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万里长城”的名称,始于秦朝。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扶苏死的时候(前210年)为止,共用5年时间筑成。
因此,提到长城,很多游客都会想到秦始皇长城。然而,在湖北发现180公里长城,比秦始皇长城都要早400多年,至今坚不可摧!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湖北发现的这座180公里长城究竟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楚长城的那些事。楚长城,又称“方城”,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西部、北部、东部边缘及信阳大别山一带,是东周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比秦始皇长城都要早400多年,距今已有2600余年历史。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竹溪、竹山、丹江口,到河南南阳的邓县、淅川、镇平、内乡等地。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的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开始,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
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将近500公里。其中,关垭古长城位于陕西省平利县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处,是东周时所筑,最初为东周与古庸国边界、春秋时期为秦楚两国边界的军事防御工事,现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核心区呈船形布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城墙采用石灰拌黏土夯筑,现存断壁残垣横跨鄂陕边关隘口。该长城始建于春秋楚文王时期,历经460余年修建。
南起竹溪县鄂坪乡梓桐垭,北至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沿两省边界山脊绵延180余公里。现存遗址包含石砌与土夯两种构筑形式,形成山、寨、堡、城结合的防御体系。此地因秦楚反复争夺产生“朝秦暮楚”典故,汉白公路穿行遗址而过,现代仿建城墙延续古长城形制。从远处看,关垭城楼形如马鞍,横搁山垭当中,南面即马首,连接着山宝寨;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拨鼓台。登上关垭城楼,犹如坐在马鞍上。
东眺荆楚,西望长安。左手一指即湖北竹溪县城,右手一指则是陕西平利县城。漫步在长城上,走完很短的水泥制成的现代仿作,两边便是连绵的大土墙,青苔遍布,残墙之上,已经爬满老树根。极目四顾,能看到好几道墙,呈现出一座城的形状,依稀可见有类似古城池的“瓮城”的形状。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湖北十堰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湖北发现180公里长城,比秦始皇长城都要早400多年,至今坚不可摧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