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10月),作者朱绍云,原标题《抗战期间和县的二三事》
正文
一九三八年春,和县县长赵永智因痛恨敲诈勒索、鱼肉人民、消极抗日的县保安团头子柏承君及区长许克久,而发生几次摩擦。后赵县长率卫队长罗永安等到南乡视察,未料此时罗实已成为柏承君部下,早受柏承君暗下策动,图谋杀赵。当赵到耿华一、耿华二村一带时,罗永安即下毒手,从后面将赵县长及其贴身卫士枪杀,公开投奔了柏承君,任第三营营长之职。赵县长死后,由秘书周慎收拾残局,代行主持县政,并派谭一军前往省府请示。时和含游击纵队司令张子刚,勾同含山县长范国瑛联名发电报给省府,力保区长许克久担任和县县长。秋,省府批复委令许克久接任,秘书周慎拒不交县印。许便率武装到县府强行接任和县县长职务,并将周慎看押,勒令交出县印。后在五区专员赵凤藻暗示下,以周慎越狱潜逃为名而将其放走,谭一军则被调任五专署军法官了。
张子刚系云南人,原任和县保安副司令。.一九三七年冬,上海沦陷,抗日部队后撤。李宗仁兼任安徽省主席,路经和含时,委张子刚组织和含游击纵队,任纵队司令。周澄宇为第一团团长,柏承君为第二团团长。纵队主力驻在和县南乡,以和含一带为活动地区。其粮饷除由和含两县府向地方摊派捐献外,所属部下又自行向地方群众“开发”经济来源。于是在各乡、镇和要道口私设关卡,布封锁线,收捐纳税,巧立通敌、资敌等名目,以绑票、架票、恫吓、威胁等各种手段,没收货物,拦路抢劫,敲诈勒索,尤以柏承君所部为害最甚。致和、含两县境内不论是国民党占领区,或是日伪占领区的平民百姓,均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但在其淫威之下,虽恨之入骨,却敢怒而不敢言。
常言说的好:“物极必反。”一九三九年初春的一天,张子刚率卫士十余人到和县西乡活动,路经西埠一带圩区,遭到当地大刀会袭击。
张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却被河水截断退路,大刀会追及,一拥而上,大刀、红缨枪齐下,当场刺死了张子刚。
当柏承君闻悉他的主子张子刚被刀会杀死,随即结集所部武装,赶往北乡出事地点,将附近几个村庄团团包围,不问男女老幼,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残害百姓,惨不忍睹。
时五区专员李本一在古河亦调兵遣将,共抽调了近一个半团的兵力,由五专署副司令赵香山指挥,准备攻打和县北乡大刀会。此时和县所有大刀会会堂都齐集人马,打算声援被害村庄和大刀会堂。但见李本一兴师动众,兵力雄厚,未敢轻易行动,而袖手旁观。其时,在任桂系第一集团军总部高参的赵凤藻闻悉此事感到不妥,遂向李本一建议说:大刀会系无知平民百姓,已受日伪的糟踏蹂躏,不堪再遭劫受难,望善为处之。李采纳了赵的建议,才修书派专人飞送赵香山,着一面饬令柏承君停止烧杀,即速撤兵,返回原驻地,一面劝说大刀会各会堂勿得擅动,双方都偃旗息鼓,互不再肇事端;然后又令所抽调各部立即回防。不几天,赵香山亦回到了专署。和县北乡平民百姓方摆脱这次行将临头的更大劫难。
事后,李本一分别报请省府、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五战区长官部,批准撤消和含游击纵队番号,另行成立第十游击纵队,李本一兼任纵队司令。刘子清团改编为第一支队,刘子清任支队长;原和含游击纵队所属部缩编为第二支队,承君任支队长;另委赵香山组织第三支队(后未组成撤销其番号)。
抗战胜利后,柏承君因抗战期间杀害无辜而被告入狱。释放后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又逃到上海。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柏承君怕人民清算,便携带小老婆安淑英逃往台湾。
近据去台回大陆的探亲者说:柏承君逃到台湾后,国民党政府也不再信在他了。他只得在台北开设一个小馄饨铺,藉以糊口度生,一晃三十余年过去。几年前的一天,他上街走在马路上而被汽车轧死。这个恶贯满盈的家伙终至死于非命。当我知道这个消息,不禁拍手称快。
资料来源:
《和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5年10月)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