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布全球新关税后,美财长突然放话:美国不会对中国让步

7月31日,特朗普在深夜签署了一份影响全球的总统令,公布了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就在此前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突然公开放话:“中国必须尽快达成协议,否则就准备面对100%的关税。”

全球舆论一片哗然,不少国家还在研究自己被征收的税率标准,中国却成为了唯一被“特殊对待”的对象。这场关税风暴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博弈?中美之间的这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拉锯,又将如何演变?故事的起点,还得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说起。

就在7月29日,中美代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结束了一场持续两天的高层经贸磋商。中方由副总理何立峰率队,美方则由财政部长贝森特亲自挂帅。会谈气氛表面上看起来尚可,甚至一度传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消息。

可没想到,回到美国不到48小时,贝森特脸色骤变,公开威胁中国,称“如果继续购买俄罗斯受制裁石油,美国将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这变脸的速度,让人措手不及。

中国一直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每天进口量高达200万桶,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特朗普政府显然是借俄乌冲突做文章,试图以此为由向中国施压,而贝森特的这番话,更像是为下一轮贸易交锋提前埋下的雷。

时间紧迫。特朗普还将对俄罗斯的制裁宽限期从原本的50天,缩短到了10至12天,倒计时已经开始。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关税缓冲期”也即将到期。

原定于8月1日结束的缓冲期,在这场会谈后被延长了90天,到11月才结束。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中美仍有谈判空间,但同时也埋下了更多不确定性。

特朗普在这一轮全球关税调整中,表现得格外强硬。对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15%至41%不等的“对等关税”,其中对叙利亚征税高达41%,缅甸、老挝、瑞士也被征收接近40%的高税率

印度被定为25%,越南20%,加拿大更是从原来的25%提高到了35%,其“支持巴勒斯坦国”的外交立场成为白宫“加税”的理由。而引发最大争议的,莫过于巴西。

就在7月29日,特朗普还曾威胁要对巴西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结果到了31日公布税率时,巴西却与英国一道被列入最低税率10%的行列。这一突然转变,引发全球猜测。

有分析认为,美国企业的强烈反弹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美国对巴西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加税等于自断财路。更有评论指出,特朗普此举是典型的“谈判套路”,先扬后抑,制造心理落差。

墨西哥也被卷入这场风暴。本应在7月底达成的新贸易协议,被美方主动延长90天。墨西哥被迫取消了大量贸易壁垒以换取缓冲期,而加拿大却因政治表态被狠狠“惩罚”。这场贸易调整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博弈,它已经深深掺杂进了政治立场与外交表态。

中国,则在这张复杂的关税清单中被“故意遗漏”。尽管并未被直接列入,但根据白宫公布的细则,“未提及国家统一适用10%税率”,这也意味着中美在瑞典会谈达成的初步共识——互相保留10%的关税——仍处于“默认有效”状态。

但贝森特的一番狠话,却再度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他警告称,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最高500%的惩罚性关税。

这其中,中国无疑是最大的“目标”。美国认为,中国的能源政策已经成为“地缘政治对抗的一部分”,而中方则明确回应:“能源合作是主权事务,不容外部干涉。”

中美分歧不止于能源。贝森特在会谈中还对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产品表示不满,称这些价值达150亿美元的产品可能被用于武器制造。他还抱怨中国继续购买伊朗受制裁的石油,进一步“扰乱全球能源格局”。

美国自己的算盘,也是显而易见。其页岩油产能过剩、国内能源公司库存爆表,显然想借遏制中俄能源合作,逼迫中国转向购买美国石油,为自家企业“开辟市场”。

可中国早就做好了准备,加快与沙特、伊朗的能源合作,扩大人民币结算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美方的焦虑,不止体现在能源层面。

特朗普从年初开始,就通过一系列行政令,将平均关税率从2.5%拉升至27%,创下百年新高。2月14日宣布对汽车进口征收25%,3月26日又签署法令,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甚至连铜、木材等产品也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对华方面更是“步步紧逼”。4月,特朗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推到145%,随后在日内瓦和伦敦谈判中暂时回调至30%。5月,中美同意将对彼此商品的关税降至10%,并对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商品设定54%的关税。但这一“缓和”并不意味着和解,只是为下一轮谈判争取时间。

6月,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新法案,要求对与俄罗斯交易的国家征收500%关税,矛头直指中国。而贝森特也不断强调,中国在AI芯片、稀土、军工、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正在快速突破”,必须“遏制”。

中国并未被吓倒。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美贸易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也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贸易霸凌”。尤其在稀土、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国已逐步建立起自主供应链,华为、百度等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也给了中方更多底气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其实背后是脆弱的政治算计。美国正面临高通胀、失业率上升、国内分裂等多重压力,特朗普急需通过“对外强硬”来凝聚选票。他深知,对中国让步太多,将遭遇盟友和反对派的双重质疑;但对中国施压过猛,又会引发中方全面反制,拖垮本国经济。

更危险的是,若逼急中国倒向俄罗斯,美欧在乌克兰局势中将陷入更深泥潭。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中国并未退缩。中方稳扎稳打,既不主动升级,也不轻易让步,一步步掌握主动权。

美国一边宣布全球加税,一边又对中国“犹豫不决”,其真实意图显而易见:希望通过打压其他国家,腾出手来集中对付中国。贝森特的“狠话”不过是谈判前的另一轮心理战。而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更像是为中美终极博弈铺垫舞台。这场关税攻防战,注定没有“速胜”的可能。

中美这场关税战,虽未彻底打响,但硝烟已经弥漫。美国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重塑规则,中国则以战略定力应对风暴。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会屈服,也不会后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脱钩断链皆是逆流而动,未来仍需冷静应对,谋定而后动。

信息来源:

[1]特朗普宣布多国关税:韩15%!巴西50%!印度25%! 看看新闻Knews

[2]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确定多国“对等关税” 税率自10%至41%不等 新京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财经   财长   美国   中国   全球   关税   中美   俄罗斯   税率   巴西   能源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