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5接口成长寿冠军?浪花淘尽英雄,七夕缅怀曾经用过的CPU

前阵子有消息证实,AMD预算在ZEN6代处理器上面依然采用AM5接口,也就是1718针接口,而现在更新到ZEN7也延续AM5接口,足足就是7年的平台寿命。农企一个接口寿命七年,与之对比的牙膏厂代代换的政策让人不齿。

CPU接口,一定程度来说和性能是相关的,但绝不是全部。AMD的AM5接口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牙膏厂当年同样的775接口,既支持老的奔腾4、奔腾D系列,也能支持架构翻天覆地变化的Core 2 Duo系列;同样,第一代AM4接口的cpu其实是推土机架构的处理器,后面才是ZEN架构的开始。

作为一个从1998年就拥有第一台电脑的玩家,几乎各种接口的cpu都玩过用过,咱家趁着七夕也来玩玩仪式感,回顾一下各种经典cpu、超频cpu和有趣事件。其实七夕并不是情人节,和牙膏厂频繁换接口一样是营销套路而已。


一、 Socket 7(1993-2000,7 年):X86 架构的奠基者

socket 7接口,刚好就是我第一台电脑所用处理器的接口。不过并不是经典的Intel Pentium MMX,而是性价比更高一点的AMD K6,而且还是没有3DNow!指令集的第一代处理器。

l 经典 CPU:Intel Pentium MMX(首款多媒体增强处理器)、AMD K6-2(集成 3DNow! 指令集)

l 超频传奇:要说Socket 7超频最经典的莫过于MMX166黑金刚,也就是第一代的Intel MMX指令集处理器。MMX166不仅仅是最便宜的,而且还是超频空间最大的。

手残玩家可以轻轻松松通过改变倍频,从66X2.5的166变成66X3.5,也就是166变成233。要知道,当年的处理器就是通过频率来分级和定价的,166和233的价格差距近2000。没错,你猜到了,最早期的作假就是基于这个而来的。

早期的CPU,外频、倍频都是通过跳线设置的。比方说MMX166就是通过66外频X2.5倍频实现的。

对于真正敢玩的第一代玩家而言,尝试就可以越级了,要知道,稍微超频以下就是价值一两千块的性能提升。

我有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大学同学,我们用的是同款华硕TX-97主板。他的MMX166最初是83外频X3超频到250,搞出一个Intel没有的MMX250.

后来加电压一路尝试,一直拉到了83X3.5活着75X4,几乎超到了300。不过,不算太稳定,平均一个会开不了机一次。

而且Socket 7还是没有AGP接口的,只有PCI这位兄弟硬是用最初的NVIDIA Riva128,大一下学期买了Voodoo2,大二暑假买了第二块Voodoo2,组成Voodoo2 SLI。从游戏性能上面已经接近了当年NVIDIA的TNT2水平。可以说是不换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极限升级。


l 行业事件:1997 年 AMD 推出 K6-2,凭借 3DNow! 在游戏性能上反超 Intel,引发 "K6-2 性价比革命"

1998 年 Cyrix 因研发资金不足退出市场,X86 三足鼎立格局终结。

相信现在的diy不会知道,以前AMD的cpu是通用于Intel的主板和芯片组的。也就是从Socket7开始,Intel独自搞出来Slot 1插槽(初期奔腾2处理器的接口),并且拒绝AMD兼容。有一种说法就是,授权过期了,Intel不给续约,把一直搭便车的AMD、Cyrix全部踢下车。

早期,AMD的定位就是IBM预留的供货备胎,AMD开局的资金、技术、规模都一直落后。甚至可以说,苏妈之前的AMD无论是从市场还是市值都是差距巨大。

AGP接口就是当年最快的专用于显卡的接口,初期的接口速度是老的PCI接口的一倍,后面貌似有继续升级。

AGP插槽也是Intel先搞出来的,但应用在奔腾2平台上面。第一代奔腾2还是沿用服务器的高能奔腾(Pentium Pro)的Intel FX芯片组,刚好高能奔腾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家里有,见过几次,挺贵的,而且不支持MMX指令集。

奔腾2全面铺货以后就出来Intel LX芯片组,后面成熟以后就是BX芯片组,后面还有一个阉割版的ZX芯片组(存在感很低,几乎没有几个主板厂家正经出货)。

而之前socket 7平台用的是TX芯片组,不支持AGP,也不支持高于83外频。AMD为了自救,连同台湾省的一群芯片研发厂家搞出来Super 7系统。

Super 7就是在沿用原来的Socket 7接口,加入100外频、AGP接口以及更高频率内存支持、Ultra DMA 66和Ulltra DMA 100 IDE硬盘接口。

至于Cyrix?抱歉,出了PR值标准外,并没有对整个CPU发展有太大的贡献。所谓的PR值标注就是,以某方面性能,比方说整数运算性能、商业应用性能为基准,对标Intel高一两个频率级别的处理器。Cyrix 133频率的处理器,标注为PR166,对标的是MMX166的整数运算性能,实际上游戏性能和整体性能差一大截。就好像水浒传里面,一大堆都是山寨版本的三国、隋唐名将,什么病尉迟、小李广、小温侯、小霸王。尤其是小霸王周通,武功、人品、行为都非常低劣,好意思碰瓷西楚霸王。林冲的外貌描绘,绝对是对标张飞的,武功不错,但行为和个性远没有张翼德的洒脱。

当年的第三方芯片组包括了VIA(威盛)、SiS(矽统)、ALi(扬智),其中VIA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创造力的,也可以说,VIA的崛起算得上是给AMD的雪中送炭。

VIA不仅仅把AGP插槽搞到了socket7平台,各方面的新技术也是它先出的,甚至比起Intel更早推出市场,比方说Ultra DMA 66到Ultra DMA 133的高速磁盘接口。

价格便宜,门槛低,但是兼容性不好。最早期的月月更新驱动的就是VIA 4in1芯片组驱动,不安装性能发挥不出来,安装了蓝屏的机会大不少;不更新,问题解决不了,更新了又有可能开不了机。

顺便一说,VIA和HTC同一个母公司的,前者成名更加早;HTC早期是多普达,后面是安卓机海大战,但最终火腿肠还是为自己的高价入市,跳水退市以及跟不上国内手机厂家的玩法变成了其他。



二、 Socket 370(1998-2003,5 年):图拉丁的逆袭神话

前面说了,奔腾2早期用的接口是Slot 1插槽,外形很像游戏卡带的插口。主要是为了把搭便车的AMD和Cyrix踢下去。当年除了他们俩,还有IDT、winchip、全美达等小CPU厂家,价格和性能都比起Intel低一大截。

slot1接口处理器我没买过,甚至奔腾2、奔腾3都没有,我用的后面性价比极高的socket 370接口赛扬系列。

l 经典 CPU:Intel Pentium III Coppermine(首款 0.18μm 工艺处理器)、Celeron 300A(超频神器)

赛扬300A,无论是初版的slot 1接口还是二版的Socket

370接口都非常好超,可以说300超到450是有手就行,就是去BIOS里面或者跳线从66外频改为100外频,性能暴增50%。

l 超频传奇:Celeron 300A 通过 100MHz 外频解锁,稳定运行 450MHz,超频幅度达 50%,被玩家称为 "赛扬之魂"

l 行业事件:2000 年 Intel 推出图拉丁核心 Pentium III-S,512KB 全速缓存使其性能超越早期 Pentium 4

¡ 2001 年 VIA 收购 Cyrix,推出 C3 处理器试图挑战 Intel 低端市场

值得一说,socket 370平台上面,VIA同样是风头无两,但兼容性弱,超频能力弱还是让不少diy放弃。毕竟,那时的diy玩超频单纯是因为穷而且性能不够用,和现在的不一样。

三、Socket 478(2000-2006,6 年):NetBurst 架构的兴衰

l 经典 CPU:Intel Pentium 4 Northwood(首款 0.13μm 工艺处理器)、AMD Athlon XP 2500+(Barton 核心)

l 超频传奇:Athlon XP 2500 + 通过提高倍频至 200MHz 外频,稳定运行 3200 + 规格,性能提升 33%

l 行业事件:2003 年 AMD 发布 Athlon 64,首次实现 x86 架构 64 位计算,开启 "64 位战争"

¡ 2004 年 Intel 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3.4GHz 售价突破 1000 美元,暴露 NetBurst 架构高频低能缺陷

478平台我没用过,反而帮亲友、公司修过不少。尤其是SIS芯片组的,简直恶梦级别。各种bug、各种问题。VIA好一点,intel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是继续遥遥领先。

我当年用的是AMD K7系列,也是第一次见证了AMD驶入了超车道、intel出昏招。万幸,那时Intel的江湖地位还是AMD动摇不了的。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K7并没有真正摸到老大手里的龙头棍。

当年AMD K7最好的芯片组来自于NVIDIA的Nforce系列。当年老黄的芯片组性能、功能、发热量都是领先的,无论是AMD还是intel平台上面都是如此。

AMD自己并没有研发芯片组,哪怕是早期socket 7平台上面的AMD760芯片组都被证实是Intel TX芯片组肢解remark的。

值得一说的是当年AMD K7毒龙的铅笔超频大法。就是用二B铅笔上面石墨导通cpu正面的金桥,实现硬改倍频、外频超频。K7速龙系列也是可以的,但是毒龙便宜,玩的人更加多。

478针处理器时代,除了NVIDIA外,另外一家显卡芯片组厂家ATI也入局,也有不错的芯片组。后来,AMD背债也收购了来自于加拿大的ATI后,真正拥有了CPU、显卡芯片、主板芯片组的完整研发产品线,并且和Intel联手把授权收回,摆了老黄一道,让NVIDIA在芯片组市场中出局。

不过,更早拥有CPU、显卡、芯片组研发与专利的是VIA,VIA收购了穷途末路的Cyrix、S3(当年仅次于NVIDIA和ATI的显卡芯片第三)以及杂七杂八的小公司,加上自己的芯片组。也是因为如此,两大CPU厂家把授权都收了,VIA也出局。

AMD收购ATI后,市场完成成了三足鼎立局势。被赶出X86处理器市场的老黄,全力在自己的GPU上面研发,最早投入并推出CUDA通用运算也牢牢占据了专业应用与AI运算的领先地位。

老黄完全可以说,x86死了,你选的,偶像。你知道我只能卖显卡的那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你知道吗?(舒舒服服数钱又一天,舒舒服服数钱又一天。)


一、 LGA 775(2003-2009,6 年):酷睿架构的复兴之路

775针接口,一出来试水的就是奔腾4和用两块奔腾4胶水沾合出来的双核心四线程奔腾D。性能弱鸡、发热吓人、价格虚高,存在感并不高。奔腾四的长指令集策略,最终倒在4GHz门槛上。

2004年10月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举行的一场产业会议上,时任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曾单膝跪地、双手合十,以一种夸张又略带幽默的方式向消费者诚恳道歉。

而他道歉的原因则很简单,因为当时英特尔决定取消原定即将发布的、代号“Tejas”的4GHz奔腾4处理器。他们终于意识到,一味推高频率,并不总能带来更快的速度,相反超高主频设计给整套系统带来的功耗、散热,以及成本压力已经太大。

后续的Intel Core 2 Duo架构,据说是从Intel迅驰系列笔记本处理器改进而来的。迅驰平台没有正经用过,当年家父有一台联想昭阳系列笔记本,股票专用机,我不敢摸,省得K线掉了背锅。新架构不仅仅性能高、发热量低,价格也能拉下来。还有一点非常值得说的,人均超频33%。简单来说,66外频的直接上100,100的直接上133,无论四核还是双核都如此。甚至还有E2140这种超频幅度达到100%(人均)的史诗级神器。

l 经典 CPU:Intel Core 2 Duo E6300(千元级性能标杆)、Q6600(首款平民四核,我的第一个四核处理器)

l 超频传奇:E2140,1.6G的频率,搭配中档主板,300级别的散热器,人均上3.2G,可以说是不可以复制的神话。也是带动了整个散热器行业的发展,过往多数人都是原装散热器就够了,因为超频才有品牌散热器的概念。

l E2140可以说是贫民超频时代的顶峰,也是最后星光。因为后面,Intel已经完全封死了低端处理器以下犯上的通道,不仅仅芯片组有限制,cpu也有限制。低端的永远只能是低端,高端哪怕双手插兜,也是这个段位的极限,而且还能超频。这种玩法,感觉挺咖喱的。

l 行业事件:2006 年 Core 2 Duo 发布,凭借能效比优势彻底扭转 Intel 市场颓势,史称 "酷睿复兴"

2008 年 Intel 推出 LGA 1366 接口,X58 平台成为发烧级玩家新宠

值得一说,LGA 1366平台的三通道内存玩法很特别,性能也很强大,但是和后面的一代的架构大改变后,功耗、发热量、性能全面提高相比,1366平台也是短命的。严格来说,1366就是最早期的至尊平台,和后面的X79、X99、X299一样,只适合多金人士。

前几年很多网上装机,cpu不明白写,只写着i7级别得,很可能就是1366接口的i7 930或者相关的服务器处理器。现在这样子写的,不是上古服务器E3就是E5。这些处理器的特点就是过时,架构老旧,搭配的不适返修主板就是某三四线品牌的主板,而且频率偏低,打游戏是铁定哭的。现在主流的cpu随便都近4G,服务器很多就是2.2G的频率,架构老旧的话,同频率性能更加低,所以就有人扯数线程。

现在还经常能刷到有些装机商,一上来就PUA说别人的视频机器配置错了,什么最新的i7,i9都是辣鸡。然后疯狂给你安利服务器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虽然线程多,便宜,但架构和频率都弱,而且视频处理之中,显卡的占比很高,尤其是N卡。

服务器处理器适合会玩的diy,俗称垃圾佬。做事的话,建议还是买一手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剪片到了一半蓝屏或者等快要交片突然不能开机,比你省下来的大几千还要贵。

五、Socket AM3/AM3+(2009-2016,7 年):最长寿接口的诞生

l 经典 CPU:AMD Phenom II X4 955(黑盒版超频利器)、FX-8350(推土机架构代表作)

l 超频传奇:FX-8350 通过 1.5V 电压,风冷实现 5.0GHz 稳定运行,功耗突破 200W

l 行业事件:2011 年 AMD 发布推土机架构 FX 系列,因 IPC 性能不足遭市场冷遇,史称 "推土机之殇"

¡ 2013 年 AM3 + 接口兼容 AM4 主板雏形,为后续平台统一铺路

其实AM3之前的AM2接口还是很强的,K8接棒打奔腾四也是一度领先,而且也有不少超频神器可用。但是随着奔腾4频率提高,与K8的性能拉近,而且AMD K8先天可能存在难以实现四核的问题,以及神奇的市场运作。

AMD K8也有咖喱玩法,就是高端的双通道版本是939针的,低端的单通道版本是754针的。接口都不一样,也就是限制了升级,也搞乱了市场。

可以说,K7+K8加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半场开香槟的案例,上半场有多浪,下半场有多惨。

当年华擎先后出过同一块主板支持K7和K8,同一块主板主持939接口和754接口的妖板。

所以自古妖板出华擎的名号就是各种神操作得来的,也是当年华擎起号成功的原因。要知道,华硕、技嘉、微星都有开小号,仅仅华擎一家练出来。

相比于推土机架构的失败,AM2+接口的K10玩法很有趣。尤其是AMD 5000+开核,就是把原来因为有不稳定因素降级处理的双核处理器,重新开核变成四核。貌似500左右即可拿下,成为了2010年左右最大的热门。

虽然开核有风险,还得超频才能把频率往上拉回去,但架不住便宜。要知道,同期的intel四核普遍近2000的价格,这几乎可以搞开核平台的一套了。

至于主角推土机,根据相熟的装机商朋友介绍,用得最多的也就是当年玩代练、跑圈板砖的职业玩家。据说,不少勤劳的搬砖工凭借推土机+梦幻西游组合,成功拿下人生中第一桶金。

推土机是架构的名字,后面还有挖地机、打桩机之类的代号,这不是官方亲自命名的。因此,AMD开始被有才的网友称之为农企。

子曰:少时不努力,长大用农企。


六、 Socket AM4(2017 至今,6 年):锐龙崛起的见证者

如果说,K7、K8是属于顺风球不会打,K10就已经被反超,推土机完全是AMD版的奔腾四,反向升级。期间,AMD换了好几任掌门人。其中鲁毅智就是一个有中文名的老外,跟以前香港回归前的分舵舵主彭定康、司徒拔、罗富国、杨慕琦都是单纯为了让中国人好记一点的名字而已。

鲁毅智最大的意义是参与了收购ATI,但一下子资金几乎断裂,不得不提桶破路。后面的几任也是没搞出太大的动静,也是挨揍的。

AMD历代掌门人也就是开山祖桑德斯以及现任掌门人-救世主苏妈,其他的只是其他。

l 经典CPURyzen 7 2700X(多核普及先锋)、Ryzen 5 3600(中端神U)

l 超频传奇Ryzen 5 5600X。得益于PBO(精准增压超频)技术,很多玩家可以轻松让它高效地自动超频,获得更强的性能。

l 趣闻事件:AMD早期Ryzen CPU(如一代锐龙)兼容Windows 7系统时,需要手动注入USB驱动,否则安装系统后USB接口会全部失灵,“装系统先找PS/接口的键鼠” 成了老玩家才知道的梗。

七、Socket AM5(2022-2028+,6 年 +):1718 针长寿新王

l 经典 CPU:AMD Ryzen 9 7950X(Zen4 架构旗舰)、Ryzen 9 9950X(Zen7 架构代表)

l 超频传奇:Ryzen 9 8950X 通过 EXPO 内存超频,DDR5-7200 C34 时序稳定运行,带宽突破 56GB/s

l 行业事件:2022 年 AM5 接口首发支持 PCIe 5.0 和 DDR5,采用 LGA 封装彻底解决弯针问题

¡ 2025 年 AMD 宣布 Zen7 架构继续沿用 AM5 接口,实现 "一板传四代" 的兼容性神话




八、技术启示:接口寿命的深层逻辑

1. 兼容性设计:AM3/AM3 + 通过针脚定义调整,实现对 DDR2/DDR3 内存的跨代支持

2. 架构迭代:AM4 平台通过 AGESA 微码更新,使初代主板兼容 Zen4 架构处理器AMD

3. 市场策略:Intel 的 LGA 1151 接口因 14nm 工艺多次迭代,导致 Z390 主板无法支持 10 代酷睿,凸显厂商更迭压力

结语

CPU 接口的寿命本质是厂商技术路线与市场博弈的产物。Socket AM3/AM3 + 的 7 年传奇,源于 AMD 对 AM2 + 接口的前瞻性兼容设计;而 Socket AM4 的持续辉煌,则得益于 Zen 架构的模块化扩展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数码   浪花   接口   冠军   英雄   超频   处理器   芯片组   架构   性能   当年   推土机   平台   频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