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下旬,就在中国即将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日本政府开展了一场罕见的外交行动:向多个国家发出呼吁,"审慎考虑"出席北京的"九三阅兵"。
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哗然,日方给出的理由是防止"中国主导的历史认知扩大传播",但是在日本侵略真相面前,日本的呼吁更显得与历史事实格格不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这种试图干预他国政治决策的行为,恰好印证了晚清名臣左宗棠一个半世纪前对日本的评价。
历史与现实在此刻形成了奇妙的呼应,揭示了一个民族性格的延续性。
左宗棠对日本民族的评价,体现在他和日本打交道的方方面面。左宗棠鞭辟入里的评论,与日本的历史行为和精神特质高度吻合。
其中最著名的"知小礼而无大义",日本从历史到如今在国际上的表现,就是对这几个字的精确表现。
日本表面注重国际礼仪,实际上却回避战争责任,这种礼仪和大义的矛盾行为,恰恰是日本弊端。
日本政府一边展示外交礼貌,一边拒绝正视侵略历史,如教科书中淡化南京大屠杀内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
日本在战后外交中尤为明显,1945年战败后迅速转向依附美国,东京至今保留麦克阿瑟铜像即为明证。
如今面对中国军力发展,日本又表现出极度恐慌;2025年的阅兵抵制行动是日本回避历史的一贯做法的新表现。
2025年,日本对中国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发声,声称中国的纪念活动“反日色彩浓重”,这其实是日本回避历史的一贯做法的新表现,充分暴露了他们对历史真相的恐惧。
面对日本的呼吁,国际社会呈现出多元反应,反映了当今地缘政治的复杂态势。俄罗斯总统普京不仅确认出席阅兵,还安排了四天的访华行程,这体现了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
今年5月莫斯科红场阅兵时,中国三军仪仗队作为最大外国方阵亮相,普京此次出席是对等回馈。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态度最为摇摆,特朗普面对邀请表现出非常纠结。美国及其核心圈子都未确认出席;部分欧洲国家受到日本游说动摇,英、德等国仅派大使级别代表出席。
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总统李在明最终拒绝出席阅兵,将首次外访目的地定在日本,派国会议长来华。
东南亚国家集体支持中国阅兵活动。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8月23日率先抵达北京。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领导人也表示将要出席,未受日本方面呼吁的影响。
中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核心意义在于维护历史正确性,警示后人和平的来之不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有效牵制并逐步削弱了日本军力,为盟军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反攻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时间窗口。
日本试图淡化历史记忆的行为与其战略野心密切相关。近年来,在日本右翼政客的主导下,日本战略上的野心持续扩大。
周边中国、朝鲜、俄罗斯,甚至韩国,都曾因主权受到日本威胁而提出批评,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必要前提。
如果日本真心想翻过历史问题这一页,就必须以诚恳态度正视自身侵略历史,深刻反省自己的罪恶行为,而且必须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联合国大会2025年8月26日刚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通过一项决议,决定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和"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机制。
这表明国际社会正在构建新的合作框架,而日本若持续回避历史问题,将难以在这种新型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呼吁各国不出席北京阅兵的行为,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左宗棠对日本民族性格评价的当代验证。
从历史到现实,从外交策略到战略文化,日本展现出的是一种"知小礼而无大义"的国际形象——注重表面外交礼仪却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强调程序细节却忽视国际正义。
2025年的这场外交风波再次证明,一个国家若不能真诚面对历史,就难以真正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正如中方代表所强调的,那些总是以算计为先、处处顾及美国面子的国家,最终只会失去他国的真正信任。
未来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建立在正确历史观基础上的相互尊重与合作,而非回避历史真相的短期外交操作。
资料来源:
1.日本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及阅兵,外交部:要求日方澄清2025-08-26 15:37
来源:澎湃新闻
2.“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来源: 光明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