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美国嗅出危险!中俄交易生变,用石油换基建

迟迟等不来中方的订单,美国政府嗅到危险信号,特朗普急求对话,中俄伊贸易方式已生变,如何看待小麦换汽车、石油换基建的“以物易物”贸易?

中国本来是美国大豆最主要的海外买家,今年中国却几乎没有购买美国大豆,这把美国总统特朗普急得不行,眼看美国农民日益不满,特朗普急忙出台了一份补救方案。白宫预计将于近日宣布一项针对美国农民的援助计划,涉及的总金额可能达到150亿美元,目标很明确,为了缓解美国农民面临的经济困境。但相比于美国农民们遭受的巨大损失,150亿美元恐怕是不够的,美国农民显然更希望顺畅地向中国出售农产品,而不是看着白宫把中美贸易搞砸,然后发来一点亡羊补牢式的补贴。

其实,特朗普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曾在社交媒体发文,催促中国把美国大豆的购买量增加三倍,不久前特朗普还说自己将和中方最高领导人会谈,专门讨论大豆购买问题。谁都看出,特朗普政府做梦都想要中方松口,恢复从美国进口大豆等农产品。但到了10月上旬,中方还没有发来订单的意思,眼见大豆成熟季即将过去,美国豆农今年的出口怕是没有指望了。更令华盛顿担忧的是,中国大幅增加了对其他国家的购买,比如阿根廷和巴西,二者很大程度上瓜分了美国农产品退出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对华出口了大量的大豆和高粱等。

作为一个商人发家的政客,特朗普应该已经嗅到了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中国在重塑农产品进口供应链,寻求永久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把供应链转到关系更好的南美国家。如果特朗普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他最好早点行动起来,用施压或者讹诈的方式和中国对话是行不通的,美国政府如果还想中美两国能够顺利合作,就该拿出平等尊重的态度,赶快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美国政府改过自新的迹象,美国想要恢复农产品对华出口,怕是有点悬了。

说了那么多中美贸易的问题,再换个方向,看看中俄以及中伊经贸合作的变动。近期有外媒注意到,中国在和俄罗斯以及伊朗的贸易中,更多开始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比如俄罗斯的小麦、伊朗的矿产原材料,拿来换中国的汽车半成品,更有伊朗用原油出口,换取中国对伊朗的基础建设提供投资和协助,相当于“以石油换基建”。尽管很难统计中俄、中伊之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额度有多大,但这无疑表明为了规避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和伊朗找到了更多对外贸易的渠道。

其实,如果单看贸易额度的话,以物易物的金额占比肯定比较小,这是一种“低效率、高成本”的贸易模式,注定不可能达到正常贸易的规模。但是,问题在于以物易物模式是“反制裁”和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妙招,它让俄罗斯和伊朗获得急需的物资,确保生存和急需发展,阻止了西方试图通过金融绞索扼杀俄伊经济的企图。并且,这进一步巩固了中俄伊三国的合作,在三方之间建立了稳定的物资的交换渠道。从点意义上说,以物易物模式虽然看起来不能和传统贸易相比,但发挥的作用实在是不容小觑。美国为首的西方也应意识到,靠制裁打垮一个国家是非常困难的,与其指望以强力制裁迫使对手屈服,不如承认现实,以对话的方式寻找妥协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财经   基建   美国   中方   订单   危险   中国   伊朗   大豆   贸易   美国政府   俄罗斯   农产品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