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TC 大会要点梳理
1、 英伟达与诺基亚建立战略合作,将对诺基亚进行 10 亿美元股权投资。发布 “NVIDIA ARC” 的全新产品系列,诺基亚将使用其作为未来基站,以实现 6G 和 AI 能力的升级;
2、发布 NVQLink 互连架构和 CUDAQ 平台,将 GPU 超级计算机与 QPU(量子处理器)直接连接,提前布局量子计算的处理器;
3、$英伟达(NVDA.US) 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造美国最大 AI 超级计算机,并推出支持 AI 工厂的处理器 Bluefield-4 DPU。英伟达的 Blackwell GPU 已经在亚利桑那州全面量产;
4、焦点信息:Blackwell 目前交付了 600 万颗,预计 Blackwell+Rubin 将在未来 5 个季度(至 2026 年底)创造 5000 亿美元收入,出货 2000 万颗,是 Hopper 生命周期出货的 5 倍。

二、海豚君整体观点
在本次 GTC 大会中最为 “惊喜” 的是,英伟达本次给出了数据中心 GPU 业务的具体指引。
相比于 9 月初英伟达小范围交流时(与 OpenAI 合作宣布在 9 月下旬),“2026 年市场目标持谨慎态度”,本次的指引明显好转,而这期间主要得益于 Open AI 对全市场 AI Capex 的 “推波助澜”。

公司在本次 GTC 大会上直接给出了 “Blackwell+Rubin” 至 2026 年底将合计出货 2000 万颗,带来 5000 亿美元的收入。截止目前 Blackwell 已经出货了 600 万颗,从而推测未来 5 个季度将合计出货 1400 万颗,带来将近 3500 亿美元的收入。
英伟达(Blackwell+Rubin)至 2026 年底 的 2000 万颗出货指引,是明显好于市场预期的(1500 万颗),大致 beat 了 30% 的幅度。
由于公司当前数据中心 GPU 的收入基本都来自于 Blackwell,原本少量的 H 系列主要供货于中国市场。在假定中国市场收入为 0 的情况下,英伟达的 Blackwell+Rubin 基本上就是未来公司数据中心 GPU 的收入。
从英伟达的业务情况看,数据中心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比接近 90%。数据中心业务中又可以细分为计算收入和网络收入两部分,上述 3500 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GPU 收入属于计算收入范畴,通过计算收入与网络收入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推测公司未来 5 个季度的数据中心收入将达到 4200 亿美元以上。

在 AI 需求的的推动下,数据中心业务在公司业绩中的分量已经提升至九成以上。而公司本次给出了 GPU 出货量预期,也基本给出了公司未来的业绩指引。
英伟达在 AI 芯片领域依然是强势领先的。公司再度给出了未来的路线图 “Blackwell-Rubin-Feynman” 大致构成了公司未来 3-4 年 AI 芯片的主体框架,展现了公司的产品迭代能力。公司的 Rubin 芯片将在 2026 年年初开启量产,与 Blackwell 共同构成公司明年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实在本次 GTC 大会前,Open AI 近期与一系列公司敲定合作,直接拉高了市场对 AI Capex 的期待,其中包括英伟达(10GW)、AMD(6GW)、博通(10GW)、甲骨文(4.5GW)等合计 30GW 的订单需求,对应 1.4-1.5 万亿美金的投资规模。

基于此次老黄最新的 5000 亿美金、2000 万颗的芯片出货量来预期的,海豚君更新的 2027 财年的英伟达收入同比增长 75% 上下,相比之前一年接近 70% 的收入增速,以及市场对新一年 50% 的增长预期,很明显跑超了很多。
但昨晚只上涨了 5 个点,上涨后英伟达市值(4.88 万亿美元),大致对应公司 2027 财年(2026 年)的净利润约为 22 倍 PE(假定收入 +76%,毛利率为 75.6%,税率 15.3%)。
这么彪悍的增长映衬这个涨幅,这里海豚君的一个判断是:市场不敢定价 2027 财年之后的增长持续性到底是多少。尤其是这次的乐观者指引似乎是在 “供应链内循环” 订单敲定后提升的(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怀疑算力产能建设的泡沫倾向,【关于 Open AI 与英伟达的协议,可以阅读全成 “绳上蚂蚱”,OpenAI 是灵珠 or 魔丸?】)。
尤其考虑到,当下 AI 产业链的高增有部分是建立在产业 “供应链内循环” 订单 + 上下游利润巨大鸿沟之上:2026 自然年英伟达一年 2200 亿美元的预期利润 vs 2025 二季度 OpenAI 的年化亏损可能已经在 150-200 亿美金之间。
而产业链利润超额盘踞在上游,而下游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对应用场景的渗透没有益处。这种情况下,不排除 OpenAI 当下的各种大幅锁定算力产能供应,以及上下游博弈,可能会后续带来产业链过剩的前景。
这种情况下,海豚君仍然倾向于认为,5 万亿市值以上的英伟达(单股 200 美元 +),要想把估值从目前的 22X 拉到 30X,也就是 250 美元以上、市值 6-7 万亿,难度正在变大。
换句话说,在 5 万亿市值以上,期待守着英伟达坐等前两年以上年度 30-40% 的回报,其确定性已大幅降低。

海豚投研英伟达历史相关文章回溯:
热点
2025 年 10 月 27 日 Open AI 的 AI Capex《全成 “绳上蚂蚱”,OpenAI 是灵珠 or 魔丸?》
2025 年 9 月 19 日英特尔与英伟达合作《英特尔:抱上英伟达 “大肉腿”,谁是真赢家?》
2025 年 9 月 10 日 CPX 发布会《英伟达:Rubin CPX 登场!要和博通 ASIC“掰掰手腕”》
财报季
2025 年 9 月 1 日英伟达小会《英伟达(小会):2026 年目标相对谨慎,2030 年市场达到 3-4 万亿》
2025 年 8 月 28 日英伟达电话会《英伟达(纪要):GB300 已经出货,Rubin 按原计划明年量产》
2025 年 8 月 28 日英伟达财报《英伟达:宇宙第一股,不够炸裂就是罪?》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