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四座博物馆,四件文物,一路思念

实则我们这些中华大地的普通过客、毛头后生小子,实则很多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贾湖骨笛时刻”。有着忽然某一天对我们的文明特别自信,对我们的文化特别喜爱并后半生再也不愿离开它——离不开那一口茶、那一声戏腔、那一卷诗、一张琴、一束竹——的时刻。于此,你我谁又不是个“守旧派”或“保守派”?我们谁又不是谁的“自己人”呢?……


离开河南,一个是马上转入了对故乡亲人、对“河南人”的思念之中,另一个,亦电光火石之间,马上转入了对“河南器物”、中华文物的思念之中……

这次连着走了故乡的四座博物馆,其中三座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郑州的“河南省博物院”,开封的“开封博物馆”。而安阳的“殷墟遗址博物馆”,眼下似犹不是一级馆,但它的分量,不论学术上的分量还是我这样普通游客心中的分量,还用说吗?怕是再没有那么大了吧?……——四座馆,其中文物,最打动我——以令我刚刚离开即贮满了思念的有哪些呢?各说一件的话,倘只许各说一件,是哪四件呢?

是翼然临于我历史课本者——莲鹤方壶?是千古第一女将军——妇好——留下的那些检验得出血迹的兵器?还是她丈夫——殷高宗武丁大帝——传给我们的某一枚甲骨、某一抹不易察觉的喜色,亦或者:某一缕沉甸甸的忧思?……以下,仅以我此刻思念的程度排序,简要报告给大家。

龙山时代陶排水管(拍摄于河南省博物院)


商代陶制三通管(拍摄于殷墟遗址博物馆)

一、河南省博物院:贾湖骨笛

此刻我最最思念者,并当时一家人最流连不去、看得最入迷且我们看后讨论得最多最多者,河南省博物院展览的贾湖骨笛

一方面,郑州长大,这是四件文物之中过去我唯一看过的文物,唯一久别重逢的文物。这种感觉又像什么呢?像多年之后,人事泰半消磨之后,忽然见到了一位看着我长大、抱着我长大的老人……此刻啊,此刻惟不禁抚摸着它的玻璃罩子而轻轻地道上一声:“您……您好啊”——而我这边轻轻叩着他老人家的柴扉,他那边呢,传来了哼歌声、噼里啪啦的炒菜声……

贾湖骨笛(拍摄于河南省博物院)

这也就是,另一方面,随着我长大之后的这些年懂了点事、看了点书,贾湖骨笛的亲切感、震撼感,遂愈积愈重。

此如:1、当时我们的整体文明已至何种程度,即八九千年前我们的整体文明已至何种程度,才会有这样完备的制造技术、音乐理论?——才会有这样一大批可以不事于生产的“君子”阶级、专业礼乐人员(贾湖骨笛已出土了20多支)?孔子言:“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第三》)——小时候即亲眼见证过这座博物馆的叔叔演示它贾湖骨笛是如何吹唱出“翕如也”、“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的音乐的……

那是什么啊?那是遥在孔子之前又一个“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啊,那是对“您究竟多大岁数”的无边震撼和无限向往……

乳钉纹鼎的形制也早就有了,八九千年前就有了(拍摄于河南省博物院)

毋怪乎:2、以孔孟之明,竟非常坚定地要复古——我都知道“要发展地看问题”,他们能想不到吗?——因为什么呢?盖因在二位夫子看来,莫说“复古”,“讲古”都太嫌讲得不够了;盖因我们对自己此刻正行走着的这片天地,了解得太少太少了,远远远远地没有汲取到先人们全部的智慧,远远远远地没有抵达它永不过时、不移不易的所在;盖因随处可见的中华文物遗存,不论有形的遗存还是无形的遗存,皆太过容易让一个人坚信:毫无疑问,过去这里是一片天国……

贾湖骨笛太美了

是的,贾湖骨笛面前,忽然感到孔孟那一向被鞭挞的“复古倾向”,其实是一种“学习倾向”,一种“谦卑倾向”。他们似都是历史主义者、真理的一元论者。所谓复古,所谓保守,无非是他们足够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唯一的答案的,且那个答案已经有人真实地抵达过了。秩序?民本?文教,“郁郁乎文哉”?中庸,“允执厥中”?“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总之是世界的答案都已被书写在我们的历史之中;要对此谦卑,要好好学习……

姑妄乱想,想那是孔孟见过乃或是亲自上手吹响过多少这样的贾湖骨笛,才有了这份极澄澈——澄澈到并不易为人所体会——的学习心、谦卑心(《论语》或《史记》即多载孔子的“考古学家趣味”)。而:3、实则我们这些中华大地的普通过客、毛头后生小子,实则很多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贾湖骨笛时刻”。有着忽然某一天对我们的文明特别自信,对我们的文化特别喜爱并后半生再也不愿离开它——离不开那一口茶、那一声戏腔、那一卷诗、一张琴、一束竹——的时刻。于此,你我谁又不是个“守旧派”或“保守派”?我们谁又不是谁的“自己人”呢?

唐持乐器人砖雕(拍摄于河南省博物院)

二、中国文字博物馆:那里的每一个中国字

来到安阳之前,来到这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之前,我们家的两个小游戏一直没有结果——一个是“笔画最多的中国字是哪个”,一个是“最美的字是哪个”。

各自是哪个呢?儿子曾道它是“我们一起吃的biangbiang面”的那个“biang”字或书里“龙行龘龘”的“龘”字;而最美的一个中国字,儿子道它是“武王伐纣”的“伐”字——威武雄壮,理直气壮。女儿呢?女儿只道她目前会写的最复杂的字是“披星戴月”的“戴”而她最喜欢的一个字则是“过年”的“年”字……

“为什么喜欢这个‘年’字呢?”

“说不上来,特别神秘,特别美,这次我去安阳要找这个字……”

儿子还找到了“父”这个字:像手持棍棒正在管教孩子(拍摄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女儿找到了吗?我们的小游戏有结果了吗?找到了,有了,皆中国文字博物馆或殷墟遗址博物馆所赐。——此是:一者,现在,最最起码是我们仨都同意,笔画最多的字既不是“biang”字也不是“龘”字,而是商周古文字之中的“族徽字”。它们一般在外面有一个“亚”形的框框,而里面或是动物,或是人物,或是器物,或是这三者虽不知何意但和谐、美观的组合。而之所以称之“族徽字”,盖学者们目前推测,这些字大约是当时一些家族的徽章,见于不少觚、鼎、爵文物的镌刻。

儿子道:“肯定是这些字笔画最多了……爸爸,你看啊,别的再复杂的字,写上一会儿;这些字呢,一下午能写两个不?”

“哈哈哈哈,很有道理啊!看来笔画的画,的确源于绘画的画……

商周“族徽字”举例

二者,最美的“伐”字、“年”字又怎么回事儿呢?于此,我们仨并妻子共四口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曰:嗯,这个“年”字啊,真的美;但这个“伐”字也太吓人了吧?!……——“年”字的甲骨体什么样儿呢(如下图)?收获了,丰收了,一个人扛着沉甸甸的庄稼回家的样子——这个字是闻得见一股香味的。而视诸今天的“年”字,实则也长这个样子,传承的痕迹非常清晰。——是:“年”这个字是真的漂亮,其色、香、味、意、形都漂亮;而背后的时间脉络,也精整,不凌乱。

“年”字沿革

“伐”字的甲骨体呢?

其色、香、味、意、形,乃或是更加浓烈,但,浓浓的都是吓人。盖因它长的是一柄长戈砍人脑袋的样子,是腾腾血气腾云蔽日而来的样子(如下图)。而细细思之,比照着博物馆里的殷商遗骨思之,更吓人。“伐”可能是怎么个伐法儿呢?——那还不是一“钺”平整地卸下整个脑袋,而竟至于是一“戈”削掉了半个脑袋或一“戈”凿穿了半拉身子。是更残酷的杀法,而很有可能用于殷商的战士大规模处决战俘或“人牲”。——而继之“伐”字背后的这种“规模性”、“集体性”杀戮,继之这种摧枯拉朽的态势,才大约有了后世这个字的对敌大规模战争之意,有了“武王伐纣”之“伐”的规格……

“伐”字沿革

殷商主题的这两座博物馆看下来,于我而言,还真就是可以浓缩为一个“年”字加一个“伐”字。——那是什么呢?是那一段历史、那一个王朝,实则凝结着并已经开始传承着两大历史主题、政治主题。

一曰“生民”(语出《诗经》),曰:“庶之,富之,教之”(语出《论语》);一曰社会政治的严肃性,曰:阶级社会的残酷性。——这一意义上,“殷鉴不远”(《诗经·大雅·荡》)似足可谓是中华民族百代政治之师。盖政治历史的两大主题、两大主题的失调以及它失调之后的可怕后果,这里都有,赫然哉都有。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只好也把这样不动脑子的“后人”并其施施然徒然的哀悼之辞,搬到一座博物馆里了事了……

殷墟遗址博物馆(“大邑商”)

三、殷墟遗址博物馆:铜手形器

此刻我排第三位思念的文物,殷墟遗址博物馆里的铜手形器。这件东西出土于殷商大将“亚长”的坟墓,其纹饰极精美,而凭空伸出去抓握的样子又极奇警。它之所以令我念念不忘,它,干啥用的呢?

铜手形器(拍摄于殷墟遗址博物馆)

我们一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半天,好像是都懂了,又好像是毫无头绪。相关文物介绍里给出了专家学者的数种猜测,如:它可能是战争中遍体鳞伤、三十岁即死的墓主人亚长的“假肢”。儿子则偏向于“权杖”的猜测,作礼器用,因为它明显应该插在一个什么木柄之上,且介绍里也说“其内残留碳化木柄”;女儿则猜测它类似于痒痒挠或“大象的长鼻子”,帮着够一够远处的东西……儿子受了启发,又猜它是“教鞭”一样的东西,可以指着地图给下属布置事情;女儿也受到启发,猜它既可以当权杖、教鞭去用,又可以私下没人的时候当痒痒挠乃至把玩器去用……

我也跟着大猜特想,并总结道:“都可以啊,都很对,然而……我们殷商文物的一大特点不正就在于‘神秘’吗?不正就在于格外的令人‘念念不忘’吗?”

“那……爸爸,爸爸,快写首诗吧!我们还没读过写商朝文物的诗呢……”

好,只略一思忖,受着这两天偌大一个殷商的挤压、催迫,就着我们这一路无数无数的“哇”、“啊”、“神了”之叹,以下六句话冲口而出:

大邑今何在,

遗我甲骨文。

河洹二十窖,

草木三千春。

子从何来哉,

欲猎无犬人。

殷墟王陵遗址,好深啊(拍摄于殷墟王陵遗址)

其中:1、“犬人”见于我们这两天看到的甲骨卜辞,类似于今之侦察兵,谓:替即将狩猎的殷商贵族探查是否有大型动物出没的人员。2、“子从何来哉”,一个,化用了殷墟博物馆的一个展览标题——《子何人哉》;另一个,这两天是真的感到本来遥远的殷商人闯入了我的时空,要拉着我一起打猎去呢——不禁问之:“您……您几位是从何而来,又向何去的呢?”……这六句不能算“诗”,无丝毫“格律”或“赋比兴”方面的考量,惟妻子、孩子们都很喜欢,我也喜欢……

殷墟王陵台阶上的人骨(拍摄于殷墟王陵遗址)

四、开封博物馆:开封府题名记碑

最后一件惹我心弦的文物,开封博物馆的开封府题名记碑。

无他,那上面的“老熟人”、“老朋友”可太多太多了啊——宋太宗、宋真宗、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蔡襄、吕公著、王拱辰……——此“北宋第一题名记碑”,详细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1105年,146年间183任开封府“一把手”的姓名、官职和上任年月。是我们目前时间较早、规格最高、记载人名最多的地方官员题名记碑。——而视诸那上面岁月的刻痕,非常有趣,盖那也兼是“民意的刻痕”。如包拯、蔡襄、欧阳修的名字,可能是被老百姓或后世官员抚摸得太多太多,都快看不见了;反之,“蔡京”这俩字儿却大叉叉地支在那里,浑身抖擞着不忿、不服……

开封府里的另一块一样的提名碑,“包拯”的名字都被摸成了坑

就这一点而言,开封府题名记碑实则是古人的“民意调查”。其实很好,很直观,比今天单剩一纸文件的民意调查、官员施政情况报告要直观得多得多。——当官当得怎么样,是否青天?就看“坑”呗!看你离任多年之后,老百姓是否愿意把你的名字抚摸为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坑;亦或者,老百姓心说你那一系列“骄人政绩”才是真坑——“坑人”的“坑”……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司马光句),谨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建议恢复这一传统。今之那么多“市府广场”,立一座毛主席像,立一座这样的碑。

和儿子看开封博物馆的另一件珍贵文物——北宋大晟夷则编钟

写在最后的几句话

四座博物馆,四件文物,我们这一小家人,这一段思念……以上皆是我非常私人化、非常非常没有“参考意义”的观察、体会、陋见。所谓的“游记”,“回乡偶书”,辛苦大家陪伴我叨叨叨唠叨到了这里……——最后再和您唠叨点什么呢?

河南,下火车,以及这一路上,随处可见“老家河南”四个大字。

一则,姑妄言之,这里真的是我等一亿多人实打实的老家;二则,又兼是十几亿中国人文化上的老家、精神上的老家(之一)——您来这儿走走,随便走走这几座博物馆,您会同意我的这一“高调”的……但是啊,其“成也老家,败也老家”。盖因老家河南又和无数人的老家一样,太老了,太旧了,又确乎哉比较穷,爰示人以土土的、只存乎些抽象上的好感或恶感的无感。它是那么的激不起“回去一趟”的兴趣,亦率由此也……——然而,我们还是欢迎您回来,始终欢迎。

八千年前的甲骨“八”刻符(拍摄于中国文字博物馆)

您但凡准备踏上回老家的归程,但凡开始研究如何到河南来玩,便一定会发现“中原”之“中”,是真不虚来,真不是盖的。——第一,您从祖国的哪里到郑州都很方便,都不算远,且从郑州到河南的哪里又都方便、都不很远——多则高铁一小时,开车仨小时。祖国之中,早定下来了。二一个,我们河南人说“好”的意思也用“中”——这里是文物也“中”,老乡与老师儿们也“中”,价格也比较的“中”(整顿得有效果,这次感受出来了)。最要之要,河南人皆“好心情”(老一辈人酒桌上常说这个话),盼您回家一趟的心情,皆非常非常的“中”……

记忆里,已在天上的奶奶或姥爷说的最多的就是“中,中,中”,次之,是“比过去好太多太多了,打渣子啊,还不知足”,次之,是“还得好,更好”……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主要参考文献】《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尔雅》,司马迁《史记》,许慎《说文解字》,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姜亮夫《古文字学》,各座博物馆的文物介绍词等。

#晒图笔记大赛#​#安阳#​#殷墟#​#河南#​#河南省博物院#​#打卡老家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河南   文物   老家   博物馆   思念   殷墟   殷商   遗址   河南省   博物院   安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