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预防干眼症小贴士 守护教师眼部健康

眼是全球范围导致眼部不适的常见眼病。社会老龄化、过度使用视频终端、睡眠障碍等,使干眼的患病率日益升高。目前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干眼的患病率为5%~50%,我国干眼的患病率约21.0%~52.4%。

教师因长时间备课、使用电子屏幕、批改作业以及粉笔灰尘等职业特性成为干眼症的高发群体,下面我们详细聊聊教师干眼症的防治。




为什么教师容易得干眼?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瞬目(眨眼)是使得泪液均匀涂布于眼表,从而达到滋润眼表的必备动作,正常状态下的眨眼频率为每分钟15-20次,而教师在进行备课、批改作业、阅读等工作时需要眼睛持续专注注视,导致眨眼频率显著下降至每分钟不足10次,泪液涂布减少、泪液蒸发大大增加,出现干眼;

2、屏幕使用过度:除了纸质作业、教案、教材等的阅读之外,现代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使用电脑、平板、投影仪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也较长,持续注视屏幕不仅引起眨眼频率的降低,屏幕蓝光也会加重干眼。

3、环境因素:粉笔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工具,然而常年相伴的粉笔灰尘颗粒会刺激教师眼表,引发炎症,破坏泪膜稳定性,引发干眼;同时教室内的空调/暖气使室内空气干燥,加速泪液蒸发,也是教师干眼的原因之一。

4、精神压力:教学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可影响泪液分泌引发干眼。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防治干眼,保护眼部健康呢?


教师干眼的预防


优化用眼习惯:这是预防干眼发生的关键

1、遵循“20-20-20”法则:即每工作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远处,持续20秒以上。

2、做“眨眼操”:在使用屏幕或批改作业时,有意识地、用力地眨眼几次,确保上下眼睑完全闭合,将泪液均匀涂布在眼表发挥其滋润作用。

3、调整工作距离和姿势:保持与电脑屏幕一臂的距离,屏幕中心低于视线水平,减少泪液蒸发面积。



改善工作环境

1、增加空气湿度:在办公室或教室讲台上放一个小型加湿器,尤其是在空调房或冬季供暖时。

2、避免风口直吹:调整座位,避免空调或风扇的风直接吹向眼睛。

3、减少粉尘暴露:尽量使用无尘粉笔或白板/智慧黑板。如果必须使用粉笔,写完后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生活方式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

2、均衡饮食:适量进食深海鱼(三文鱼、金枪鱼)、亚麻籽、奇亚籽、核桃等食物补充Omega-3脂肪酸改善睑板腺功能,进食胡萝卜、菠菜、南瓜、蛋黄等食物补充维生素A助力眼表健康。

3、适量饮水:少量多次饮水,别等口渴再喝水。男性1700ml/天(约6杯),女性1500ml/天(约5杯),每1-2小时喝2-3口水。

4、热敷与按摩:每晚睡前用热毛巾或蒸汽眼罩(40-43℃)热敷眼睛10-15分钟,热敷后可轻轻按摩上下眼睑,帮助疏通睑板腺、改善泪膜质量。






教师干眼的治疗

与其他人群干眼治疗原则相同,强调针对病因,根据类型、程度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以下方法:

1、采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点眼,每日4-6次,根据干眼的不同程度选择各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泪液。

2、物理治疗:伴有睑缘炎或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者,可以使用眼部专用湿巾或稀释的婴儿洗发水轻轻擦洗睫毛根部,清除睑板腺开口鳞屑和油脂堵塞。

3、根据干眼症状的不同程度到眼科就诊,由医生“量身定制”干眼治疗方案。比如中重度干眼联合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的治疗,睑板腺按摩、热脉动治疗及强脉冲光等。



另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1、自我护理和使用人工泪液后,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

2、眼睛有剧烈疼痛、烧灼感、畏光、视力模糊。

3、眼红严重,并伴有大量分泌物。


最后,总结给教师的每日小贴士:

1、课间休息:离开屏幕和书本,远眺窗外。

2、桌上三宝:一杯水、一瓶无防腐剂人工泪液、一个加湿器。

3、睡前仪式:热敷5-10分钟,或点一滴人工泪液。

4、每周膳食:保证足够的Omega-3脂肪酸及维生素A摄入。

5、定期检查:每年做一次眼部健康检查。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到每一位老师,祝您们教师节快乐,春晖遍四方!



END

供稿:眼科 孙昱昭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宣传工作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养生   教师节   眼部   教师   健康   泪液   粉笔   屏幕   作业   眼睛   工作   眼睑   防腐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