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库克现身抖音Apple Store直播间并亲手揭开国行iPhone Air的神秘面纱,关于苹果推进国内eSIM卡“普及”的诸多猜测终于接近落地。
姗姗来迟一个月,号称“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敲定了上市时间表:10月17日预售,10月22日正式发售。
而在智能手机设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当iPhone Air以5.6毫米的极致轻薄试图重新点燃市场热情,加上其依托的eSIM技术,不由让人产生轻薄机卷土重来的错觉。
众所周知,早在功能机时代,手机设计的“轻薄”风潮便是手机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典型代表如摩托罗拉V3刀锋手机。此后在智能机时代,以苹果6为代表的超薄机更是将超薄设计与功能平衡发挥到极致。
那么,此次国行iPhone Air+eSIM的组合,是否有机会将智能手机的形态再一次拉回到当年的轻薄机时代呢?
eSIM冒险,苹果的一场豪赌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iPhone Air的相关配置与体验已经全面释出。
整体来看,横纵向对比苹果自己旗舰pro机型或竞品机型,iPhone Air由于在摄像、电池容量、散热等方面的先天短板,注定其更像是一款试验性产品。能否获得市场最终认可,仍需市场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手机配置、超薄卖点能打与否,iPhone Air毅然抛弃实体SIM卡槽,全身心拥抱eSIM技术的决定,同样是影响其销售表现的关键胜负手。
尤其是在eSIM尚未完全开放、相关体验和功能开放程度一步步推进的国内市场。
也正因为如此,才直接导致iPhone Air国行版比全球市场晚了一个月才上市,背后是与三大运营商漫长的协调与审批过程。
eSIM,即嵌入式SIM卡,不同于需要插拔的实体SIM卡,它直接嵌入设备芯片,通过空中下载技术配置运营商网络。采用eSIM技术的好处很明显,可以节省出寸土寸金的智能手机空间,节省用户往线下办理业务的时间,也为运营商省去大量成本。
但在国内,eSIM的普及,一直面临运营商支持进度不一的挑战。如今,随着监管审批完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表示为iPhone Air提供eSIM服务支持。
在此背景之下,苹果国行iPhone Air的上市,才被业内视为推动中国eSIM普及的重要尝试。
不过,随着国行iPhone Air推动eSIM技术在国内使用全貌逐步清晰,eSIM的双面刃特质十分明显。便捷与限制并存的情况下,很难说eSIM卡会在什么时候真正替代实体SIM卡。
理论上来说,eSIM的优势非常多。
除了省去的卡槽位空间可以替代以更大的电池、更猛的摄像头模组、实现更轻薄的手机形态,eSIM还能带来大量使用便利。
比如,理想状况下我们携号转网不用跑营业厅了,空中直接写号就行。再加上一张 eSIM 还能存好几个号,出国旅游想开当地手机号,可能点几下屏幕就搞定了。
在安全性方面,专家表示,eSIM由于不存在实体卡,因此可以降低遗失、被盗或被篡改的风险。所谓eSIM像“焊死的保险箱”,后者反倒像“可带走的钱包”。
然而,eSIM的劣势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国内eSIM功能受限的情况下。
首先是换机麻烦。以前我们换手机很简单,SIM卡一拔一插就完事了,但换成 eSIM 后,就得先在旧机上注销 eSIM,然后在新手机上重新下载配置文件把号码写进去,万一旧手机丢了或者坏了,就得跑去线下营业厅注销。
根据实际测试,无论你的iPhone Air需要维修,还是将来升级换机——只要你需要将eSIM迁移到新手机上,抑或暂时转换回实体SIM卡,你都必须 “人机证合一”再跑一次营业厅线下办理。
其次是办理流程问题。
eSIM理论上可以空中写号,但以国内目前的大环境,大概率还是得跑营业厅。
根据规定,在eSIM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方式办理eSIM手机业务,用户必须携带身份证件亲自前往运营商营业厅办理。
更麻烦的是,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eSIM服务暂不支持办理跨省转换业务。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手机号码归属地是北京,而人在上海工作,你需要专门回北京才能办理eSIM转换,这无疑增加了使用门槛。
另外,用户出国可能也会遇到麻烦。
一方面,国行iPhone Air在境内无法写入外国运营商eSIM卡,而海外版iPhone Air也无法在国内使用国内运营商的eSIM服务;另一方面,全球还有大把国家和地区仍在用实体SIM卡,要是你拿个只支持 eSIM 的手机到了这些地方,使用成本陡增。
是创新瓶颈,还是行业机遇?
显而易见,iPhone Air想要带来的智能手机“Air”风潮,轻薄有余,eSIM体验感不足。
而即便国内eSIM卡功能逐步开放,仅仅一张手机卡的创新、一次市场早已经历过的超薄复兴也很难让人对智能手机产生什么颠覆性体感。
经过多年配置冗余大战,智能手机行业正面临明显的创新瓶颈,乔布斯时代下的创新盛况一去不复返。
作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风向标,iPhone新一代产品选择押注轻薄竞赛,意味着产品硬件微创新和生态创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主流。
好在,叠加eSIM技术的轻薄机设计可能也蕴含着巨量的行业机遇。
例如,iPhone Air的轻薄设计,可能为苹果未来产品铺路。eSIM技术的推广将改变运营商的竞争逻辑。未来,运营商需要不断推动服务精细化,推出更个性化、灵活多变的套餐来吸引和留住用户。eSIM还将加速数字化转型,为智能手表、平板、XR设备乃至汽车等更多终端独立入网提供便利,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花旗银行分析认为,iPhone Air轻薄却坚固耐用,为明年传闻中的iPhone可折叠手机奠定基础。在Reitzes看来,苹果甚至可能因此实现股价近28%的上涨。此外,安卓阵营大概率将全面跟进对eSIM的支持。
从表面看,智能手机似乎陷入创新瓶颈,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延长至31个月。库克口中的“颠覆性创新”,也只是将新一代iPhone观感带回iPhone6时代。
但eSIM技术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智能手机产业创新的光明。它既释放了寸土寸金的机身空间,也带来了用户自由办理业务的希望;它既消除了物理卡槽的局限,又一步步推倒运营商之间的高墙。
或许,悄然发生的细微变化已种下未来的创新硕果:eSIM的推广、设备轻量化的追求、端侧AI算力的提升,这些看似零散的改进,正编织着更具颠覆性的未来。一台视觉上极具未来感、极度轻量级的智能手机硬件,终会进化为性能和体验怪兽。
更新时间:2025-10-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