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初,开拓者官方宣布将今年首轮 16 顺位选中的中国新秀杨瀚森下放至发展联盟,消息瞬间引爆国内球迷圈。这位 20 岁中锋本赛季至今仅出战 5 场,场均登场 5.8 分钟,此前对阵掘金一战还遭遇职业生涯首次 DNP(未激活)。表面看似 “冷藏”,实则释放了明确信号:他尚未做好 NBA 轮换准备。

开拓者的这一决策早有伏笔。据队记 Sean Highkin 透露,杨瀚森预计将在 11 月 4 日对阵湖人的比赛中回归一线队;另一位记者 Danny Marang 补充,若其 NBA 出场时间持续受限,未来可能频繁往返于波特兰与下属发展联盟球队 “撕裂之城混音队” 之间。这种操作在 NBA 并不罕见 ——2023 年法国中锋伊斯梅尔・萨尔的新秀赛季,就曾多次被雷霆下放调整。而开拓者本赛季战绩压力较小,显然更倾向于 “以时间换成长” 的培养模式。

杨瀚森目前场均 1.8 分、0.8 篮板、0.4 盖帽的数据看似平淡,核心问题并非天赋不足,而是适应节奏滞后。据 NBA 球探圈消息,开拓者内部评估认为:“他的防守判断速度出色,但身体对抗强度与场上决策速度仍需打磨。” 这种落差并非个例:在 CBA,杨瀚森是青岛队绝对核心,场均近 30 分钟出场时间;到了 NBA,却连轮换边缘都难以触及。2022 年曾凡博短暂签约步行者时,也因类似的节奏适配问题未能站稳脚跟。

更关键的是,现代 NBA 对中锋的要求已远超 “站桩护框”。数据显示,本赛季联盟中场均出场超 15 分钟的中锋中,75% 具备三分投射能力,而杨瀚森季前赛三分 3 投 0 中,常规赛至今未尝试一次远投,这并非态度问题,而是体系适配的鸿沟。此外,开拓者阵中已有艾顿、努尔基奇、席尔瓦三名成熟内线,均具备即战力,杨瀚森若想挤入轮换,必须展现不可替代性 —— 但目前他在挡拆顺下终结效率、换防外线横移速度上,仍未达到 NBA 标准。

据发展联盟教练透露,混音队正重点训练杨瀚森挡拆后的短顺下衔接与弱侧协防,这一针对性训练指向长期成长,而非短期救急。对开拓者而言,现阶段启用杨瀚森代价过高:既可能拖累球队战绩,也易让新秀在高压环境中迷失节奏,反而耽误培养进程。

从球员角度看,频繁下放短期是 “冷遇”,长期却是保护。发展联盟能提供稳定的 25-30 分钟出场时间,让他在真实对抗中试错调整。对比 2017 年周琦在火箭的经历 —— 整个赛季仅出战 8 场,几乎零适应期 —— 杨瀚森如今的培养路径更科学系统。开拓者今夏还为他配备了中文翻译与文化适应顾问,训练馆内张贴其习惯的中式饮食菜单,这些细节表明球队确在投入资源,而非外界猜测的 “冷处理”。

球迷反应则呈现两极分化: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 2000 万,一派认为 “该下放,避免拔苗助长”,另一派质疑 “开拓者没打算认真培养中国球员”。但客观来看,评价标准应聚焦于他在发展联盟的表现 —— 若能交出场均两双 + 2 盖帽的统治级数据,才是敲开 NBA 轮换大门的硬通货。

开拓者在选秀夜用 16 号签选中杨瀚森,本身已体现对其潜力的认可。当前下放不是放弃,而是将 “揠苗助长” 转为 “精耕细作”。NBA 虽非慈善联赛,但也不缺耐心 —— 东契奇、文班亚马等球星新秀赛季均有过坐板凳、被下放的经历,关键在于球队是否愿意等待,球员能否扛住压力。

对 20 岁的杨瀚森而言,语言、文化、战术体系、身体对抗都是必经关卡,但他拥有试错资本;而处于重建期的开拓者无季后赛压力,正是打磨新人的黄金窗口。与其纠结于他今天是否上场,不如关注他在发展联盟的进步 —— 若能展现高效防守与策应能力,即便三分暂时未开窍,也足以证明自身价值。

这条路注定漫长孤独,但下放并非终点,而是他真正适应 NBA 职业化节奏的起点。若能熬过这段适应期,他或许有望成为继姚明之后,又一位在 NBA 站稳脚跟的中国内线。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杨瀚森被下放是 “战略性培养” 还是 “边缘化前兆”?若他本赛季场均出场始终低于 10 分钟,仍支持他留在 NBA 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