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女排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她不仅是赛场上运筹帷幄的“军师”,更是与不公命运对抗的勇士。
当血癌带来的病痛折磨已经影响着她正常生活时,她笑着摆了摆手说“不打紧”,当每次身体稍微有些好转时,她就又“忘我”的投入到体育事业中。
如今她70岁,与血癌积极对抗14年了。从女排队长到抗癌战士,孙晋芳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坚韧让无数国人为之钦佩。
孙晋芳于1955年在江苏苏州出生,她小时候身体不算强壮,父母便送她去苏州业余体校锻炼,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排球,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她深知自己身体素质有欠缺,所以训练时比别人更拼命。
她相信,只要付出汗水和毅力,就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她日夜苦练,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学校运动会上,她表现突出,被排球队选中。尽管因学业只练了三个月,但排球已在她心里扎了根。
体育老师引荐下,她选择了为国争光的体育道路,专业教练很欣赏她,把她招到南京体校,在那里,她接受了三个月的高强度“魔鬼训练”,磨砺意志,淘汰不适应的人。
训练异常艰苦,孙晋芳凭借惊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为日后取得的辉煌打下坚实基础。1971年,她入选江苏省青年排球队,三年刻苦训练后,她凭借出色的技术和领导能力,成为球队主力二传和队长。
1974年,她代表江苏队参赛,但因国际经验不足,遭遇惨败,孙晋芳没有气馁,反而像大姐姐一样安慰队友,她越挫越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1976年,她凭借在省队的出色表现,顺利入选国家队。
1976年,年仅22岁的孙晋芳成为中国女排队长。她作为球队核心,球技有目共睹,尤其她的“二传球”技术精湛,直接提升了女排的整体水平。1977年,她作为主力二传参加世界杯,获得第四名。
1978年,她以队长身份首次出战亚运会,荣获第二名。郎平在1978年亚运会后加入国家队,实力超群,很快成为主力,不过,郎平技术突出,但与团队配合不足,导致队伍有时显得松散。
作为队长,孙晋芳压力很大,她多次与郎平沟通,希望她改变打球节奏,与队友更好地配合,郎平认为自己的打法没问题,可以出奇制胜。两人意见不合,甚至在比赛中互不配合。
教练介入谈话后,孙晋芳明白了队长的重任,认识到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1979年,孙晋芳主动向郎平道歉,两人解开心结,共同探讨新的战术打法。
同年,她带领中国女排夺得第二届世界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首次夺冠,意义重大,1981年,孙晋芳迎来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在中国女排世界杯对阵日本队的决胜局,她在关键时刻大喊“拼了,不拼就没有机会了!”这声呐喊极大鼓舞了全队士气,最终,中国女排以17:15拿下决胜分,夺得世界冠军。
这是中国三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全国人民为此沸腾,孙晋芳也凭借出色表现,荣获最佳二传手、优秀运动员、最佳运动员三项殊荣。她用23次精准的扣杀和二次球,助中国女排登上世界冠军宝座。
她的“拼搏到底”精神振奋人心,第二年,1982年,她再次带领中国女排在秘鲁世锦赛夺冠,名字再次响彻世界。1983年,她又随队斩获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女排比赛冠军。
她在排球场上活跃了12年,参加了国内外500多场重大比赛,她凭借过硬的技术、突出的防守和卓越的战术组织能力,成为全队灵魂,被公认为世界最佳二传手。她用对运动的热爱和奉献,一次次为国争光,赢得无数荣誉和人们的喜爱。1983年,她选择退役。
退役后,孙晋芳继续活跃在体育领域,她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把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带到了行政管理中,1983年,她担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分管体育彩票。
她从零开始建立地方体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体育发展筹集资金,2001年初,她到国家体育总局彩票中心任职,2001年至2003年,中国体彩销售总额超过了前七年的总和。
这显示了她在彩票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对体育事业的贡献,2003年,她担任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在她任职期间,她积极推动网球职业化发展。
她顶住压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促成李娜等队员“单飞”的改革,这项改革当时面临不少争议,但李娜随后夺得法网冠军,有力证明了这项改革的成功和前瞻性。
她为中国网球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如今,她因身体原因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但仍心系体育事业,2024年,她曾为海南排球联赛发声,对排球的热爱从未减少。
2025年初,她接受采访,探讨网球发展问题,显示她持续关注体育事业,即使在病房中,她依然心系排球,关心比赛进程和队员状态,这种忘我精神令人感动。
孙晋芳被诊断出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这种病难以控制且无法治愈,她刚得知病情时,心碎不已,恐惧涌上心头,早先身体不适,她曾以为是训练过度,直到确诊才明白病情严重,病痛严重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她会毫无预兆地突然晕倒,身体常出现青紫斑块。
她牙龈出血,关节疼痛难忍,甚至上楼都感到困难,她随身携带水壶和遮阳帽,需频繁饮水以缓解症状。然而这些缓解措施只是暂时的,她服药十余年,药物导致味觉退化,连糖都尝出苦味。治疗方法包括常人难以忍受的血液置换,甚至全身换血,治疗过程极其痛苦。
她的病情在治疗中经历过恶化,也曾得到控制,2025年5月,她在医院接受了骨髓穿刺治疗,面对病痛,她却轻描淡写地说“不打紧”,身体稍好转,她便“忘我”地投入体育事业,她依然乐观积极,她积极配合痛苦治疗,甚至幽默地称之为“魔鬼特训”。
她展现出令人感动的坚韧,抗癌精神如同赛场拼搏。她内心涌现出强烈的“活下去”的愿望,无论能活多久。她坚信自己来自“中国女排”。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