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治纲:抗联英雄血洒兴安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冯治纲将军殉难处,缅怀革命先烈,用革命先烈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精神,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炎炎夏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三岔河镇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在吴桐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了位于韭菜沟村北山冯治纲将军殉难处的石碑前,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回顾历史,缅怀英烈。


  7月14日,记者在阿荣旗东北抗联纪念馆拍摄的冯治纲将军画像。


  1939年至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遵照中共北满省委指示,在冯治纲、王明贵、高禹民等率领下三进呼伦贝尔。抗联将士在阿荣旗发动群众,建立地方组织和武装,同当地各族群众一道,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抗战史上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革命老区人民仍然铭记着牺牲在阿荣旗这片黑土地上的抗联英烈。


  冯治纲,1908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后随家迁往黑龙江汤原县。1932年,冯治纲到格金河金矿做文书、会计工作。1933年4月,冯治纲领导组织了汤原抗日武装“文武队”,后加入汤原游击总队。冯治纲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三团团长、军参谋长,三路军西北指挥部总指挥兼第二支队长等职。1936年,冯治纲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此期间,冯治纲率部在讷河、嫩江、德都等抗日游击根据地,运用游击战术与日本关东军、伪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将领共同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


  1939年12月,原东北抗联第六军参谋长,时任东北抗联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的冯治纲,率直属教导队和六军十二团进军呼伦贝尔,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4日,冯治纲在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附近壮烈牺牲。


  在阿荣旗东北抗联纪念馆,一幅幅展板讲述着冯治纲为国捐躯的经过。


  1940年2月3日,在阿荣旗三岔河任家窝棚附近的五马架屯,冯治纲率领的队伍刚刚烧火造饭,哨兵报告说有大批日伪军开来。冯治纲当即下令:“各班赶紧捞起米饭,撤出屯子,转移到后山坡。”队伍全部撤出了屯子,撤到了较为安全地区。


  次日一早,冯治纲在组织部队向西南转移时,前方哨兵报告,日军已经兵分两路向抗联队伍包抄过来。之后,冯治纲所率部队在山顶上与敌军相遇,日军的机枪火力十分猛烈,将抗联将士围困在山下的狭小地带,抗联战士英勇还击。政治部主任王钧率领抗联战士向北撤退,回头看到冯治纲和几名战士被日军死死围住,便带领机枪班战士冲向围困冯治纲的日军,想方设法将冯治纲解救出来。


  冯治纲看到王钧来解救,便向敌群扔了两颗手榴弹,上马向山下跑去。这时,冯治纲被柞树刮下了马,日军见状蜂拥而上,将冯治纲团团围住。身边几名战士中弹倒地,冯治纲拿起三八式马枪向日军射击。警卫员裴海峰双腿中弹,仍跪在地上用双匣枪向日军射击,以身殉国。最终,冯治纲寡不敌众,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32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1986年8月,阿荣旗委、政府为追念先烈,教育后人,在冯治纲殉难处建碑,勒铭于石,永奠英灵。冯治纲将军的抗联战友、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同志题写了“冯治纲将军牺牲地”碑铭。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张金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历史   兴安   阿荣旗   日军   将军   战士   呼伦贝尔   先烈   指挥部   屯子   将士   汤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