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无糖”骗了!代糖饮料或悄悄让你“变笨”

你口渴了,伸手拿起冰箱里的一瓶“0卡”无糖可乐。

甜,但是无糖。你以为自己过着健康生活。毕竟,这不含蔗糖嘛,对身体肯定没坏处吧?

真相或许让人大跌眼镜。

01糖的“原罪”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和儿童的游离糖(也就是添加糖,以及蜂蜜、糖浆和果汁里的天然糖)摄入量应低于每日总热量的10%,更理想的是降到5%以下。

换算下来,每天最多不要超过约25克糖——差不多6茶匙。

如果你经常超量吃糖,不仅是牙齿受罪,皮肤会加速老化,骨骼退化,睡眠和情绪也会受影响——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都会浮现。

长期下去,还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

于是,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无糖热潮”。

白开水、茶、咖啡似乎被抛在了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糖饮料,仿佛喝了就安全了。

02 无糖饮料“坏”在了哪里?

极目新闻最新报道,武汉一位67岁老人为了控制糖分摄入,开始大量喝无糖可乐和“0卡”O糖电解质饮料,日均三瓶以上,取代了白开水和茶。

结果两个月后,他出现了视物模糊、体重下降、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泌尿系感染和低钾血症。

医生分析,这位老人本身超重、久坐不动、熬夜,又存在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问题。

再加上短短两个月里大量饮用含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这些因素叠加,最终触发了糖尿病。

那么,“无糖”饮料“坏”在了哪里?

阿斯巴甜、蔗糖素等甜味剂做成的饮品被称为代糖或无糖饮料。

它们并非完全没有糖,只是含糖量极低(每100克/100毫升不超过0.5克),通过提供甜味却几乎不提供热量来替代蔗糖。

糖尿病患者或追求低热量饮食的人都会选择它们。

不过,代糖饮料是否真的无害,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显示,这类甜味剂可能破坏肠道益生菌的平衡,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因为代糖的甜度往往是蔗糖的数百倍,大脑和胰腺会“误判”摄入了大量糖分,从而启动胰岛素分泌,但体内缺少可分解的葡萄糖,长期下来可能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反而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03代糖或加速大脑“老化”

一项发表于《神经病学》的大型研究,用了8年的时间跟踪了12772名35岁以上成年人(平均51.9岁,54.8%为女性)。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较多代糖的人,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明显更快。

具体数据:高摄入代糖组的记忆力下降速度比低摄入组高出32%;语言流畅性下降速度高出173%;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高出62%

也就是说,长期高摄入代糖的人,大脑相当于额外“老了”1.6年。

研究分析了7种常见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内酯钾、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和塔格糖。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代糖都与认知下降相关,尤其是木糖醇和赤藓糖醇,而塔格糖似乎影响最小。

此外,研究还发现代糖对60岁以下的人影响最显著,而60岁以上的人则没观察到明显影响。在非糖尿病人群中,高代糖摄入与语言和认知能力下降更快;而糖尿病患者则主要影响记忆力和整体认知。

最后,总结一下,无糖≠健康。代糖饮料,能喝但别过量。

换算成常见饮料,比如355毫升罐装无糖可乐:

也就是说,偶尔喝一口无糖饮料没问题,但别把它当成主要饮料。白开水和茶依然是最健康的选择。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美食   饮料   蔗糖   胰岛素   认知   糖尿病   记忆力   白开水   醇和   甜味剂   都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