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内塔尼亚胡在中东搞事,为什么荷兰政府却要崩了?28国已统一战线,唯独美国站在对立面,加沙混合战已经打响!
«——【·一场由外交红线引爆的连锁风暴·】——»
荷兰政坛最近上演了一出大戏。8月22日那天,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突然不干了,理由很直接:"我想对以色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但内阁同僚们处处阻挠,这活儿没法干了!"
这话刚说完,他所在的新社会契约党大臣们接连辞职,副首相、教育大臣、内政大臣等一串高官集体撂挑子,直接把荷兰政府逼到了垮台的边缘。
今年6月,极右翼自由党就因为难民政策谈不拢退出了执政联盟,当时政府就成了"看守内阁",只能处理日常事务,没法搞重大决策。没想到两个多月后,外交政策的分歧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费尔德坎普可不是一时冲动,他早就对以色列下过狠手——7月刚把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禁止他们入境荷兰,理由是这俩人"鼓吹种族清洗"。
更让内阁同僚坐不住的是,他还偷偷给议会递报告,建议禁止进口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非法建造的定居点产品,执政联盟里的自由民主人民党和农民党当场翻脸,骂他"不打招呼就搞小动作"。
要知道农民党本身就对国际事务不太感冒,一门心思盯着国内农业补贴,哪愿意跟着外交大臣去得罪以色列?自由民主党更担心影响荷兰在中东的商业利益,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8月21日费尔德坎普还拉着英法德等20多国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定居点,这波操作激怒了内阁里的反对者。第二天他就宣布辞职,紧接着新社会契约党的8名高官集体辞职,把首相斯霍夫逼得没办法,只能让国防大臣临时兼管外交,司法大臣兼管内政,活生生把内阁变成了"兼职办公室"。
这场政治雪崩背后,其实是荷兰政坛的深层分裂。新社会契约党作为中右翼政党,原本想在外交上展现强硬姿态捞取选票,没想到撞上了国内务实派的铁板。
更讽刺的是,8月23日议会投票时,不仅对以色列施压的提案没通过,连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动议也被否决了,等于给了辞职的大臣们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荷兰政府就等着10月29日大选了,只不过这期间国家大事没人做主,只能看着危机发酵。
«——【·28国围猎以色列?·】——»
就在荷兰政府闹翻天的前一天,国际舞台上也发生了件大事。8月21日,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突然联手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立刻允许外国记者进入加沙地带,还呼吁"立即停火""释放人质""实现两国方案"。
这名单几乎涵盖了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的几个铁杆盟友,但最关键的美国居然没签字,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后,外国记者想进加沙比登天还难,只能跟着以军屁股后面转,发稿还得经过严格审查。加沙媒体办公室统计,已经有237名记者在空袭中丧生,说是"新闻自由的坟墓"一点不为过。
28国声明里虽然主打"新闻自由"牌,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借媒体问题向以色列施压。声明里偷偷塞了不少私货,比如谴责针对记者的暴力行为,要求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畅通,这些都是之前批评以色列的老调子。
更有意思的是联署国家的构成。欧洲国家占了绝大多数,连乌克兰这种自身难保的国家都签了字,而美国的缺席像个大写的问号。以前这种国际声明,美国要么带头要么紧跟,这次却罕见地当了旁观者。
内塔尼亚胡倒是挺硬气,之前嘴上说"让更多记者进入加沙",结果声明发表后连个回应都没有,估计心里想的是"你们爱说啥说啥,我该干嘛还干嘛"。
荷兰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在辞职前赶着签了这份声明,现在看来更像是最后的政治表演。他可能以为拉着28国壮声势,内阁里的反对者就会让步,没想到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垮台。
这也暴露了西方阵营的分裂:欧洲国家受国内民意和能源危机影响,对以色列越来越不耐烦;而美国出于中东战略考量,还在硬撑着不松口。
28国声明与其说是"统一战线",不如说是一次试探性的摊牌,看看没有美国带头,西方到底能对以色列施加多大压力。
现在的局势是,荷兰政坛打成一锅粥,28国联盟看似热闹,却连让执行机制都没有;以色列看准了西方内部分裂,该干嘛还干嘛。这场混合战接下来只会更难看——荷兰新政府可能会把外交政策转向,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也面临类似的分裂。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