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总结:真正伤肾的事,是“喝水”!2个喝水习惯,趁早改了

家住哈尔滨的李大爷快65岁了,十年来血压和血糖都控制得不错,但最近他却总感觉身体有些异样:总口渴、夜尿频增,甚至白天也没精神。一天早晨,刚喝下一大杯冷水,他忽然感到小腹胀痛,紧接着不到半小时就要跑厕所。

家人见他状况反常,赶忙带李大爷去医院检查。医生一句话点醒了所有人:“肾脏的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平时‘喝水’习惯没做好!”李大爷不解:喝水还能伤肾?医生苦笑:“喝水是好事,但喝错了,就变了味。”

很多人都以为多喝水就是对养肾、排毒有帮助,这是我们常在生活中听到的忠告。可事实上,一些错误的喝水习惯,反而可能让健康埋下隐患。

你知道日常喝水,到底怎么喝才不会“伤肾”吗?尤其是那两个常见却被忽视的坏习惯,可能正悄悄影响着你的身体。到底是哪两个习惯?改了真的能帮肾脏减负吗?今天就和大家聊明白。

喝水,多还是少?专家有话要说

水占据成年人60%左右的体重, 对于维持血液循环、代谢废物、调节体温等无可替代。肾脏好比人体的“过滤站”,每天都要帮我们过滤约180升血液,分离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饮水量过少,血液会变得黏稠,代谢废物难以顺利排出,容易增加尿酸、结石等风险。但喝水过量,肾脏需要额外负担,“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也可能出现。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建议,健康成人每日建议喝水1500-1700毫升左右,具体应根据体重、运动量及环境气温增减,而不是“一刀切”。重要的是“科学补水”,而非盲目大量灌水。

国外如哈佛大学最新健康指南也指出,“以口渴为饮水的主要信号,是良好习惯,刻意强迫自己喝超量反而适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衰人群等,需要按医嘱严格定量喝水,不可自己随意增减。即便是身体健康的人,错误的喝水方式同样会对肾造成慢性损伤。

2个最易“伤肾”的喝水习惯,你中招了吗?

习惯一:长时间不喝水,间歇性“大量灌水” 很多中老年人为了“省麻烦”,白天基本不主动喝水,直到感觉特别口渴时才一气喝下一大杯。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憋水-灌水”恶习。间隔时间太长不饮水,血液变稠、毒素淤积,严重时还会提高尿路感染和结石风险。

一旦突然摄入大量水分,肾脏过滤系统会被短时“冲击”,甚至诱发心衰、高血压等问题。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间歇性暴饮型饮水者,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的发生率高出普通饮水习惯者约16.3%

习惯二:睡前大量喝水,或晨起空腹灌水 有人习惯睡觉前灌下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帮助“夜间排毒”或“防止早晨血液粘稠”,还有人早上醒来直接空腹喝下冷水企图“胃肠清道夫”。殊不知,睡前、晨起肾脏代谢较慢,突然大量水分涌入,心脏、肾脏反而最容易受累

有研究发现,夜间大量饮水者,夜尿次数比正常饮水习惯者高出30-60%,并且容易引发水肿、睡眠障碍及部分老年人的心血管不适。哈佛医学院建议:睡前一小时内少饮,大量水分最好分多次、白天补充

坚持这2个饮水好习惯,肾更轻松

科学补水,其实是“少量多次”: 每次喝水控制在200-300毫升左右口渴时适量补充,不要等极度口渴才喝。 白天均匀分配饮水时间,避免一次性暴饮,尤其在运动后、出汗多补充。 睡前1小时避免大量饮水,如口渴可小口慢饮。 早晨起床后,建议先漱口清理口腔分泌物,稍作活动后再喝温水。

特殊人群要听医生建议: 有肾功能问题、心脏病、肝病者,饮水量需严格遵医嘱,切勿自作主张补水。 老年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弱,更要避免“憋水+暴饮”。

日常小妙招助力健康: 携带水杯,提醒自己分时喝水; 多饮温开水,减少冷饮刺激。

喝水养肾,是顺应身体节律和需求,而不是强行“补水比赛”。正确喝水,没有负担无隐患,肾脏自然健康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

《喝水与肾脏健康关系的系统综述》

《多喝水与肾脏负担风险研究》

《肾脏慢性病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喝水时间与频率对晨尿及肾功能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习惯   医生   肾脏   饮水   口渴   健康   大杯   水分   建议   血液   白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