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的课题则是毛泽东思想。一次,毛新宇的姑姑李讷去家里做客,她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与侄儿是同行。
李讷关切地问:“毛毛,是不是学中共党史?”毛毛点头称是。
邵华说:“姑姑却是个专家呢!”
李讷说:“我们那时候,没有人愿学党史专业,动员党团员学。我们是党团员,还不就学了这专业?这专业有些不好搞。毛毛,你可要知难而上啊!”
李讷不知道的是,毛新宇并不是被动员的,这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爱好而选择的。他的爷爷毛主席在史学方面知识的博大精深影响了他的爱好,毛新宇对爷爷憧憬万分,故而便选择了以研究爷爷作为主攻方向。
当然,这也是家庭的选择。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留下的数万册图书,中央领导同志特批毛主席唯一的小孙子为唯一的阅读者。
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时,毛新宇跟随父母去了哈尔滨,哈尔滨接待处的同志,找来了当年毛主席的一位警卫员,同毛岸青一家见面。
在毛岸青、邵华和他见面之前,毛新宇在接待处同志的引领之下走进宾馆接待室。只见接待室里面坐着一位老人,接待处的同志将毛新宇介绍给那位老人。老人激动地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邵华的面前,一把将其抱起来,紧紧地搂在怀里,失声痛哭。
这位老人紧紧地搂着毛新宇,久久都不愿意放手,后来,邵华进门,两人见面后,邵华在一旁安慰对方,他才渐渐将毛新宇放下。
彼时,毛新宇还很年幼,根本无法理解这位满头银发叔叔的举动,一直到他成年之后,每次回忆起这一幕,才能深切的感悟到,这分明是一位普通的战友对毛主席真挚且深厚的爱的流露。
毛新宇读中学时,在校园的路上,他经常能听到三三两两的男女同学,冲着他的背影指指点点:“瞧,那就是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
久而久之,毛新宇对这件事也不再感到讶异。和毛新宇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却慢慢的忘记他是谁的孙子,早就将毛新宇当成他们之中的一个普通人。
毛新宇性情随和,同学们和他交流思想和讨论问题,也不需要有什么顾忌。不仅如此,同学们还非常的关心和照顾他,如果开饭的时候毛新宇去晚了,他们还会给他留下饭菜,而且还会将自己碗里的好菜匀一点给他,他的饭量大,饿的也快,食堂的师傅对他特别关心,担心他买不到好饭好菜,还会给他预留一份。当然,后来这份关照在邵华的要求之下取消了,因为毛新宇需要节制自己的食量了。
毛主席去世后,毛岸青夫妇带着毛新宇陆陆续续接触了很多跟随毛主席闹革命的前辈,其中就包括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和王震等人。
1985年,邵华带着毛新宇拜访王震,在毛新宇看来,王震爷爷年事已高,所以还是不要长时间打扰对方,怎料,这一老一少一见如故,竟然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知音。两人一谈就是三个小时,从革命谈到人生,尤其是在王震发现毛新宇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多,就更高兴了,两人越聊越投机。
之后,王震更是主动提出给中南海写条子,让毛新宇去看毛主席批注的《二十四史》。就这样,毛新宇成为最早进入中南海见到爷爷批注《二十四史》的人之一。
毛新宇渐渐地长大,在报刊杂志在一些关于他的报导中,评价他是“天资聪颖,学识广博,颇有祖父遗风”;“喜游泳、爬山、写诗、作对,诸多生活习惯与其爷爷毛泽东有相似之处。”
在毛新宇看来,这些评价是对他的褒扬,不过,他的很多爱好和习惯确实和爷爷毛主席一样。
如果有人问毛新宇:“你最崇敬的伟人是谁?”
毛新宇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爷爷毛泽东!”
在毛主席的四位孙辈后人中,孔东梅是唯一的女性。她的母亲是毛主席的长女李敏,父亲则是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当年,李敏曾将刚出生的女儿的照片带给毛主席看,毛主席当即为外孙女起名“东梅”,这两个字,既包含了毛主席自己的名字“东”,还有他一生都喜欢的“梅。”
孔东梅在1999年前往美国留学,在国外,她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没有人关注她是某位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在国内,大家都很关心毛主席的后代过得怎么样。
之后,孔东梅投入到传播红色文化之中,让更多人了解毛主席,了解革命时期的历史。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毛新宇和孔东梅,两人双手交握,而他们将继续传播毛主席思想,传播红色文化。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