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砸锅!又一外企刻意“辱华”,不到48小时,付出代价惨重

一张“眯眯眼”宣传图,让国际巨头斯沃琪集团在48小时内跌落神坛!曾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它,不仅公然触碰民族底线,更用一份敷衍的“AI道歉信”彻底激怒了消费者。

明明将中国市场视为救命稻草,如今却因为一次宣传导致股价暴跌、产品下架,斯沃琪到底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这一次,它又能否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原谅?

区别对待的傲慢

当一个国际品牌犯了错,一份糟糕的道歉,破坏力往往超过错误本身,斯沃琪集团最近的经历,就完整地诠释了这一点。事件的引爆点本是一张涉嫌种族歧视的宣传图,但最终让品牌陷入信任深渊的,却是那场漏洞百出、被指为毫无诚意的公关应对。

风波始于2025年8月14日,斯沃琪为其“ESSENTIALS”系列新品发布了一组宣传图,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宣传图的其中一张图片里,一位亚裔男模特用双手拉扯眼角,做出令人反感的“眯眯眼”的造型。

这个动作在国际社会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东亚族群的歧视性符号,其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西方社会对“黄祸论”的丑化与偏见。所以有一些特地丑化亚洲人的欧美影视剧,都会将亚洲人的形象设计成这种丑陋的“眯眯眼”。

很快,这组宣传图在网上引起争议,网友纷纷质疑,这是典型的丑化亚洲人形象,甚至是斯沃琪集团刻意“辱华”。结果可想而知,一个吃着中国饭的国际大牌,如果如果处理不了这次公关危机,那么带来的后果必然难以承受。

然而,事件发酵之后,斯沃琪最初的反应是悄悄地在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的官网上撤下那张照片,可在欧美及港澳台地区的官网上,这张充满争议的图片依然在线。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操作,非但没能平息风波,反而点燃了更大的怒火。

这种“分区对待”的行为被视为一种赤裸裸的机会主义,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斯沃琪的整改并非出于对文化尊重的认知,而仅仅是为了安抚特定市场的情绪。

韩国的《朝鲜日报》等媒体迅速跟进报道,批评斯沃琪搞“区别对待”,事件的影响力也从中国市场迅速扩散至整个东亚文化圈。

一份AI生成的道歉信

在舆论压力下,斯沃琪官方微博在8月16日晚间发布了一份中英双语的道歉声明。声明措辞极为简短,充满了标准化的公关术语,表示已在全球范围删除相关资料,并对造成的“冒犯和困扰”深表歉意。

这份道歉信非但没有起到灭火的作用,反而成了新的燃料。公众的愤怒点在于,声明通篇回避了“种族歧视”这一核心问题,用模糊的“冒犯”一词轻轻带过。很明显,这样一份对斯沃琪来说已经足够“诚意”的道歉声明不会被任何人接受。

也正是由于整份声明未承认错误的具体性质,也没有表示后续会如何改进,不像是一个国际大厂能够做出的公关声明,因此被网友们毫不留情地讥讽为“AI一键生成”的敷衍之作。其实这个时候,斯沃琪再做出任何解释,似乎都已经晚了。

直到8月17日,在批评声浪达到顶峰后,所有争议内容才被彻底清除。然而,这种亡羊补牢的行为,能否被大众接受还在两可,但对斯沃琪的品牌形象来说,带来的后果很快就会显现。

救命稻草还是自焚引信

根据斯沃琪集团发布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集团净利润暴跌88%,仅为1700万瑞士法郎,销售额也同比下滑11.2%。中国市场本应是其力挽狂澜的救命稻草,斯沃琪却一边依赖着这个市场,一边做出严重伤害其消费者情感的行为,这种矛盾操作无异于自断后路。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快也最诚实,8月16日,事件发酵后的首个交易日,斯沃琪集团股价应声下跌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新低。紧接着,冲击波迅速从线上蔓延至线下,国内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下架了部分斯沃琪产品,部分线下经销商也暂停了进货。

市场的空白迅速被嗅觉敏锐的国产品牌填补,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态度,社交媒体上,“抵制斯沃琪”的话题获得了数十万的讨论。如此庞大的反向宣传,可不仅仅是一次舆论风暴这么简单。

网友自发制作并传播斯沃琪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避雷清单”,更有激烈的消费者,直接晒出剪断斯沃琪手表表带的照片,以示决裂。类似的行为层出不穷,斯沃琪总算明白这次小小的“挑衅”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与此同时,国产品牌迎来了机遇,数据显示,2025年华为智能手表在华销量同比增长了25%,小米某款智能手表在电商平台的销量也突破了20万台。

这背后反映出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观念的深刻转变,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带来的身份象征,而是回归到手表计时、健康监测等实用功能,更愿意为旅游、运动等真实体验付费。

而且,这并非孤例,早前因为新疆棉花事件,导致多家外国企业在华遭遇滑铁卢,即使后来使劲道歉及时弥补,但品牌形象受到质疑,再也无法回到巅峰时期。

这些前车之鉴反复证明,对于那些渴望分享中国市场红利,却又缺乏对本土文化和消费者情感真正尊重的跨国企业,市场最终会给出最严厉的惩罚。根植于品牌骨子里的文化傲慢,在日益自信的中国消费者面前,已经行不通了。

结语

斯沃琪的危机远未结束,它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所有品牌警醒。在一个信息高速流动、文化认同感日益增强的市场里,尊重不再是加分项,而是生存的准入门槛。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品牌会不会犯错,而是在犯错之后,它选择的是真诚沟通、反思融入,还是继续用下一个失效的道歉来测试市场的底线。

信息来源:

杭州日报2025-08-16《Swatch发布“眯眯眼”广告引发争议,中国官网目前已撤下》

极目新闻2025-08-18《发“眯眯眼”广告的Swatch已卖不动,不懂得尊重的品牌活该凉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惨重   外企   代价   小时   中国市场   品牌   集团   声明   消费者   市场   事件   公关   手表   东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