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雷神”黄士伟
杜宗林
“小鬼子,你等着!”“不炸死你个狗日的,老子就不是重庆崽儿!”……
说这话的是热血汉子黄士伟!
黄士伟
黄士伟1921年出生于重庆荣昌。六岁那年夏天,他和几个同伴在村口树荫下玩耍,突然,一条近两米长的乌梢蛇从高高的树上啪地跌落下来,伙伴们一惊,尖叫着四散逃开。可黄士伟不但没跑,反随手捡起地上一根棍子,提起就打。乌梢蛇吐着信子,摆头摔尾,很快梭到一旁的土墙边,“哧溜”一声钻进墙角一个黑乎乎的洞里。黄士伟追到洞前,伸手就朝洞里抓,一个没抓稳,尖尖的蛇尾从他小小的手中滑脱了……说起这事,乡亲们无不瞠目结舌,甚至后颈窝发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打响。年仅16岁的黄士伟怀着满腔热血,写下《抗日出征遗书》,投身川军,并凭借不懈努力,进入江西工兵学校,系统学习地雷与爆破知识。
1942年4月18日,美军轰炸日本东京。作为报复,日军决定发动浙赣会战,妄图摧毁我东南沿海机场。其中,日军第15师团朝着衢州方向,气势汹汹碾压而来。
疯狂进攻的日军
此时的黄士伟,已是国民党146师工兵营代营长。他身材健硕,高大英武,两条卧蚕眉下,一对鼓鼓的小眼睛,就像算盘珠子成精一样,滴溜溜乱转。他带领部队强行军至兰溪江东岸,“吁”地勒住马,粗糙的大手一挥,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命令道:“弟兄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鬼子追击的必经之路,大家赶紧行动,把地雷埋起,注意搞好伪装。”
各连按指定地域,开始在岩石、土坡、草丛、路口等地分头行动,士兵们有的扬锹,有的舞铲,有的放雷,阵地上到处是嘁嘁嚓嚓的响动。黄士伟抬头看看西垂的像熟透的番茄的夕阳,“呸”地向结满厚茧的掌心吐了点口水,刷刷搓了两下,弯腰抓过一把十字镐,挥臂抡摔起来。
地雷的埋设很有讲究,浅了容易被敌人发现,过深又影响爆炸威力。一般普通压发雷埋深约20—30厘米。触发地雷引信需朝向敌人接触方向。埋雷用原土覆盖,表面撒上杂草、落叶、浮土等。黄士伟配合士兵把地雷埋好后,掏出随身携带的用木头削成的自制模具,在上面按了几下,猪牛羊狗等动物脚印甚至车轮痕迹就隐隐显现出来。
经过一夜紧张劳作,全营成功埋设了数十个地雷群。为检验地雷爆炸威力,观察杀敌效果,黄士伟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后,自己领着留下的几名士兵,隐蔽到一个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山头,手举望远镜,静静等待鬼子上钩。
埋设地雷
次日,也就是28日早上7时许,趴在青草丛中,被露水沾湿军衣的黄士伟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他高兴地对部下说:“哈哈,跑得脱,兔儿脑壳!小鬼子这下肯定遭了。我们再看看,还有没有爆的。”
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走着,半个小时过去了,雷区仍未再有爆响,倒是隐约看见有鬼子手握探测器在一步步前移。黄士伟心里一沉,一拍大腿,骂道:“狗日的小鬼子,太狡猾了,啷个快就派出工兵扫雷,看来昨晚白忙活了。”
“老子不信邪,重新来过!”
当他们气喘吁吁,跑到一个三岔路口时,黄士伟停下脚步,摆在眼前的三条路,一条通往兰溪县城,一条通向蒋宅,还有一条是运输通道。小鬼子会选择哪条路呢?
黄士伟皱了皱眉,用手摩挲了一下自己那张黝黑长脸上的络腮胡,仔细观察起地形来。突然,他注意到一个视野相对开阔的高地,心想,日军很可能会登上这个高地观察地形。路中间的雷大概率会被鬼子排掉,不如在这儿埋几颗,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想到这儿,他果断决定在岔路口通往高地的坡路上布雷。密密麻麻共埋下了60多颗。
上午11时左右,一声沉闷的地雷爆炸声传入黄士伟耳中。直觉告诉他,鬼子踩到他们刚埋的地雷了,他高兴得一拳砸在身旁的树干上,嘴里连珠炮般大吼:“小鬼子,看炸不死你个狗日的,快快见阎王去吧!”
黄营长当时不知道,他埋下的地雷,炸出了一个足以震惊整个日本军界的大惊喜!
挖坑埋雷
42年后的1984年,日本防卫厅才披露,当年被地雷炸死的,竟是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
酒井直次192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1937年踏上侵华之路,犯下累累罪行。他多次对我国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极力推行“三光”政策,甚至丧心病狂地让部下进行奸淫比赛,其恶行罄竹难书。
据战史记载,1942年5月28日10:45,当日军行至兰溪北面的三岔路口时,酒井直次决定观察一下周围地形。他一眼便注意到那个地势突出的高地,随后骑着白马朝高地缓缓走去。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片与沙石腾空而起,把酒井从马背上狠狠掀起,又重重摔到地上。白马当场被炸死,酒井的左脚被炸得粉碎,左腿皮肉严重炸裂。
日军参谋长立马令人为酒井止血,军医部长迅速展开急救。此时的酒井,脸色苍白,但精神尚可,还强撑着对参谋长说:“请你代替我指挥,继续前进。”
酒井被担架抬到前方约200米处一房屋内,等待转送后方医院,但因失血过多,很快陷入昏迷,当日便一命呜呼。
酒井直次
146师以黄士伟用地雷成功拖住日军,对他进行了口头嘉奖。除炸死酒井这一壮举外,他还研究出“子母连环雷”和延时引信,让日军摸不着头脑,行军时提心吊胆,大大阻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得到了盟军情报部门的高度评价,被将士们誉为“雷神”。抗战胜利后,黄士伟不愿打内战,主动退役到成都。1951年从西南合作专科学校毕业,成为一名会计师。1984年在原成都第一酿造厂财务科退休。
1991年,《四川政协报》刊登了《第一个毙命于中国的日军师团长》一文,报道了黄士伟老人当年在战场上立下的大功。政府给他发放了抚恤金,授予荣誉称号,他感动得热泪盈眶。2014年10月13日,这位抗日英雄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我以为,假如黄老健在,今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9.3”大阅兵,大约在应邀之列。
抗日英雄黄士伟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杜宗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温江区作家协会监事长,广东古劳咏春拳弟子,兼好书法、声乐。1986年10月入伍,雪域从军16年,通信维修技师。先后在《安徽文学》《短篇小说》《渤海风》《军嫂》《军事故事会》及《解放军报》《中国安全生产报》《西藏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华西都市报》《西南商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有作品收入选集并获奖。
作者:杜宗林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