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美国对华关税认输,中方亮出底牌反制,哪些行业会被冲击?

2025年10月下旬,吉隆坡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落下帷幕,美国财长贝森特率先宣布达成框架协议的表态,被不少市场观察者解读为关税战中的阶段性妥协。

这场耗时两天的磋商,为10月30日至11月1日韩国APEC峰会期间的中美领导人会面铺垫了基础,也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抛出了关乎产业链重构的关键变量。

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迎来指数突破,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格局,完美诠释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实图景。

在谈判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无疑是中美在稀土与关税领域的双向让步。

中方谈判代表李成钢证实,中国已同意将原计划2025年底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推迟一年,并承诺在此期间重新评估政策。

作为回应,美方放弃了此前威胁的对华商品加征100%高额关税的计划,同时宣布取消针对稀土管制的报复性关税。

这一交换从表面看很简单,其实是双方基于实力对比的精准算计。

从美方角度看,让步背后是难以承受的供应链压力。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中国掌控着全球80%以上的重稀土加工产能,美国的F-35战斗机、高端芯片等尖端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0%。

持续的贸易摩擦已让美国经济付出沉重代价,据美国商会统计,2025年的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经济损失超过800亿美元,失业率攀升至4.5%。

在这种背景下,100%关税的威胁更像是谈判筹码,可行选项,特朗普近期也不得不承认此举不可持续。

中方的决策就体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智慧。

推迟稀土管制并非放弃主动权,而是为国内稀土产业链升级争取缓冲期。

关键是,这种精准调控既避免了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又保留了核心筹码。

毕竟全球93%的磁体产能仍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李成钢在会后强调美方态度强硬,中国维护利益坚定,恰好直接体现出平衡术。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还同意将已暂停的对等关税延长90天至2026年2月,仍然保留10%的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这意味着博弈远远没有终结。

谈判地点的选择同样暗藏玄机。

此次磋商选在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举行,与前四轮的欧洲主场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刚与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谈判,东盟作为中国连续多年的最大贸易伙伴,他的立场倾向无疑为中方增添了谈判底气。

这种地缘经济布局,让美国传统的分而治之策略难以奏效。

尽管达成框架协议是积极信号,熟悉中美贸易博弈史的观察者都清楚,纸面上的共识与实际执行之间往往存在巨大鸿沟。

中方在谈判后特意提醒别耍花招,不要无的放矢。

回顾过去五年,双方达成的协议多次因美方单方面反悔而失效,这种反复横跳已成为常态。

特朗普的谈判风格早已显露端倪。

在著作《谈判艺术》中,高开低走持续施压是核心策略,在这次谈判前,美国刚因中东局势缓解、乌克兰战场僵持等因素减轻了战略负担,得以集中精力应对对华博弈。

这种背景下的让步,更可能是权宜之计而非长期共识。

值得警惕的是,协议仍需经特朗普最终批准,美国国会中的强硬派也可能在技术出口管制等条款上阻挠执行。

从更深层次看,中美贸易争端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因此次协议而化解。

正如《人民论坛》指出的,这场博弈本质上涉及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深层次冲突,解决过程必然艰苦曲折,需要做持久战准备。

当前双方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的竞争仍在加剧,台湾问题、南海局势等地缘政治因素随时可能冲击经贸合作。

何立峰能打也能谈,但别整幺蛾子的表态,正是对这种复杂局面的清醒认知。

这种信任赤字也体现在市场反应中。

尽管谈判达成共识,但其对全球资产价格的提振作用却相对有限。

这背后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若美方再次反悔,全球产业链将遭遇更严重的冲击。

毕竟2018年以来的多次经验表明,关税清单的增减往往只在转瞬之间,这种不确定性已成为全球企业决策的重要顾虑。

与中美谈判的表面缓和形成呼应的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复杂表现。

就在谈判消息公布当日,A股指数突破4000点关口,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放大3600亿元,看似一片繁荣景象。

深入盘面能够发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十分显著,多数投资者感受到的是指数涨而账户不涨的体感温差。

这种分化首先体现在行业板块间的割裂。

人工智能领域内部已出现明显分化,AI软件板块表现疲软,即便核心的大模型领域也开始呈现强弱分化态势。

被视为牛市旗手的券商龙头股迟迟未启动,与部分热门板块的涨幅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结构性差异导致投资者收益差距悬殊,有人因踩对赛道斩获颇丰,有人就面对指数新高却账户缩水。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是当前市场生态的典型特征。

一方面,金融政策聚焦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资金向政策支持的核心赛道集中。

另一方面,市场规模扩大与机构化程度提升,使得资金配置更趋专业化,散户投资者若未能把握产业趋势,很容易陷入赚指数不赚钱的困境。

正如市场观察者指出的,重视指数作用的同时,更要认清结构性机会的稀缺性。

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就相对平稳。黄金价格维持在4000元左右的整数关口,与此前预判一致。

市场普遍认为,在中美博弈常态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依然凸显,4050元下方可视为阶段性配置窗口,如果跌至3800元附近就可加大配置力度。

这种稳健预期与股市的躁动形成了有趣对比。

接下来一周,全球目光将聚焦于韩国APEC峰会。

白宫已高调宣布特朗普将在峰会首日与中方会晤,尽管中方依旧保持不确认、不否认的审慎态度,相信此次会面无疑将成为中美关系的关键节点。

市场普遍预期,双方可能在会上释放更多利好,为阶段性合作定调。

从经济影响看,中美关系缓和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若双方全面取消关税,2026年全球GDP有望增加0.7%。

但IMF同时警告,技术脱钩的风险依然存在,可能抵消贸易回暖带来的红利。

这一判断点出了核心矛盾,当前中美博弈已从税率数字游戏升级为产业规就制定权的较量,而技术领域的竞争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焦点。

对国内市场而言,需理性看待短期消息面的提振作用。

历史经验表明,单次会议或协议难以改变市场中长期趋势,结构性分化仍将是主基调。

投资者更应关注政策持续发力的领域,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消费提振等方向,同时警惕题材炒作带来的波动风险。

正如近期CS2游戏饰品市场暴跌所警示的,任何缺乏实体支撑的资产炒作,最终都可能付出惨痛代价。

从长远角度看,中美竞争加合作的常态化格局差不多已经形成了。

双方既在产业链上相互依存,又在战略领域激烈竞争,这种微妙平衡短期内不会改变。

此次稀土与关税的博弈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在数据安全、制造业标准、绿色转型等领域的摩擦仍将此起彼伏。

正如专家所言,中美关系正站在十字路口,能否将框架共识转化为持久合作,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在这场漫长的博弈中,市场的几家欢乐几家愁还将持续上演。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消息带来的波动,不如聚焦于中国经济的核心韧性与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

毕竟,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只有那些扎根实体、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才是穿越周期的真正底气。

即将到来的APEC峰会,不过是这场持久战中的又一个关键落子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反制   底牌   美国   关税   中方   行业   中美   稀土   领域   美方   中国   市场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