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商量了,中方弃用美国港口,罚单已发往特朗普,最高增税78%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继关税以后,特朗普再次作茧自缚,又一王牌被中国废掉,日前传出消息,中国部分航运企业已经开始减少在美国航线上部署中国造船只。

比如中远海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远海运在中国大陆航线上的业务同比增长9.5%,亚洲内部航线增长5.2%,其他国家航线更是增长了11.9%,有说法称,这些新增业务量其实都是从美国航线上转移过来的。

中方不仅祭出精准反击,直接弃用美国港口,还给美国相关产业发出了一份经济上的“罚单”,税率最高竟飙到了78.2%,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特朗普“搬石头”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大张旗鼓地提出了一套海事收费的新计划,核心目的非常简单,剑指全球最强的造船与航运市场中国。

那些中国企业运营的船只、中国制造的船只、甚至间接关联的外资船只,只要停靠美国的任何一个港口,就都要缴费。“每净吨50美元起,多年累加,涨到140美元”,这是特朗普重发白宫后打出的硬杠细则,他们的目标,表面是筹钱,实际却是明显的双重算盘。

这套收费逻辑被形容为“新型关税游戏”,逼迫中国的中远海运等企业提高航运成本,同时也向全球市场传递一种“风向标”。

美国想借这笔巨额费用为自己奄奄一息的造船业输血。从数据来看,过去几十年,中国造船业发展如日中天,全球新造船订单的74.1%来自中国。而美国,订单占比不到0.1%,在国际船队中只剩下可怜的80艘船,且造船成本是中国的四倍,效率却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他们希望这种收费政策加速中国市场的降温,同时逼迫中国购买美国制造的船舶。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想过,中国会不会奉陪到底。

中方反应迅速而果断

对于这样一份针对性明显的收费政策,中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出了迂回破局的对策,在收费政策正式实施前,中国几大航运巨头,包括全球知名的中远海运,悄悄发起了一次“航线大调整”。

他们宣布,仅在今年上半年,中远的对美航线削减了相当规模的运力,而将焦点转向了其他的国际航线。数据显示,此前投入在美国运力上的资源,迅速转接到了亚洲、欧洲、拉美和非洲几个区域。

其中,中远海运在大陆内部航线上的业务同比上涨9.5%,亚洲到非洲航线猛增11.9%,通过减少大船停靠直接驶向美国港口,中国企业不仅避免了巨额费用,还通过优化航线布局,将运力更多地分配到了有突出增长潜力的新市场。

以往直接开进洛杉矶或加州港的货轮不再成批出现,而是利用中转模式,选择在加勒比或其他中转区卸货,再用不受限制的第三方船只完成短距离运输。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调整会不会让中国企业吃亏?诚然,刚开始绕路确实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时间延长、油费增加,甚至需要应对一些违约纠纷。

短期阵痛换来的却是长远的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整背后的深层意义,“不能惯着美国这种毛病”。

中方的硬气,其实来源于自身的硬实力,当前,中国造船业凭借技术、成本和效率优势,完美地构建起了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块状结构。

2024年,中国不仅在新造船订单上遥遥领先,还首次打破了韩国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领域的垄断。更让业界震动的是,中国还在绿色环保船型领域迅速崛起,中国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26.3%,涵盖甲醇燃料、氨燃料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域。

同年,中国完成了造船行业的一次“航母级重组”,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整合了国内大量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了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和供应能力。

正是这种“软硬兼施”的结构调整,让中国不仅在造船领域,更通过航运路线全球化、多极化完成了对美国全球贸易霸权挑战的闭环,大洋航路上,一张基于中国制造与中国布局的网络,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

另一方面,美国即使试图拉拢韩国等传统船舶生产大国“合围”中国,现实也并不乐观。根据数据,韩国新订单份额2024年萎缩到12%。

由于劳动力资源的短缺、技术门槛的限制,美国推动的联合计划效果远不足以撼动中国在全球海运市场的主导权。

副作用猛于虎

如今,美国大梦初醒,原本自诩精准打击中国的计划,反而在国内引来了成片的反对声,先拿港口来说,首先“失血”的是美国西岸的洛杉矶和长滩港,它们的吞吐量在收费新政生效前已经下降超过10%。

大量依靠中美贸易生存的码头工人、仓储企业开始抱怨利润萎缩,更有人担心可能直接丢掉“饭碗”。

零售行业的声音更是充满焦虑。根据美国鞋服协会的报告,这项政策将让进口商品价格疯狂飙升,预计每位普通家庭的消费成本每年将因此增加1500美元以上。对于一个正在被通胀困扰的国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就在特朗普政府忙于应对此次政策的反噬时,中国也发出了一份不容置疑的回击声明,今年9月,中国商务部确认部分美国光纤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规避贸易措施,并对其增加反倾销税最高至78.2%。

这张高额罚单已经不仅仅是一纸数据,更是表明了中国对于“不对等贸易游戏”的零容忍态度,整场中美海运规则的“战争”还远没结束。

从眼下的局势来看,这次中方以“理性不妥协”的策略在大国博弈中占得上风。而对于全球其他参与方而言,他们也逐渐意识到,未来的供应链正在从美国优势中心化走向更加多极化的格局。

文章信源:

直新闻---2025.09.04:《中国首起反规避调查落地!商务部公布增税美国企业名单,最高78.2%!》

观察者网---2025.09.02:《“中企这样去风险,旺季一到,美国将面临运力短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财经   罚单   美国   中方   港口   中国   航线   海运   航运   运力   全球   造船业   船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