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山发现最后一支匈奴部落,隐居1100年,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在中国史书中, “匈奴”一词最早见于《逸周书》(据罗家湘先生考证,成书于战国早期)所载的“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貌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余太山先生称这段记载为战国时北方游牧部族的总名单,其中“胡”也指生活在中国北方的草原部族。根据《史记·匈奴传》记载,其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夏商周时期,匈奴与中原地区就存在着联系。

秦汉以后,匈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从地处边缘的游牧部落逐渐融入华夏文明圈之中。在此过程中,先后涌现了呼韩邪单于、王昭君、刘渊等历史人物,他们在加强匈奴对中央政权的归属、认同和民族融合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匈奴,最终还是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尽管如此,但是在安徽深山居然发现最后一支匈奴部落,隐居1100年,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安徽深山最后一支匈奴部落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着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南溪古寨的那些事。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距县城34公里,大山深处生活着800多户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后裔,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村后有九条山脉俯冲而下。

蜿蜒到村口,盘成三个圆丘,形似九龙戏三珠。村口的千年古樟 下,有一座单孔石拱小桥,古朴典雅,为寨子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这样的小桥入村还有两座,被村民称作“进村三把锁”。南溪古寨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阻塞,原来长期与世隔绝,直到2004年10月才通乡级公路。更为重要的是受其所处的特殊地形的影响,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能够在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

至2006年经专家考证后发现,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溪古寨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村寨,它坐南面北,四面环山,90%为匈奴后裔。据文字记载,这里村民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他们是匈奴休屠王后裔,汉武帝时代的大将霍去病率三万骑兵,大败匈奴,俘获二十万人,带回关内,以后定居在陕南地区,繁衍后代。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之乱,从徽州黄灯(今屯溪)迁居于此。

历经1132年,传世60余代。寨内至今仍保留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大成祠、国民党原至德县政府旧址、九龄故居、箭楼以及古桥、古钱庄、古石碑、古道等。建于公元1583年的大成祠,整个祠堂建筑面积是1200平米,融合了皖赣和匈奴草原文化的建筑风格。前后三进,88根柱子落地。门楣高大,山墙耸立。天井庭院宽敞,两旁有花鸟麒麟浮图座厢。后厅是祖宗牌位,内悬“南溪鲲化”等匾额,整体组合气势恢宏。

古寨四周为余脉仙狮山、慈云山、叶山等群山围绕,村寨呈南北走向,寨外有九条山脉共拥三座山丘,有“九龙戏三珠”、“天降宝剑”、“石狮流涎”,“美女现秋”、“天桥”等传说。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安徽池州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隐居1100年,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安徽深山发现最后一支匈奴部落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匈奴   安徽   世外桃源   深山   发现   部落   南溪   中原地区   山脉   大成   村寨   部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