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核聚变这块儿最近闹出大动静,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在2025年1月20日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儿,直接把等离子体温度稳在1亿摄氏度以上,还保持了1066秒。

这温度高到什么程度?太阳核心也就1500万度左右,这装置搞出的高温是太阳的几倍,关键是还能稳稳当当运行这么长时间。以前全球类似实验顶多几百秒,这次中国直接破了纪录,成了世界第一。这不光是数据堆砌,背后是技术实打实的进步,对能源格局来说,等于扔了颗重磅炸弹。

EAST装置是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主力设备,从2006年就开始运行,一步步升级。2025年这次测试前,团队花了好几个月准备,先是检查超导磁体,这些磁体用铌钛合金做成,能产生强磁场把高温气体裹住不让它乱跑。
测试那天,从早上启动预热,用氦气清真空室,然后注入氘气当燃料。加热方式有好几种,中性束注入和射频波一块上,功率慢慢加到26兆瓦。温度从几百万度起步,监控屏上数据实时跳,等离子体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10的20次方粒子左右。
过程中有一次小波动,电流调整一下就稳住了。磁场强度控制在5特斯拉,确保气体不碰壁面,避免能量散掉。整个运行分阶段,先低功率验证稳定,再冲到高峰值。1066秒过去,系统关停,数据分析显示能量输入输出比快平衡了,这为下一步工程化打下基础。

这个突破不是凭空来的,早几年EAST就积累了不少经验。2021年它达到1亿度但只维持101秒,2023年稳态模式跑到403秒。2024年底升级硬件,换了更牛的加热系统和诊断工具,用电脑模拟等离子体行为,调参数防不稳定。团队分成组,一组管数据分析,一组控功率输入。国际上韩国KSTAR之类的装置记录也就几百秒,这次中国超了出去。
装置设计是环形真空室,磁场引导粒子转圈,加热还加了欧姆方式辅助。电流上百万安培,自生磁场加强约束。测试中注入颗粒控密度,没出边缘模式问题。结束后检查壁面,碳纤维衬里没大损伤,证明材料靠谱。

资金从国家项目来,合作有清华大学算力支持。国际专家视频会分享经验,避免老毛病。这事儿一出,媒体铺天盖地报道,中国聚变研究地位稳了。
这技术难在哪儿?高温1亿度,普通材料早化了,得用特殊涂层如硼化锂减杂质。控制算法用AI预测扰动,现场多个控制台盯温度电流。外部电源稳供电,没中断。高温产X射线,得屏蔽护设备。数据处理几天,确认效率高。
延伸看,这为全球聚变社区提供数据,计划联合实验。合肥装置激励其他项目提速。历史从上世纪中国投入建设施,2025年结果是节点。维护定期查超导线圈,无泄漏。团队很快转下一阶段。

一升海水中氘的聚变能量,相当于烧300升汽油。这数据不是胡诌,测算每升海水含0.03克氘,聚变后释能巨大。全球海洋占71%,氘够用几十亿年。用海水提燃料,不挖地下,避免资源短缺。聚变无碳排,副产物氦气无害。装置验证潜力,少量海水供城市电。比化石燃料密度高,改变能源模式。

基于这进展,BEST装置2025年10月主机建设启动,预计2027年建成。外交部毛宁10月27日发布会介绍,这装置扩规模,目标净能量输出,反应释能超输入。基于EAST经验,用更大托卡马克,演示发电。团队中科院主导,优化耐热材料磁控。
到2027年,有望点亮聚变供电灯泡,推商业。全球能源或变,海水成燃料,石油依赖降。人类转向清洁,减环境损和争端。

这个突破对能源危机是及时雨。现在石油天然气被少数国家捏着,开采成本涨,烧了还排碳,环境遭罪。中东乱局就因油,委内瑞拉周边也总闹腾。聚变干净,原料到处有,不抢不争。
一小撮燃料供多人,结构集中高效。能源不再工具,冲突少。普通人受益大,油价不愁涨,电动车充电便宜续航稳,家用电器随开,不怕电费或停电。生活更踏实。

技术攻关全球都在拼,难在温控和材料。1亿度材料扛住,等离子体约束用磁场。中国办成,靠积累。材料约束加磁场,像驯猛兽。接下来中国领能源替代。2030年聚变点灯,不止国家进步,人类无限能源关键步。石油落幕,格局重塑,成现实。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