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杯销量难掩资本暗战:黎辉接任董事长后的瑞幸走向何处?

现制饮品行业已整体放缓脚步,集体进入增速调整期,瑞幸咖啡却用持续攀升的业绩演绎了一场逆势。

8月7日,瑞幸宣布全国销量突破2000万杯,仅上海陆家嘴一家门店就卖出了2691杯。与之呼应的,是瑞幸二季报营收123.6亿、利润17亿的创纪录新高。

热闹背后,瑞幸高层却正在经历一场权力更迭。4月底,瑞幸突然宣布换帅——原董事长郭谨一退位,由大股东大钲资本的创始人黎辉接任。这位曾在2020年财务造假风波中出局的资本大佬如今杀了个回马枪,重新掌舵瑞幸。

这看似平常的权力交接背后,实则隐藏着多年来瑞幸内部复杂的权力博弈与矛盾纷争。

资本方强势回归,场外角力引关注

黎辉回归并非偶然,早在瑞幸创立初期,大钲资本就是其重要投资人。2017年9月,陆正耀创立瑞幸咖啡,与大钲资本的黎辉、愉悦资本的刘二海共同构筑“铁三角”。在瑞幸创立到上市的高速扩张进程中,铁三角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2020年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作为创始人的陆正耀,企图通过拖延调查、控制董事会等手段淡化影响,甚至在2020年6月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计划罢免黎辉、刘二海及独立董事邵孝恒的职务,意图重组董事会。而黎辉所代表的大钲资本坚持公开调查结果,支持彻查造假细节。

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在2020年7月5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上,陆正耀、黎辉、刘二海均被罢免董事职务。随后,黎辉凭借大钲资本后续的增持动作,成功成为瑞幸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从造假前的约20%跃升至31%,拥有了53.6%的投票权。

陆正耀出局后,曾在陆正耀创业初期任其助理的郭谨一出任瑞幸代理CEO,6月接任法人,7月正式接替陆正耀担任董事长。在财务造假危机下,郭谨一在黎辉的支持下推动瑞幸与旧势力切割,过程中还遭遇了2021年46名高管联名发布举报信“逼宫”事件。这场冲突最终以郭谨一巩固地位、陆正耀彻底失去话语权而告终。此后,郭谨一推行了多项改革举措,均与大钲资本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进一步巩固了资本方对瑞幸的控制。

今年黎辉重新接任董事长,意味着资本方对瑞幸的掌控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与此同时,大钲资本内部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给瑞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7月,大钲资本合伙人周凡在朋友圈发布长文,公开炮轰黎辉,指控其在另一家被投企业泰邦生物的股权分配中出尔反尔。

根据周凡的表述,在泰邦生物私有化过程中,核心管理团队原本获准以自有资金参与股权跟投。然而在交易完成后,这部分股权却被单方面认定为“无效”并注销,涉及金额高达46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泰邦生物官网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董事长名单,显示出这场控制权之争仍在持续发酵。

这场内斗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涉及巨额资金,更因其暴露了资本深度介入企业治理可能带来的隐患。大钲资本一直奉行“高比例持股+深度介入管理”的投资策略。这种模式在企业遭遇危机时,能凭借资本力量快速稳定局面,但在日常经营中却极易引发资本方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

作为大钲资本的合伙人,周凡公开指控黎辉,足以说明双方矛盾已不可调和。而瑞幸作为大钲资本另一重要投资标的,同样面临着资本方把握方向盘的问题。

大钲资本内部这场风波,也让瑞幸的未来增添了变数。泰邦生物的纠纷已然表明,一旦资本方的利益诉求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产生分歧,瑞幸很可能也会陷入类似的治理困境。当前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这种内部的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对瑞幸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陆正耀离开瑞幸后,于2022年携手瑞幸咖啡前CEO钱治亚创立了库迪咖啡。库迪咖啡通过0加盟费、0品牌使用费吸引加盟商参与门店利润分成,创立后一直迅速扩张。截至2025年8月,库迪咖啡全球门店总数约为1.5万家(含3000家待开业),并计划在2025年底达到5万家的目标。‌‌

在营销方面,库迪咖啡也是高举高打,先后签下阿根廷国家足球队作为全球赞助商、与王者荣耀合作推出联名款、宣布王一博担任代言人。曾经的掌舵者陆正耀带着来势汹汹的库迪,给瑞幸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爆发式增长背后,卷生卷死藏隐忧

得益于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今年的咖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瑞幸贡献了亮眼的市场数据,可隐忧也不容忽视。

“9.9元咖啡”曾是瑞幸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法宝,为其赢得了大量客源与市场份额。但今年不少用户留意到,9.9元活动在悄然缩水,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隐性涨价3元的情况。CEO郭谨一在业绩会上坦言:“规模增长仍是首要目标。”这背后反映出低价策略给瑞幸带来的盈利压力正逐渐增大。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规模增长”对瑞幸而言具有紧迫性。除了豪言在年底开5万家门店的库迪以外,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也在全国开出了近7000家门店,竞争对手的迅猛扩张态势,迫使瑞幸不得不加快脚步跟进下沉市场。然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程度有限,低价竞争策略使得加盟商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瑞幸加速下沉的举措,并未取得显著的收益成效。

2025年上半年,奶茶咖啡品牌推新速度加快,平均每天推出1.3款新品,但产品同质化问题极为严重。生椰拿铁走红后,众多品牌纷纷效仿;“村咖”概念兴起后,也迅速被大量复制。消费者对新品的尝鲜热情逐渐减退,新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对瑞幸的产品创新与持续引流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跑赢同行、跑赢自己、跑赢经济周期,这不仅是摆在瑞幸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整个现制饮品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行业进入深水区,狂欢后如何破局

咖啡市场的增长故事仍在继续,但行业无疑已进入深水区。对瑞幸而言,黎辉的回归或许预示着资本运作的加速。市场上不少观点猜测,瑞幸有可能谋求重返纳斯达克。

但在另一方面,瑞幸必须直面诸多棘手问题,如何在低价竞争、创新乏力、管理博弈的复杂局面中寻得平衡,对其而言仍是巨大考验。

从内部管理来看,协调资本方与管理层的利益关系,化解潜在矛盾,确保公司战略决策能够高效执行,是瑞幸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市场竞争层面,摆脱对低价策略的过度依赖,加大产品创新投入,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品牌附加值,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整个行业来说,单纯的开店竞赛和价格战已难以支撑行业长远发展。未来,唯有真正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咖啡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毕竟,秋天的第一杯咖啡所带来的热度只是短暂的,行业的长期繁荣,需要的是更为扎实的经营策略、持续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而非仅仅依靠营销手段。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温玖

来源: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美食   销量   董事长   资本   走向   黎辉   咖啡   市场   低价   行业   矛盾   权力   消费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