早要被拖入深渊。

国内的反日情绪也在升温。銮披汶的亲日政策引发民众和部分军方人士不满,地下反日组织频繁活动,甚至有官员秘密与同盟国联系,为日后“转向”埋下伏笔。


争当“战胜国”


1944年,日军在塞班岛、莱特湾等战役中惨败,轴心国阵营摇摇欲坠。泰国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同年7月,銮披汶在军方压力下倒台,反日派组成临时政府。新政府一边假意维持与日本的关系,一边暗中与美英接触,商讨“止损”方案。(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的泰国政府立刻行动:8月16日,首相塔欣发表声明,宣布1942年对英美宣战的决定“违宪无效”——理由是“当时的政府被日本胁迫,非国民意愿”。

紧接着,9月11日,泰国正式向日本宣战。这个时间点极其微妙:距离日本投降已过去近一个月,宣战更像是一种“象征性表态”。

泰国的算盘打得很精:通过否定对英美宣战的合法性,以及“及时”向日本宣战,既能撇清与轴心国的关系,又能以“战胜国”身份参与战后秩序划分。


历史的无奈与小国的现实


战后的事实证明,泰国的“反转”确实奏效了。

同盟国虽然看穿了泰国的投机,但考虑到其在战争后期对反日活动的暗中支持,比如为盟军提供情报,最终没有将其列为战败国。1946年,泰国与英、美等国签订和约,仅归还了战时从英国手中“获得”的领土,未被追究其他责任。


泰国在二战中的“左右横跳”,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策略。它没有足够的实力对抗强权,只能在夹缝中寻找最优解,哪怕手段看起来“没有立场”,却实实在在保住了国家独立。(本文由千年兰亭在今日头条上独家首发,谢绝转载)

这种“现实主义”外交,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泰国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少数既对同盟国宣战、又对轴心国宣战的国家,堪称二战史上的一段“魔幻”插曲。

回望这段历史,与其指责泰国“投机”,不如说这是弱国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缩影。毕竟,在生存面前,所谓的“立场”往往会让位于现实利益。

你怎么看待泰国在二战中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泰国   战时   日本   轴心国   兰亭   同盟国   东南亚   战胜国   盟友   英法   曼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