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科学奖项,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诺贝尔奖,严肃又高大上。
但每年有一批科学家,专注研究那些听起来有点“离谱”的小问题,他们的成果让人先忍不住发笑,随后细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这就是搞笑诺贝尔奖,每年都能带来一大波“奇葩”研究。
今年的2025年搞笑诺贝尔奖也如约而至,这些获奖研究,既有趣又有料,咱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神操作”。
先说文学奖,获奖的是一位叫威廉·比恩的医生。他花了整整35年记录自己一个手指甲的生长速度,并且做了系统的分析。
他发现,指甲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慢。
比如他32岁时,指甲每天能长0.123毫米,到了67岁就只剩下0.095毫米。温暖的环境和啃指甲的习惯还能让指甲长得更快。
比恩还把指甲比作“时间的角蛋白记波器”,用来衡量人生的流逝,诗意又严谨。
再聊聊心理学奖,这次是关于“自恋”的。很多人觉得自恋就是自信心太强,其实研究发现,只要你被夸一句聪明,哪怕是假的,人都会瞬间觉得自己牛了不少。
实验用智商测试做例子,被正面反馈的人自我感觉立马飙升,这就是所谓的“夸大型自恋”。
不过,如果被泼冷水,负面反馈的打击效果更大。这个研究提醒我们,外部评价对人的自信心影响很大,不管是不是事实。
说到动物,今年的营养学奖超有画面感。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彩虹飞蜥,这种小家伙本来爱吃昆虫,可人类扔的食物也挺香。
实验发现,彩虹飞蜥最偏爱“四种芝士披萨”,甚至能从几米开外一路狂奔抢食。
而对于“四季披萨”完全无感。科学家觉得,蜥蜴可能被芝士的味道吸引。
追踪下来,吃披萨也没影响它们寿命,这下人类的垃圾食品连蜥蜴都拦不住。
再来看看儿科学奖,主角是大蒜和母乳。
大家都知道,大蒜吃下去后味儿大,但你知道吗,妈妈吃了大蒜,母乳的气味会变得更浓,反而让宝宝喝得更香。
研究显示,吃完大蒜后两小时母乳的蒜味最重,这时婴儿会喝更多。
这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宝宝长大后对某些新食物的接受度更高——原来口味早就打下基础了。
今年的生物学奖让不少畜牧业主眼前一亮。日本科学家发现,给牛刷上斑马条纹,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
原来斑马的条纹会影响光线的反射,让蚊虫找不到落脚点。
实验表明,斑马“皮肤”的牛比普通牛少受蚊虫骚扰,吃得好睡得香,产奶产肉都跟着提升。
这项研究还和2016年搞笑诺奖的偏振光理论有关,科学的脑洞真是无穷无尽。
化学奖的研究对象是铁氟龙,也就是常见的不粘锅涂层。科学家们发现,把铁氟龙粉末加到食物里,能让老鼠吃饱但不长胖。
他们用1:3的比例把铁氟龙混进食物,喂了90天,没发现毒性,老鼠体重还下降了。
虽然这个实验暂时没人类敢报名,但“吃不胖的食物”这想法,谁不心动?
总结下来,搞笑诺贝尔奖其实一点都不“搞笑”。这些看似“奇葩”的研究,背后有严谨的实验和深刻的思考。
它们提醒我们,科学探索无处不在,哪怕是生活里最不起眼的小事,也能被科学家们玩出花来。
下次遇到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妨也大胆想想,也许下一个搞笑诺奖就属于你。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