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去世的老人飙升!医生摇头:无论啥身体,高温天坚守3原则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不是中暑,这是热射病。”医生丢下这句话,没人敢再忽视温度。

每年一到高温天,总有人以为只是热了点,顶多口干、多出汗,喝点水缓缓就过去,但身体不是温度计,不会提醒你几度是极限,一旦突破那个阈值,崩溃是突然的。

热射病不是热一下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致命的器官崩坏,从核心温度飙升、神经系统错乱、循环系统崩塌,最后发展成呼吸衰竭,整套过程根本不等人。

尤其是老人、慢病患者、肥胖人群,耐热能力本就差,热浪一压,连带着全身系统一块垮。

很多人总想靠“身体好”硬撑,觉得年轻、平时锻炼,就能扛住。但高温下,身体强不强没用,调节系统才是关键。

体温超过40℃,无论多壮,代谢系统都会开始混乱,发汗机制会崩溃,肾功能受损,肝酶飙升,血液粘稠,脑缺血缺氧。

就算没有基础病的人,也扛不住,热射病并不只是“出汗多”,它真正要命的是“汗停了”。当身体放弃自救,所有机制陷入瘫痪,那就只能靠外部干预抢命。

这个时候就得明白一点:不是体质不好才出事,而是没守住底线。高温下要做的不是防,而是避,而所谓的避,并不是关窗不出,而是懂得怎么与热共存。

很多人觉得自己喝水不少,可身体依旧疲惫、头晕、乏力,那不是水没喝够,而是喝的方式不对。高温下喝水,最怕的不是少,是快。

短时间内猛灌冷水,胃肠反射剧烈,血管收缩,反而抑制体温调节,而且一旦喝水太快,稀释电解质,钠、钾流失,会加剧肌肉抽搐、意识模糊。

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温水为主,最好每15~20分钟一小杯。不要等口渴才喝,那时候身体早就脱水了。

特别是老人,渴觉本就迟钝,更要提醒自己定时喝,还有一点更重要,补水不等于补液,光喝白水不补电解质,反而拉低体内平衡。

高温天应该配合吃点咸的东西或者口服补液盐,维持身体“水电平衡”,这个听起来简单,但做不到的特别多,很多人觉得水喝够了,结果昏倒的速度照样很快。

第二个关键点,是不会降温,这个问题最大的是观念,太多人以为风扇一吹、空调一开、身上凉了,就叫降温。

其实身体核心温度根本没下来,皮肤温度低不等于体温低,核心温度才决定生死。不少人表面凉快,体内已经沸腾。

降温的关键,不是靠“感觉”,而是要真正把核心温度压下去。湿毛巾擦身、泡温水澡、冰敷腋窝大腿根、手腕足底这些大血管部位,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

空调也要配合用,室内温度维持在26℃左右最稳,别一味追求低温,冷气直吹只会让身体更虚。

更不能只开电扇不通风,闷热不动的空气只会让湿度增加,出汗效率下降,反而更危险。身体不是靠表皮感觉判断是否凉快,而是靠代谢速度。

真正降温,是把体内那股火压下去,而不是骗自己“风大就好”。

第三个更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很多人不肯停下来,高温天不适合长时间户外运动、不适合高强度体力活、不适合快节奏生活,但还是有不少人死撑着继续。

很多人说习惯了、没事的、去年也这样过的,可身体不是惯性机器,它每年都不一样,气温也一年比一年更离谱。

特别是下午2点到5点这段时间,是中暑最高发的阶段,如果这时候还在太阳下走动,出汗量最大、脱水最快、心跳加速最剧烈,出事的几率直接飙升。

最难的是,有些人意识到不对劲,但不愿意停,他们觉得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或者想找个地方歇歇再继续。

这个“再坚持一下”的心态,是最危险的,热射病不会给人机会慢慢缓过来,一旦症状开始,发展速度极快。

头晕、恶心、意识模糊、抽搐,甚至呼吸停顿,全部可能在十几分钟内发生。

更有一点特别关键:不少人中暑的地点,并不是户外,而是封闭不通风的屋里,有些房间虽然没太阳,但通风差,湿度高,体感温度更高于外面。

人在这种环境下汗液蒸发不掉,散热能力严重下降,体温越堆越高,反而比阳光下更危险。

特别是老年人,身体本身发热机制差,排汗功能弱,哪怕不出门,关在屋里也可能中热,这种热,不是那种热锅上的热,而是闷在体内的热气排不掉。

要想避开这个问题,必须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有条件的配空调,没条件的开窗加风扇互换空气。不动的空气,比晒太阳还容易出事。

有些人也会误解降温方式,以为吃冰喝冰就是最直接的做法,但冷饮进肚,不仅降不了核心温度,反而刺激胃肠,引发腹痛腹泻。

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冰水一口喝下去,可能诱发心率紊乱,甚至引起心源性昏厥。这不是耸人听闻,是真的有这样的风险。

高温天要避的,不是温度本身,而是温度背后那一连串身体调节崩溃的信号,光靠感觉去判断冷热、舒不舒服,是最不靠谱的。

还有个更不被重视的问题,就是穿衣不当,很多人为了凉快,穿得太少,暴露皮肤太多,直接暴晒,造成皮肤灼伤、晒斑、水泡。

更关键的是,紫外线会通过皮肤刺激免疫系统,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特别是本身有慢病的人,暴晒后可能血压失控、血糖波动、肝肾指标异常。

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才能减少热量吸收,让汗液顺利蒸发,遮阳帽、太阳伞不是装饰,是保护,很多人怕麻烦不带,最后麻烦成大事。

热射病不是一件突发的事,是一天一天熬出来的,一开始是口干乏力,接着头晕耳鸣,之后视力模糊、肌肉抽动、意识不清,这些信号全都有,只是被忽视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热射病去世的老人飙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文友.热射病的正确识别方法与急救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1):103-10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6

标签:养生   高温   老人   身体   原则   医生   温度   体温   核心   关键   皮肤   方式   头晕   汗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