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主席:敌人打冷枪是搜索情况,我们只装作没听见。这样就是胜利。不要忘记,我们今晚只唱‘借东风’,不唱‘草船借箭’。留着这伙残敌,让我们的赤卫队去收拾好了!”
2、毛主席:“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3、毛主席:“目前形势是有了变化的,一月十七日以前他是进攻的,我是防御的,十七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在此。”
发现没?毛主席每在行动之前,或者当进入一个场景时,都要先定义出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1、装作没听见,就是胜利。
2、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
3、把强的进攻者,打成防御,就是胜利。
通过明确出场景或者行动的胜利的标志,从而定位自己当前的行动发展。
1、一方面,着力于实现这个标志。
2、一方面,着力于后续的发展策略——或者扩大战果,或者结束这场战斗。
与之同理,也需要定义出行动或者场景中的失败标志。以明确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行动发展,如果出现失败性标志,那么,
1、就要保存实力了——通过走、脱离战场。而不是继续战斗——以至于损失扩大。
如果不先进行如此的定义,就会像西路军一样,不能脱离战场,而全军覆没了。同时,事先也会有留退路、脱离战场的后路。
2、就要复盘总结了——考虑整个过程中的胜利因素、失败因素,而在下一步要调整——必须发挥胜利因素,避开发挥失败因素。
此时,然后就有可能在后续转败为胜。——这就叫立足于失败、走向胜利。
尤其是一个事件中,迟迟不出现胜利性标志、而早早出现失败性标志,那么就要及早作调整了——而不是不断的尝试下去。
所以,这个标志——也是前期充分准备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没有这个准备,全局就会差乱很多、全局就会危险很多。
更进一步的,就是进入一个场景后,要定义,
1、我之胜利标志、敌人之失败标志
2、我之失败标志、敌人之胜利标志。
通过观察和追踪这些标志,才能指导下一步自己的行动和发展。
比如,
毛主席: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当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以为纯粹是毛主席的气概和乐观精神,但其实质——是胜利、生死的标志定义。
如果对手但凡有办法——都不会来占领延安、而要优先解决其他根据地的问题。——所以,这是对手失败和灭亡的标志。
而我军的放弃延安,也表明我军找到了打击对手的有效办法——也即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放弃延安,才不会给我军以致命的打击、才不会导致我军士气的崩溃。
也即能够做到放弃延安——证明我军找到了更可靠的办法和东西。
而对手的占领延安——证明对手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和东西了,这是一种黔驴技穷——也是一种山穷水尽——也即标志着对手的灭亡。
从辩证法来说,胜利和失败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显然,事先要能定义出场景或行动中的敌我胜利的标志和失败的标志,就是这组正反面的一个必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在事中,才知道自己是胜利还是失败。而不是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这样,才能在场景或者行动中,在前半部分聚焦和着力实现于特定标志的发生和变成现实。——从而使自己更凝聚和集中、更具目的性,从而得到高效。
所以,凡事先要定义出各方胜利和失败的标志。这样才能更容易的掌控全局、认知全局、推进全局。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