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飙升,北京金店柜前排起长队,一天卖出2-3公斤金条成为常态,但这场黄金盛宴真的属于普通人吗?
“今天金价回調,来买的人也就多了些。”北京市天雅珠宝城某黄金店铺的店员告诉记者,“买金条的人很多,都是冲着理财去的,有时一天能卖出2-3公斤。”
2025年10月18日,国际黄金市场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式的波动——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438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几小时后却突然下跌超过2%。
受此影响,国内金饰价格每克下跌高达28元。然而,价格波动并未减弱投资者的热情。当晚,记者在北京市多家金店看到,尽管临近闭店时间,柜台前仍聚集着咨询金条价格的顾客。
01 全球央行的黄金盛宴
全球央行正以创纪录的规模增持黄金,为金价提供了最坚实的结构性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末,美元在全球外匯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56.32%,创下1995年以来新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报告显示,管理着5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75家央行中,三分之一计划在未来1-2年内增加黄金储备,这一比例创下五年来新高。
伦敦大学研究员薛子敬分析认为,“这一轮上涨并非单纯由市场情绪驱动,而是全球央行在货币储备结构上进行长期调整的结果。”
他强调,黄金正被重新界定为“无主权信用风险的储备资产”,其不依赖任何国家偿付承诺、不会违约且无法被冻结的特性,使其在极端金融环境中成为国家储备体系的最后保障。
02 去美元化的战略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中国在一年内净减持约450亿美元美债,而日本与英国则呈现净增持态势。
薛子敬分享了他的看法: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虽为维持以美元为核心的一体化金融渠道和共同利益的稳定性而继续持有美债,但同样在增持黄金以对冲潜在的利率波动和美元贬值风险。
“动机不同,但方向一致——全球央行对黄金的净需求已连续两年超过1000吨,这为金价构成了结构性托底。”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证实了这一趋势:高达95%的受訪央行預計,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量已达2,303.52吨,环比增加1.24吨,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
03 黄金暴涨的深层逻辑
随着美国内部“去全球化”倾向加剧、财政赤字长期化以及地缘冲突持续,薛子敬认为,黄金的定价逻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
“从市场交易层面的价格逻辑,转向国家主权储备货币定价的优先逻辑。金价未来持续上行,体现了各国为确保本国金融稳定与货币独立而付出的战略溢价。”
这一趋势与美元指数的下行形成呼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柱认为,2025年以来美元指数下跌近10%,出现美债与美股双重危机叠加的现象。
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债务与GDP比率达130%,美元估值基础面临重构。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同样为金价上涨提供直接催化剂。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预测,市场预期美联储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8.3%。
低利率环境显著压低了持有无息黄金的机会成本,推动资金持续涌入黄金市场。
04 普通投资者的困境
面对金价的持续飙升,普通投资者陷入了一种矛盾心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建议,“不能盲目赌行情,短期仍然难以精准预测金价的顶部或者底部”。
业内专家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黄金要避免盲目追高。“当普通投资者纷纷涌入黄金市场时,大体可以判断黄金价格已经充分计入了当前不确定性的预期。”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认为,“避险需求带来的投资需求可能也达到了顶点。”
在黄金价格已经快速攀升至历史高位的当前节点,新进入黄金投资领域以及意图新增黄金配置的投资者,应当避免因追求高收益而增大财务风险,这与配置黄金的避险逻辑是背离的。
投资界对黄金价值存在两种声音:一派认为黄金是历史悠久的避险资产,即使全球货币贬值,黄金价值依然存在。
另一派以巴菲特为代表,认为黄金本身不创造财富,也不分红。虽然2024年至今黄金涨幅超过104%,但从五十年历史看,黄金只有两次明显大牛市,其他时间多为持平状态。
05 普通人的投资策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黄金长期投资回报率不是最高的,但在当前避险情绪高涨的市场中,配置一些黄金能有效分散风险。
曾刚建议个人投资者采取以下策略:一是理性看待黄金。不能盲目赌行情,短期仍然难以精准预测金价的顶部或者底部,建议在短期采用分批定投的方式参与黄金投资。
二是做好风险控制。黄金虽然是避险工具,但本身存在着较大的波动,不应该全仓押注,可以将黄金配置的比例控制在总资产的合理区间,作为资产组合的避险工具来使用。
三是选择适配的投资产品。除实物黄金以外,投资者还可以选择黄金ETF、“纸黄金”等灵活便捷的产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流动性来做选择。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格林威治经济论坛上直接表态,随着股市估值飙升,其对AI领域泡沫化的担忧正在加剧。
他认为“黄金比美元更具‘避风港’作用”,并建议投资者在组合中配置最高15%的黄金,以对冲通胀与金融不确定性风险。
06 清醒看待黄金投资
在周君芝看来,黄金在中长期能否延续强势,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能否开启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
但她强调,若将视野放远至长期,考虑到全球货币格局的重构,人民币资产更具配置潜力。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货物贸易项下占比达28%,规模与比例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的调研显示,30%的全球央行计划增配人民币资产,预计其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有望提升至6%。
张林建议,“要么早行动、要么不行动,这句话在资产市场上是一句至理名言。无论是对抗通胀,还是进行避险,黄金能够给普通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的关键在于长期持有。”
对于想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投资者,黄金CFD交易是不错的选择,但要谨慎使用杠杆,做好风险控制。
即使现在金价已经很高,长期持有黄金仍有避险价值。毕竟纸币会因央行印钞而贬值,而黄金总量有限。
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每盎司4380美元,但几小时后突然下跌超过2%——这种过山车式的波动提醒每个投资者,黄金市场早已不是普通人的游戏。
当国家层面为金融稳定与货币独立付出“战略溢价”时,普通人更需要保持清醒:黄金可以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快速致富的捷径。
在央行持续增持黄金的背后,是美元信任裂痕的扩大,是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而这些,远非普通投资者能够驾驭的。
如果的分享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