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良渚拉开帷幕,世界文明对话再度进入“良渚时间”。除了多国嘉宾们的学术交流,一场充满文化气息的良渚文创市集也同步热闹开启。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记忆的创意空间,究竟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融入生活?
良渚文创市集主要分四大核心板块,有专题展示区、文创沙龙、户外文创市集和一些配套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文化展示需求。
这座近两米高的神人兽面纹装置,气势恢宏、纹饰精美,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图腾,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象征。
这次市集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文物走出展柜,让历史融入生活、焕发新生”。
此次论坛不仅有近60个国家参与学术交流,更通过文创市集这样的平台搭建中外文化互动交流的桥梁。作为中外文创首次集中展示的空间,这里既汇聚创意、连接传统,又吸引了不少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和文创爱好者来打卡,在现场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
良渚人已经能造出“防渗墙”
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已经完整展现了一个早期国家的复杂形态,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一个个考古实证,使良渚成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硬核证据”。而最近,考古又有了新发现。您能想象吗?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建造的水利系统竟与现代水利高度相似。
在距良渚古城遗址仅仅约4公里处,考古人员正对近年新发现的一条水坝进行发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负责人 王宁远:良渚人实际上顺着这个坝的轴向,挖了一条齿槽,换填了不渗水的这种材料,它就会形成一道防渗墙。良渚人筑坝的工艺和材料选择和我们今天其实是非常类似的。
良渚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水利系统与良渚古城同期规划建造,不仅是古城外围的重要屏障,还与古城水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水城”网络。这张巨网,不仅驯服了洪水,使其成为灌溉良田的源泉,更化身为城市水上通道,将山间木材等重要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古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负责人 王宁远:我们已经摸清了良渚古城的家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具有非常大的规划视野和极高的科学建设的水准,体现了我们5000年文明的高度。
(央视)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